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块的机票点开后卖6000块,携程机票价格为何“表里不一”?

刚刚,手机弹出一条推送消息:马天宇吐槽携程杀熟吃相太难看,明明三千多的票,点进去就变成六千多,最后又变成一万多。其实,这种现象在平台型企业中何须大惊小怪。我逼着自己“看开点”:哪个企业不想多赚钱呢?

这些数据是它们前期通过投入大量的金钱获得的,比如低价补贴。所以,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一定会将这些投入再通过各种方式赚回来。但这种行为,的确让消费者感到心寒——平台型公司所有数据都源自于消费者多年的支持跟信任,而今天平台却又反过来利用这些数据给消费者设置消费陷阱,确实不该。

我一度认为,不是每一家平台企业都有存在的必要。平台企业本身不创造产品或者服务,它只是在撮合交易。某种程度上帮助产业链提高了效率,但实际上,因为平台的出现,提供了数据,很多产业的上下游利润被摊薄,长期来看,不利于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

此外,管控上的缺失是最大的问题。当然,所有的市场管理动作几乎都滞后于经济行为。一分为二来看,这种滞后会帮助市场经济走向繁荣,通过赛马形式出现一些优质企业;不利的是,在相关部门出台规范之前,会有一个真空时间,就像现在的携程,市场监管不到位,给消费者带来伤害。所以,结果要么相关管理部门出台措施,要么这些平台自己良心发现。显然,后者不太现实。

换个角度,我们更应该多去探索的是如何让这些大企业、平台型企业,生长出社会责任感。这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比如消费者在维权意识上的觉醒、相关法律从业人员意识的提高、社会舆论力度的提升、媒体的监督,还有来自于国家相关部门的约束等。我更想说的是,几乎很少有企业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除非与自身利益相关。

所以,如何通过这种利害关系去推动企业拥有社会责任感,应当是我们来思考和畅想的,毕竟棍棒之下出孝子,中国十几亿人的市场配得上,让所有企业将消费者奉为衣食父母。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市场中平台企业和垄断企业都会有国有资本的入驻,彼时,中小企业市场主体或许会更积极,也更有活力;而本身具备垄断地位的这些大型平台,也会因为国有资本的入驻,而多了社会责任感与管控能力。那一天,或许整个市场会更加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衣食父母   机票   产业链   机票价格   社会责任感   国有资本   意识   消费者   数据   市场   平台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