从这两个城市的最新动态中,是否能看到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契机?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225篇原创文章:


周末时间,聚焦国内经济动向,和大家聊两个舆论和热度之外,但是意义非凡的城市动态。

一个是人间清醒广东省,拒绝人大代表建议,一个动作,彰显了中国第一强省的真正底蕴。

另一个是主动砸破铁饭碗,山西小县城两年精简66%事业编的动态,在中国经济环境中算是开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好头。

两个动态,都不热门,但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在未来,面对外部大环境的不确定性挑战,以及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阵痛考验的双重压力背景之下,实现真正的复苏和全面反弹,有着至关重要的信号意义。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篇文章,就将为各位读者朋友梳理复盘这两个不热门,但是意义非凡的城市动态,并对后续城市发展和国家经济的走向,进行理性研判。

时代的脉搏,趋势的信号,往往不会在人声鼎沸的喧嚣之中,但是永远都藏在一些不受关注的动态之下。

所以,这篇文章,需要一点耐心,一些格局,一定思考。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广东,人间清醒,拒绝做蠢事,这在当下很难得。


日前,广东省人大代表刘世兴建议,对未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比如核酸应检未检人员、疫苗未全程接种人员的健康码赋予蓝码管理。对此,广东省卫健委在答复中明确予以拒绝,并详尽阐述了理由。

仔细看了所有信息,不得不给广东省卫健委点个赞。

广东,人间清醒,拒绝做蠢事,这在当下很难得。

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动辄给人赋黄码、蓝码,甚至红码,本来就是极其落后、懒惰、野蛮的思维方式。

河南的前车之鉴,已经给全国各地行政管理敲响了警钟,但是为什么还有人大代表会提出这种建议?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值得复盘深挖:

刘世兴的建议无科学依据

刘世兴是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法人代表,他的这一身份本来就代表了某种利益取向,而他本人并非疫苗界、传染类疾病的权威研究专家,他并不具备提出这种建议的学术背景。

但是,他居然就这样提了,没有数据,没有论证过程,只有一个建议,这非常不妥当。

作为人大代表,提一个建议,可能涉及国计民生,尤其可能涉及个人的健康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工作,没有详细的论证过程,就敢随便放炮,这是非常不智慧的。

人大代表提建议还要关注舆情的变化,以及受众的心理,尤其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看到更大范围的民意与情绪。

当下的民意与情绪是什么?是人们对疫苗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疑虑,因此只能以劝说的方法加以引导,至于检验核酸,个人有的情况下也确实存在遗忘的可能。

在这种可能的情况下,要予以宽容,提醒即可。

现在的老百姓压力很大,都不容易,在疫情防控的问题上,只宜柔不宜刚,以免引起不稳定的因素,这就是当下的环境。

刘世兴单纯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建议强硬且无科学依据,属于妄言,不可信不可听不可用,其参政议政的专业能力值得怀疑,其建言献策的动机亦令人颇费思量。

既无学术基础,又无观察舆情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

再直白一点好不好?这背后有没有疫苗公司,核算检测相关企业的利益输送和怂恿引导?

为资本利益奔波发声,把中国当做资本主义国家来看了?

卫健委专业能力值得点赞

广东省卫健委在本次事件中的专业能力可圈可点,值得大赞。

我们来看广东省卫健委是如何回复的:

“一是目前国家暂无相关政策支持”。

这一条是广东对政策的理解与了解,不能搞“土政策”,广东做事必须要有规矩。

“二是并非全部人群都符合接种条件,部分人群由于存在接种禁忌不能接种或暂时不能接种,赋蓝码可能会对公民正常活动造成不便,导致群众对政策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这一条是对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关照,而且也点出了可能的风险。

“三是由于目前接种数据尚未实现全国联网,各省人员的疫苗接种情况信息未能对接,无法根据外省接种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并赋码,需要基层补录省外接种数据,将更大地增加基层负担”。

