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贵适意,何不笑凭栏 - 梁实秋《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

有那么一个瞬间,忽然觉得这个时代拥挤得很:互联网讯息量爆炸,充斥着拇指之间;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脸上都写满紧张……

我常常渴望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独处的方式,让内心慢慢沉淀,也让奔马似的时间更有意义。

阅读其实是使内心丰盈的方式之一,然而长篇过于繁冗,有时候读来焦躁;短篇还没来得及悲伤,已到结局;也许散文会是当下不错的选择。

在这个散文式微的时代,遇到一本好的散文书籍,算是岁月给予的馈赠。

一本《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就是这个馈赠本赠,作者梁实秋,百度百科上有关他的头衔有很多,学者、文学家、翻译家,而我更喜欢他的一个身份是散文家。

似乎是出于对生活家这个标签的喜欢,我觉得能写一手好散文的人,亦必定是个可爱的生活家吧。

有人说,梁实秋的散文适合给已入中年的人来读,人生过半,事业和生活的激情褪去,更能领悟梁老先生笔下的趣味。

我如今二十来岁,尤是青年,阅历尚浅,却也能感觉到这个年纪读梁实秋散文的乐趣。诚然,不同年龄阶段的体会和感悟,都是人生的独特赠予。

梁实秋:《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


01 惜时:机会到来之前,永远有备。

在这本新书《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当中,有一篇文章谈到利用零碎时间。于每个人而言,我们在一个抽象的概念——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所拥有的一日都是十二个时辰,有人精于勤,有人荒于嬉,惜时如金不会被普遍执行,因为安逸更加令人舒坦。

读大学的那段日子,应当是每个人人生中最美好的光阴了,没有生活的负担和压力,时间完完全全由自己支配。

我的那几年并没有特别刻苦,以至于如今想起来大学的生活都有些模糊,只是清楚地记住毕业当天,独自坐在图书馆的台阶上黯然伤神,内心充满了懊悔:图书馆内56万的藏书我还没看够呢,怎么就到了毕业的时间啊?

岁月飞逝如箭,每一个逝去的昨天,都不会再重新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那些被我箩筐载称而浪费掉的时间,已然在岁月的长河中漂泊而去,回归漫漫宇宙。

梁老先生在这本《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中写到英国一位政治家兼写作者威廉•科贝特的惜时观念,读来令人动容。

科贝特学习文法是在每日赚六便士当兵卒的时候,他通常在床的边沿或岗哨铺位的边沿,利用碎片时间来研习,用背包当书架子,一小块的木板放在腿上也可以是写字台。他没有钱买蜡烛,冬天的时候,除了火光以外没有任何光的夜晚,他只能等到他轮值的时候。

在那样的情形下,他居然能完成这项工作,那么当下任何一位青年人无论多穷苦,时间多忙,还有什么借口说自己的时间不够呢?

你在刷抖音的时候,别人完成了当日的待办清单;你去蹦迪的时候,别人已经完成了一项学术的自修……

没有任何一个客观主体,包括时间,会因为我们的个人意志而转移。

时不我待,只有好好地珍惜时间,时刻进行知识的储备,才能成事。

梁实秋:《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


02 爱情:我真的爱你,字字不轻易。

前日浏览到一个动态,说“婚姻的本质是长久的性行为加共同生活”,能够得出这样结论的学科想必是社会关系学吧,它的本身令人无法质疑,然而终究缺乏浪漫。

你说社会学不需要浪漫,可是人和情都是多么复杂的存在啊,如何一个定义就给限制住了。

也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个阐述似乎成为了如今社会的普遍共识,人们高举自由的旗帜,抨击婚姻的种种不幸。

梁老先生在这本书中说到,须知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婚后的生活会归于平淡,实际上也是另一种爱,洗去了浪漫的色彩,加深了陪伴的享受,就像植物开花结果一样自然。婚姻是恋爱的完成,不是坟墓。

我们似乎不屑于讨论婚姻,甚至爱情,可是爱情十分美好,又有什么能够抵抗?梁实秋译的《阿拉伯与哀绿绮思的情书》有段警语尤为感人:爱情是不能隐匿的;一句话,一个神情,即使一刻的寂静,都足以表示爱情。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如愿以偿,相对于爱情来说,假如人间世上真有所谓的幸福,那必定是两个自由恋爱的人的结合。

我爱你,每一个字都不轻易。我希望人潮汹涌中,你迎面而来;我希望万千青睐中,你是唯一宠爱。其实爱情是无比坚定的信念,你需要虔诚。

梁实秋:《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


03 读书: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每日,手机任务通知栏都有新书速递的资讯,大量新书的诞生令人咋舌,各个门类,琳琅满目,无从选择。不得不承认,我们读书的数量永远追不上出书的速度。

古诗的人读书,用韧皮贯联竹简,翻阅的次数太多,以至于韧皮尽断;后来盛行抄写,如今我们设想抄写一篇课文的情形,便可得知当时人们读书多么吃力,况且一本书得来不易。

时下我们现代人读书幸福多了,书籍种类繁多,涉及面广,装帧精美,纵使那些书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我们得来也容易许多。

我们何以要读书?北宋诗人黄庭坚有云: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读书的人,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爽朗之气,气质较之于不读书的人,会有所不同。

读什么样的书?确实难以选择。书讯频繁,并不是每一本书我们都要读;别人热烈推荐的,并非我们都要诚恳地读。在百本之中选择与你眼缘合拍的书,再从十本之中选择你决定要读的书。

读经典,能在大浪淘沙中流传下来的,一定有它流传的价值,如《红楼梦》;

读大家,能被人们尊为名师大家的,一定有他生活的智慧,如梁实秋;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读适合自己并且让自己满足的。

我相信图书榜上的书确实值得一读,但是如果你没读过也请不要焦虑;

我也相信,别人推荐的书一定是他认为的好,但不一定适合此刻的我们。

读书也是一件需要机遇的事情,有些书我们遇到了,但不一定马上能读懂,等生活的长河在某一个拐点处转弯,你忽然想起曾经有过这本书籍,它在这里等你,这个时刻才是最恰当的。

所以不能焦虑,要慢慢筛选,慢慢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适意   人生   边沿   新书   散文   内心   婚姻   书籍   幸福   时间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