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说之儿童常见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科患儿疾病整治经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育儿公开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EB病毒(EBV)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疾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特殊病毒感染的疾病。典型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和颈淋巴结肿人大“三联征”,可以有肝脾大、通常会有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血涂片提示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本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一般病程2-4周,少数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林巴瘤,脾破裂等严重并发症,需要进一步化疗或手术诊治,概率减低,1%左右。


病毒通过病菌者和生病者的唾液传播,因为病毒在人体口腔分泌物中增生,所以,口-口传播是幼儿和学龄期儿童感染的主要途径。



今天我科收治一名患儿,门诊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收入院。主因"发热3天"开诊,入院病史查体如下,根据目前查体,检查以及化验,可以临床诊断"传单”,仍需要进一步查血涂片看异型林巴细胞比例,以及EB病毒抗体及DNA等来确诊。

临床表现,一般潜伏期7 15天,主要到临床症状为:


1.发热:90% 100%的病例有发热,约1周,重者2


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明显.一般体温38-40C。


2.咽峡炎:50%咽扁桃体有灰白色渗出物,大孩子会有咽部,扁桃体的充血肿胀,有的上题可见充血点,伴有咽痛。


3.淋巴结肿大:80% 95%的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任何淋巴结均可受累,但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


4.肝脾大:肝大发生率为30% 70%。脾大发生率为3%-50%。


5.眼脸水肿:15% 25%的病例可有眼脸水肿。


6.皮疹:发生率为15%-20%,表现多样,可为红斑、荨麻疹、斑丘疹或丘疹等。


临床诊断可以根据体征及血象初步定诊,如下图


本患儿存在发热病史,颈部双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实验室血象检查的林巴细胞绝对值明显升高,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临床诊断病例表现,所以可以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体查体及检查如下:



最后待血清病原学检查的EB病毒回报,即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此病!


治疗:


1.休息,对症治疗

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如脾脏增大明显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运动,防止脾破裂。对症治疗为主,发热给予退热药美林等。


2抗病毒治疗

在疾病早期,可以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此类药物通过抑制EB病毒多聚酶,终止DNA链的延伸产生抗病毒作用。α干扰素也有一定治疗作用,临床也可以选择性应用。


3抗生素的使用

普通轻症传单是病毒感染,无需用抗生素,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生素,但忌用氨苄内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应,加重病情。如下图是传单的临床路径,可以参考:


参考资料:

《儿科学-第九版》病毒感染疾病章节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传染性   咽峡炎   血象   细胞   涂片   常见病   传单   抗生素   病例   儿科   疾病   病毒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