这一条是对数据情况的真实阐述,讲当下的困难,也讲基层的困难。

“四是随着我国接种政策调整和不同厂家疫苗接种程序变化,不同人群接种建议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数据上难以动态精准掌握重点人群名单,且赋码判断规则复杂,需要频繁调整,若调整不及时或规则判断不准确,可能造成赋码错误”。

这一条是讲判断、调整不准确、不及时可能带来的后果。

总体而言,广东省卫健委是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拒绝了人大代表的建议,其专业能力以及对民情民意的体察值得夸奖。

广东省卫健委做这样的决定一定是慎之又慎的,一定是经过了机构高层的集体讨论。

广东省卫健委主任朱宏是绝对的专业人士,2008年06月,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

专业人士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专业作用,而且得到了尊重,这就是清醒的广东。

如果要说广东有何突出之处,这就是!

如此现实语境下,如果某地能轻易地将健康码由绿变蓝甚至变红,进而影响一部分人的正常出行,显然是值得警惕的。这种试图以行政力量来强制公众做核酸或接种疫苗的苗头,不但有悖健康码赋码原则和政策,而且会影响健康码的公信力、影响整个疫情防控大局。无论如何,这样的想法都应该被及时遏制。

广东回绝“赋蓝码”的建议,传递出科学精准执行国家统一疫情防控政策,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的强烈信号,既做到了避免误伤公众的合法权益,也表明了精准施策、让疫情防控不“跑偏”的态度与决心。这对不时面临“码上”焦虑的公众而言,堪称一颗定心丸。

广东的清醒不止于此。

2022年3月份,“广东省发文要求不得无依据关停服务场所”。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担当,是一种务实的表态,是对普通人生活、工作的暖心照顾。

广东非常关注民生问题,希望尽量减少服务业的困境。在某些省份动辄给人赋红码、蓝码、灰码的情况下,以广东人流之汹涌、交往之频密,广东有100个理由层层加码搞“土政策”,但广东没有这么干。

在《广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我们看到七个方面47条措施,都是直奔一个主题: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支持服务业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广东之所以是广东,不是因为广东富裕,不是因为广东交税最多,而是因为广东始终在坚持尊重科学,尊重专业人士,同时尽最大力量为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创造正常的环境。

广东非常清楚地知道:最大的稳定是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凡事有个度,只要护住了老百姓的饭碗,难关总会闯过去,该担的责任还是要担。

这就是中国第一强省的最强示范,不是GDP的总量,而是对民生关注的热量。

广东就是广东,最是人间清醒。

广东的经济实力或许其他省份望尘莫及,难以赶上,但广东的清醒却可以效仿。

疫情是照妖镜,当然,换个角度来看,也是试金石。

广东博物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打破铁饭碗!山西小县城两年精简66%事业编


越小的县,官民比例越大;小县越多的省,民众养官的负担越重。

“精简改革”和“小县合并”两条道路可以并行不悖。做好了“精简改革”,可以极大地简少“小县合并”的阻力。

在这些地方搞改革,可以不推行“小县合并”,但仍可精简机构,以减轻贫困地区的经济负担。

2020年,山西省在忻州市河曲县开展改革试点,到2022年,改革基本完成,其经验成果如下:

3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2个、135名领导职数精简为114名;

将186个涉改事业单位整合为40个、1964名事业编制核减为659名。

改革过渡期后,县直部门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减少1050万元,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福利、“五险一金”等支出每年减少1.33亿元。

改革力度很大,成绩值得肯定。考虑到河曲县是一个仅有12.3万人口的小县,改革以后,机构和官员还是有些多:党政机构居然达到22个,事业单位还有40个。

这样的小地方,设置那么多机构,安放那么多官员,平时做什么呢?

