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级别自动驾驶加速!华为、地平线“大算力芯片”跑步上车

电子发烧友原创 章鹰


2022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卖爆了。7月22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预计7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45万辆,同比增长102.5%。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田玉龙日前表示,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有两大亮点:一是产销规模再创新高,6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了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全球市场的59%,达到了欧洲近两倍的水平。二是技术创新取得了新突破。新研制的激光雷达、国产芯片、车载基础计算平台都实现了装车应用,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5月,国产大算力车规级芯片厂商黑芝麻智能与江汽集团达成平台级战略合作,多款思皓品牌量产车型将搭载华山二号A1000芯片。7月18日,地平线宣布与上汽集团、零束科技深化战略合作,基于地平线高性能大算力车规级AI芯片,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推动高阶智能驾驶产品的开发和应用,预计搭载地平线征程5的量产合作车型将于2023年开始落地。


2022年,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加速推进,全球的汽车产业格局亦在发生变化,中国企业纷纷跻身主赛道。中国新能源汽车现在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上汽、广汽大公司纷纷试水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大算力芯片如何加速上车?激光雷达、车载大算力芯片领域中国厂商有哪些最新进展?本文进行详细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货量在全球占比59% 引爆未来智能驾驶芯片市场


根据CleanTechnica的统计数据,2022年1-6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412万辆,其中,中国销量251万辆,全球市场占有率为59%,超越欧洲的82万辆和北美洲的41万辆。2022年1-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榜单TOP20中,中国品牌有12家,超越半壁江山;在全球新能源品牌车型销量榜单TOP20中,中国品牌车型占70%。


图片来自CleanTechnica网站


中汽协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中金公司研究数据显示,到2025年,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65.5%,中国智能驾驶芯片市场需求将达到1383万片。未来3-5年,智能驾驶迎来高速发展期,汽车行业将迎来巨大机遇。


在汽车算力芯片领域,欧美日等国外芯片厂商把持关键技术,国内汽车大算力芯片自给率不足10%、国产化率不足5%。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车规级算力芯片自给率、国产率低的背景下,各大芯片厂商纷纷向自动驾驶大算力芯片(单芯片算力大于100TOPS)布局,算力芯片行业内汽车领域的“算力之战”正式打响。


国际自动驾驶芯片主要厂商和主力产品


图:电子发烧友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黑芝麻CEO单记章对媒体表示,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中国车企发展速度领先全球,而本土的供应链体系是支撑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快速技术迭代的关键。智能驾驶必须依托大算力芯片的支持,只有掌握核心IP才可能对芯片实现快速迭代。


大算力芯片国产化进程加速 2023年将是集中量产年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软件开发部部长蔡伟杰表示,汽车用户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汽车具备个性化,成为活动的第三空间。伴随着汽车网联化、智能化发展,人们希望汽车可以分享智能化生活。未来汽车具备三大新属性:一、快速迭代,用户希望汽车常用常新;二、进行生态融合,借助现在物联网和5G技术,实现万物融合;第三、数据智能,借助智能感知、大算力芯片和AI技术,推进数据智能的演进。


随着汽车智能化不断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所需要的算力呈现指数级的爆炸式增长,芯片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重要环节。从L2、L3、L4走向L5,每往上走一级至少有10倍以上算力需求的提升。这就意味着,车用芯片尤其是大算力芯片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业界普遍认为,汽车所需算力可根据车内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量综合推算出来,其中L2级别的自动驾驶,计算能力大致需要10TOPS;L3需要100TOPS以上的算力;到L3+的算力级别已经上升到1000TOPS以上。在车规级大算力芯片领域,除了英伟达、高通等老牌独占市场局面被逐渐打破,以华为、地平线、黑芝麻为代表的品牌加入战局,2022年或2023年将成为中国国产大算力芯片的量产年。



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厂商和主力产品


图:电子发烧友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近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产品部总裁王军表示,在新的产业分工和合作模式下,华为坚持“平台+生态”的发展战略,华为聚焦ICT技术,围绕iDVP 、MDC和HarmonyOS智能座舱三大平台,构建汽车生态圈。


2021年,华为合作乘用车项目已经全面开启。包括采用华为MDC智能驾驶平台的广汽AION LX Plus,还有长安集团的长城机甲龙,配置双MDC芯片。华为 MDC(Mobile Data Center,移动数据中心)定位为智能驾驶的计算平台。华为MDC810已经达到400TOPS算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MDC 领域总经理李振亚透露,2022 年华为还将发布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MDC100。


