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Book Plus 17:双屏笔记本有什么独特之处?

全新的ThinkBook Plus 17终于上市啦!作为一台轻薄商务本,它与众不同,创新性的将 17.3 英寸超宽主显示屏和 8 英寸触摸屏组合在一起,实现双屏联动。凭借新颖的设计 ThinkBook Plus 17 更是在 CES 2022 大会上荣获 35 项大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引领科技创新。


面对这样一款产品,想必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它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 ThinkBook Plus 17,小编总结了以下八大卖点,一起来看看吧~




21:10 超宽比例屏幕

屏幕是 ThinkBook Plus 17 的主要亮点之一,主屏搭载了 17.3 英寸 3K 触控大屏(3072 x 1440),拥有 90% 高屏占比,21:10 超宽屏幕比例。支持 120Hz 刷新率,100% DCI-P3 高色域。真正做到一屏呈现完美色彩,为用户带来沉浸式视觉体验。



C面专属 8 英寸创意副屏,屏幕内置 TFT 玻璃基板,支持10点触控,具有高响应速度与对比度。配备高亮增光棱镜模组,使屏幕拥有 350nite 的高亮度。


此外还拥有一键唤起手写板镜像投影功能。点击 C 面创意副屏快捷按钮,能够一键唤起手写板。通过镜像投影功能,则可以将 C 屏内容投射至 B 面主屏,方便分享与观看。




双屏交互,快速布局

得益于新颖的双屏联动设计,ThinkBook Plus 17 拥有演示模式、教学模式、编辑模式等多种交互玩法。还拥有快速布局功能,在连接外接显示屏的情况下,最大支持 7+3 共 10 种布局方式,用户可按照需求自由搭配使用。





智能应用,功能多样

ThinkBook Plus 17 随机器限量赠送 E-Color Pen 手写笔,拥有 4096 级压感,能够从真实物体中吸取色彩,并应用到专业的设计软件中,色彩灵感,一点就来!



预装 Lenovo Ready For 跨设备互联应用,可将手机与 PC 配合使用,能够无线传输文件,共享摄像头,可以将手机端的拍摄化为己用。


仅支持moto edge X30等手机互联


根据需求可以将任意一块屏幕设置为主屏幕使用,还可以根据布局设置将分屏比例设置为 5:5 或 7:3,与副屏相连实现“瀑布屏”显示,用户可以更加高效的浏览文件。



通过快捷应用组功能,可将常用的多个应用整合为组,在需要时能够一键唤醒,便捷高效。




十二代酷睿,强悍性能

全新 ThinkBook Plus 17 搭载第十二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最高可选 i7-12700H。


采用全新大小核异构设计,拥有 14 20 线程,45W 性能释放,轻松应对各色创意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极速响应,告别卡顿

ThinkBook Plus 17 最高支持 32GB LPDDR5 高速内存,拥有4800 MHz高频,无惧运行大型专业应用,拒绝电脑使用卡顿。


硬盘方面,ThinkBook Plus 17 最高搭载M.2 PCIe 4.0x4 512GB 高速固态硬盘,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快的读写速度,享受极速秒开的使用体验。




立轴设计,高效散热

全新 ThinkBook Plus 17 采用立轴后置出风口设计,配合双风扇散热系统,出风散热更加流畅,性能释放稳定强劲。



纤薄机身,丰富接口

ThinkBook Plus 17 机身薄至 17.9mm,拥有 1 x Thunderbolt 4 高速多功能接口、2 x USB-A 接口、1 x HDMI 视频接口、1 x USB-C 多功能接口、Audio Jack 音频接口等丰富的接口配置,满足用户不同的扩展需求。




生物识别,隐私守护

ThinkBook Plus 17 搭载生物识别技术,配备 1080P 高清红外摄像头,支持 IR 红外人脸识别功能,同时拥有指纹识别按键,安全又高效。


物理层面,配备 ThinkShutter 物理摄像头开关,只需轻轻一拨即可屏蔽摄像头,保护用户隐私安全。



综上所述,ThinkBook Plus 17 无论是屏幕设计还是智能化交互上都下足了功夫,可以说是专门为平面设计、广告、服装设计的专业人士打造的利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双屏   立轴   高效   创意   布局   摄像头   独特   接口   屏幕   功能   笔记本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