不管外界如何质疑,只要有县在,这些机构设置都是合法的:从党政各套领导班子、政府部门各个科室、再到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各种中心,都有法定和政策依据。这也是为何小县再怎样精简,仍然“养官太多”的缘故。

图片来源:见图

同样,还有临汾市浮山县开展人口小县改革试点。还是山西省。

人口小县加速改革、开源节流的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地方财政的下滑。

土地收入是支撑地方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但是这几年,政府在卖地上已经越来越赚不到钱了。城市越小,人口流出越明显,土地财政的玩法就越玩不转:

早在2018年,四川资阳市安岳县、雁江区就启动过财政重整,还有去年底网红五线城市鹤岗也启动了,它们的共同原因就是土地出让金下滑,导致的财政压力。

现在2022年已过一半,土地出让金下滑得厉害,而这少的都是地方政府的收入。土地、房子卖不出去,地方财政就没有了支撑。

收入降低,节流成了一大路径,比如砍掉编制内员工的补贴等等。如果试点再增加,或许会有更多的人口小县跟河曲县一样,直接就核减编制了。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中国行政体制和经济发展之间一次艰难的,高强度的博弈。

而博弈的结果和方向,其实已经很清晰了,那就是越来越多财政黑洞的县域经济,已经无法维持下去了。就靠着转移支付,层层伸手要钱过日子,这日子能过几天?

中国的县城,人口不满20万的话,就难有像样的商场超市和服务业,除了市场狭小的缘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体制性力量无处不在,汲取太多资源,市场难有发展的空间。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话说就是:小地方到处是人情和关系,要做点什么事情,太难了。

再直接一点,就是粥少僧多,体制力量占据绝对的社会财富分配权力,拥有本地最高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经济增量无法在市场中进行合理分配。

不信,请到县城开个店,做个生意试试?没开张,各路收费的人马一个不拉。

这种情况不分南北,全国通用。

国家财政的黑洞,经济发展的阻碍,体制力量地方化利益抱团的弊病……

增量时代,可以掩盖很多问题,但是最近几年,存量挑战来临,很多地方遇到了经济困难,通过行政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成为改革的重要方向。

很多县城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为何还要养那么多体制内人员呢?

转移支付的很大一块正是要养活他们。裁并小县,分肥食利的人员减少,转移支付才能真正用于发展经济的实处。

山西省河曲县的“小县精简机构改革”很好,更重要的是开了个好头,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顺了嘛。

供养小县需要繁重的财政成本,财政成本就是民众负担。减少冗官冗员,从来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个改革的大宗旨要时刻强调。至于民众办事困难的问题,可派出机构解决。

当然,这个过程中的阻力之大,实在不足以拿到台面上来讨论,但是山西率先走出这一步,至关重要。

在举国体制的力量面前,在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的态度之下,不要有什么侥幸心理。

山西沂州五台山(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时代的巨轮已经转动,中国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是否值得坚定看好?


两个城市的动态,表面上看互不关联,但实际上用主线思维去串联和触类旁通,还有很多类似的城市级别动态,正在发生:

比如北京向芯片基金腐败开刀;比如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财政问题披露;比如原来长期驱动地方经济的专项债改革……

看不清主线,就只能在迷雾中看热闹。

中国经济结构自上至下的一次历史级别的蜕变和转折,正在发生。

政权资本和市场经济的博弈,进入深水区,简单理解,就是国运转折点。

5000年的文化和历史已经无数证明过这个转折点的存在,大唐盛世,明朝初期的三大盛世: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

哪一次不是以变革和既得利益群体,食利阶层的败退瓦解,换来的?

哪一次国运衰退,不是食利阶层和既得利益群体的贪婪导致的?

时代的巨轮又一次转动起来,决定国运的齿轮开始旋转,这才是主线。

值得庆幸的是,从广东到山西,包括方方面面看到的信号和趋势,释放出来的,都是好信号。

举国体制,以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主体,值得信赖。

这就是对接下来,面对外部挑战和内部阵痛,中国经济实现真正的复苏和持续发展,值得坚定看好,最有力的信心来源。


文章不长,不蹭热度,和各位朋友聊点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经济社会,信心比黄金更贵重,谨以此文,和所有奋斗中的中国同胞们,共勉。

以上。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河曲县   广东省   山西   中国经济   广东   疫情   疫苗   契机   中国   最新动态   财政   建议   城市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