地平线公司官方微信显示,征程5是地平线面向高级别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推出的第三代车规级产品,兼具高性能和大算力特点。征程5单颗芯片AI算力高达128TOPS,搭载地平线新一代BPU贝叶斯深度学习加速引擎,充分发挥软硬协同优化的技术优势,实现业界领先且可持续成长的真实AI计算性能。征程5也是最具量产成熟性的百TOPS级国产大算力AI芯片。据悉,地平线基于全新BPU纳什架构打造的征程6芯片正在研发中,AI算力可实现数倍提升,将充分满足未来面向全车智能中心的更高等级计算需求,助力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


上汽集团与地平线将于2023年量产落地的智驾计算平台,由零束科技基于双征程5芯片,融合全栈电子架构、高实时软件计算平台、业内领先BEV算法、全域闭环数据工厂等关键技术打造而来,是上汽“银河”方案技术底座的核心组成部分,覆盖高速、泊车及城区全场景体验,最终实现数据驱动、从端到端的融合智驾功能产品。


黑芝麻智能CEO单记章表示,黑芝麻智能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核心芯片,基于两大自主可控核心IP构建了核心竞争优势,包括车规级图像处理ISP和车规级深度神经网络加速器NPU,让车辆“看得清”和“看得懂”。


黑芝麻发布的华山二号A1000 Pro是目前国产性能和算力领先的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芯片,采用异构多核架构,16 核Armv8CPU,16nm工艺制程,可支持L3/L4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目前已流片成功。A1000 Pro基于黑芝麻智能两大自研核心IP——车规级图像处理器NeuralIQ ISP以及DynamAI NN车规级低功耗神经网络加速引擎打造,得益于DynamAI NN大算力架构,A1000 Pro支持INT8稀疏加速,INT8算力为106TOPS,INT4最高算力可达196TOPS,在国内自动驾驶芯片最高算力方面领先。


L3级别自动驾驶推进,激光雷达上车加速


激光雷达兼具测距远、角度分辨率优、受环境光照影响小的特点,且无需深度学习算法,可直接获得物体的距离和方位信息。这些相较于其他传感器的优势,可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因而被大多数整车厂、Tier1 供应商认为是 L3 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开启时责任方为汽车系统)必备的传感器。


“有一些商用车的公司坚定走向L2级自动驾驶,比如小马智行Robotaxi在推,文远也和博世合作,大家认为L2级别的商用空间有限,变现必须扩充到L4级别;梅赛德斯-奔驰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于2021年率先通过了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严格的技术条例审批,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联合国法规UN-R157认证的汽车企业。今年,我们了解到国内有8家主机厂商在上激光雷达,这一切都是为L3级自动驾驶或者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做准备,趋势不可逆转。”映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段勃勃总结汽车变革趋势之一。


2022 年成为 L3 普及落地的元年,其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激光雷达产品大范围实装量产车型。以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首款车型阿维塔E11为例,这款车配备宁德时代最新一代CTP技术的三元锂电池包,并且搭载华为Drive ONE电驱系统,百公里加速只需3.98秒,另外搭载华为供应的3颗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以及400TOPS算力,可以实现更高阶段的辅助驾驶能力。今年3月开始交付的蔚来ET7,搭载了全球首款量产的 1550nm 激光雷达,也是量产中探测距离最远的激光雷达。


图:国内部分系统集成商的激光雷达产品上车情况 来自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7月13日,激光雷达供应商RoboSense(速腾聚创)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订单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倍,该公司产品战略规划总监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该公司分布在广州、深圳等地的多条智能化产线已完成部署,到今年年底年产能规模将达到100万台左右。


在国内造车新势力以及自主品牌旗下很多新车上,激光雷达几乎已经成为标配。以蔚来ET7为例,配置了激光雷达,同时运用英伟达Orin芯片,就意味着这家公司部署高等级自动驾驶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情况下,凭借着OTA技术,后期对整车的自动驾驶软件不断升级。消费者从理论上可以在越来越多的使用场景中解锁高等级自动驾驶。外资智能电动车预计要在2-3年才能实现激光雷达的全面标配,而在这个时间段,正是国内智能电动汽车的黄金发展期。


小结


在疫情和缺芯的影响下,国外芯片企业很有可能优先支持跨国车企巨头,这对于国产算力芯片来讲,这是发展大算力芯片的绝佳时机。


好的智能汽车体验,一定是消费者买单的理由。当然大算力芯片的体验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国内厂商的加入,增加国产化的机率,但是,公司芯片算力的提升能否跟上国内车企的更新迭代周期将是对各大芯片厂商的考验。此外,最终评判其自动驾驶性能优劣的,并不是车企给出的各种参数数据,而是真实的用户驾驶体验。今年造车新势力,华为问界、蔚来ET7等新车型的推出,我们将看到更多用户的真实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华为   地平线   芯片   黑芝麻   量产   新能源   中国   激光   级别   智能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