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被预摘牌!中概又危了?细数投资中概的5个逻辑

今年3月16日那天,咱们这边正式宣布不再对互联网企业进行过度的反垄断,中概互联ETF在很短的时间就上涨了20%。随后又震荡爬行上涨,最大涨幅大概是40%左右。

这两天互联网行业又爆了几个大瓜出来:

1.滴滴被罚;

2.每日优鲜退败;

3.美国将阿里列入预摘牌名单;

4.蚂蚁被切割;

一时间又风声鹤唳了。

其实当初中概股大反转的时候,我就说过,中概ETF后期肯定还会有反复的,持有它一定要有耐心,要带着3年的视角去看待它。

果不其然,美国那边还在不停地吹风要中概退市。吹一次就会把人吓退一次。

但仔细想想,这隔夜的剩饭都拿出来反复炒了多少次了?如果你担心的话,一开始就最好别投资中概。但是当股价大反转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就坐不住,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似的。

投资很难,因为它不断地在挑战你的人性。

所以,咱们还是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买入的逻辑变了没?然后咱们再讨论一下投资中概应该有的样子。

投资逻辑1:估值极低

投资必须要看估值,中概的PE仍然处于历史的极低位置。

PB也是历史极低位置

最近受这些风波的影响,估值又降低,所以它是更危险了?还是更安全了呢?

很多人都说互联网失去成长性了,咱们把成长性放一边,假设它真的没有成长性了。咱们分析估值的目的是啥?无非就两个:

1.确定安全边际;

2.确定是否有均值回归的收益可赚。

一个失去成长的行业,如果要在上面赚钱,就只有赚估值均值回归的钱了。

中概有没有这个逻辑在呢?我认为是有的。

由于中概ETF中有很多企业本身还没有制造现金流的能力,所以我们就以腾讯为例。

现在腾讯的PE在12倍出头,比公用事业类股票的估值都低了,见下图。

值得注意的是,打开腾讯的股价走势图,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股价和2017年8月相当。换句话说,5年过去了,2017年买了腾讯的人都赚了个寂寞!

我们都知道,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是基于他们在赚钱,利润在不断增长。那么这5年腾讯的业绩怎么样呢?

很明显,这5年它赚了很多钱。见下图!

这不就奇怪了吗?这么赚钱,股价5年不涨!当然在资本市场一切都不奇怪,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美股不也有二十几年不涨的经历吗?你找谁说理去呢?

为啥5年不涨呢?我们知道股价=PE*每股盈利,所以肯定就是PE出了问题。

换句话说,股价的下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杀估值,一个是杀业绩。

站在5年的角度来看,肯定不是杀业绩,那么就只剩杀估值了。(注意,我说的是5年,而不是今年一季度)

我们在翻回PE的走势图。2017年8月的PE是50倍左右,现在是12倍左右。那么估值下降了75%左右!这差不多就是股价下跌的幅度!

问题来了,腾讯现在12倍的估值合理吗?如果不合理,多少倍算合理呢?

我觉得具有参考价值的估值就是在大熊市中的估值,所以我们可以对标一下2018年熊市底部腾讯的估值,当时大概是25倍左右!

也就是说,即便腾讯失去了成长性,它的PE最终也应该均值回归到25倍,差不多要涨1倍。

而且腾讯是在港股上市的公司,它不存在被退市的风险,顶多在流动性上给它的估值打个折吧。

咱们悲观一点,打个5折,那么均值回归也应该有50%的涨幅。

但股市正如我所说,经常都是不讲理的,明明应该均值回归,它可能还是不涨反跌。

所谓的估值反映的就是投资者的情绪,啥时候投资者回归冷静和理性,这我们预测不到。

不过股市长期下来,最终是要反映价值的。就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间!

总之,从估值的角度上来说,逻辑没有变,有安全边际,也有均值回归的预期收益可赚。

投资逻辑2:政策反转

中概互联最大的利空就是国内反垄断了,如果不出这个幺蛾子,估计也没人会对互联网企业这么悲观。

以前在跟大家分析这块的时候就说过,高压反垄断不可能一直持续,毕竟咱们的就业和创新创业都离不开这些企业,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316会议上的提法是设置红绿灯,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上就只提了绿灯。

很明显,国内的政策已经变得友好多了。

其实几乎任何国家的政策都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不停地摆动。而且常常都会出现极端化。

比如美联储加息吧。你看它是不是今年一下子就连续大幅加息呢?

美联储去年和前年不知道有通胀隐患吗?其实早就看到了。但政策永远都是滞后的。

既然滞后,那么问题通常就会被拖得比较严重,所以政策开始出手的时候,通常都比较狠。

假如美国陷入衰退了,美联储在加息后,估计又会反向超预期的降息。

咱们这边其实也差不多,之前是过于的左了,现在正在往右转。当出现极端化的右后,你想想会怎样呢?

现在政策转向了,但政策的利好还没有兑现,所以肯定需要一定的等待。

投资逻辑3:互联网公司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在估值分析的部分,我假设互联网公司已经没有成长性了。

但它们真的就没有成长性了吗?

我认为,任何公司都有生命周期,从初创到成长,然后再到成熟。

如果不能发现第二增长曲线,那么就会衰亡。

如果让我去赌某一家公司会重新找到新业务,我肯定没那么大的自信,但是让我去赌一堆伟大的公司能否找到新业务,我就敢赌了。而且赌赢的概率还很高!

反正已经有比较确定的均值回归的利润可以赚了,如果这些公司又找到了第二增长曲线,那就是还有戴维斯双击的机会!

在我个人看来,需求是可以不断创造的,只要有流量在手,早晚会迸发出新的业务!

再说了,即便赌输了也没关系,只赚均值回归的钱就可以了。

其实有些事是挺逗的,当提到中概的时候,大家胆战心惊,但当国家说要发展数字经济的时候,大家都都频频点头。

你仔细想想,数字经济中不就是这些互联网企业在打头阵吗?

还有更逗的,有人投恒生科技就觉得没问题,但投中概就觉得风险极大。但这两个指数的重合度达到了90%!

所以呀,人就是这么喜欢看名字,听概念和故事!

投资逻辑4:退市没风险

我一直都认为美国那边叫嚷让中概退市就是一种谈判的技巧而已。

一会说和中国取得了很好的谈判进程,一会又把几家公司放入预摘牌名单。反正就是要把你吓得不知所措。

中概如果真的被强制退市了,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内投资者吗?很明显是美国投资者呀。

美国坑自己的投资者,这说得通吗?

咱们也可以假设最终就真的退市了,但现在中概ETF中只有拼多多是美股了,其他全都转到港股上了,还有啥好担心的呢?

你可能担心港股的流动性承接不了。

其实我很早就用数据分析过了。港股那边不是缺少流动性,而是对垃圾公司缺少流动性。

你去看看这些互联网企业,他们的流动性好着呢。

回到港股后,还更加有利于国内资金进行配置。换句话说,它们还来争抢国内流动性了。

好公司是不怕没人买的。国际资金配置中国资产中,就是这些互联网企业占比最大。

投资逻辑5:经济复苏

这些互联网企业可以算成科技企业,但也可以算成消费企业。毕竟他们大都是TO C的业务为主。

那么当经济陷入衰退的时候,肯定会影响业绩。

但现在国内经济已经进入复苏周期了,那么未来业绩逐渐改善也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总结

我梳理这些投资逻辑并不是推荐大家投资中概ETF,投资这个事是很个性化的。看好的人有看好的理由,不看好的人也有不看好的理由。

但我们在投资上赚钱跟我们看不看好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大。

我们赚钱最本质来自于我们的投资理念和策略。

第一,即便再看好中概,仓位也不要过重。

每个人应该都有一个最大仓位的原则。比如,即便很看好一个股票,仓位不要超过10%,很看好一个行业指数,仓位也不要超过20%。

第二,持仓一定要适当分散

中概有没有可能几年不涨呢?当然有可能!但只要你做到适当的分散,其实就没所谓了。

我们的持仓中,本来就不可能所有股票或基金一直都在涨。

大多数时间里,只有少部分持仓再给我们贡献收益。

巴菲特买华盛顿邮报时,被套了4年,买可口可乐也被套了3年,买比亚迪也忍受过5年不涨。但巴菲特绝大部分的年份里都是正收益。原因还不就是因为他的其他持仓在贡献利润。

等到这些被套的股票开始表现的时候,之前那些表现好的股票可能就会横盘了。

第三,如果你的买入逻辑没有变化,那么就一定要耐心等待价值回归

腾讯真的表现很差吗?

我特地搜索了一下A股上从2017年8月31日到2022年7月底有多少股票是下跌的。你猜结果如何?

一共有2072家,当时的上市公司数量是3249家。也就是说A股上有64%的公司在这个时间区域内股价在跌!

至少腾讯不算差吧。中概ETF也跑赢A股平均了吧。

那你还担心啥呢?

你如果对A股有信心,那么也就应该对中概有信心了。

重要的还是,你认为投资逻辑变了没?

如果你认为变了,就别买;如果你认为没变,就耐心等待。

最后,再问大家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持有中概,并打算现在就卖出。那么你卖出后准备买什么?新能源还是光伏?

假设新能源在你买入后就跌了20%,到时候,你又会怎么办?硬扛还是止损?(请别说不可能)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来我的同名公众号:睿知睿见!

上面的内容更丰富还做了分类,一起看财经,学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逻辑   腾讯   阿里   美国   流动性   股价   投资者   业绩   政策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