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股价暴跌99%,传言已无法下单、公司立刻解散

大家还记得每日优鲜吗?

2014年,每日优鲜(MF)正式成立,随后便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截至到今年,每日优鲜共获得了12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百亿元,投资方不仅包括高盛、老虎环球基金、中金资本这样的知名投资机构,也包括像联想、腾讯这样的产业大佬。

尤其是腾讯,从A轮开始连续四轮参与对每日优鲜的投资!

不仅如此,每日优鲜还数次闯入风口。

2015年,每日优鲜首创“前置仓模式”,让资本市场看到了颠覆的可能;2016年,新零售概念正式爆火;2020年,生鲜零售概念爆发。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助力下,所有买菜平台需求量激增。

不过,高潮过去后,便是无尽的寒冷。

7月28日下午,有媒体报道,每日优鲜召开了员工线上会议,因融资未能交割成功,公司解散。与此同时,每日优鲜关闭了30分钟极速达,变成次日达。除此之外,每日优鲜还爆出拖欠供应商账款,很多城市均显示无货无法购买。

当天晚上,有记者探访了每日优鲜北京总部办公楼,发现已经大门紧锁、大堂已空无一人。

受此消息影响,每日优鲜股价大跌42.8%,收报0.135美元/股,市值仅剩3000万美元。从最高点计算,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每日优鲜足足跌去了99%!

关于“解散“传言,公司在晚间做出了回应:

“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了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虽然公司模糊了是否解散的传言,但有网友这样说道:

“那就不是每日优鲜了,应该改名昨日优鲜”、“我没有卸载你的唯一理由就是你可以立马送来,不要搞不清楚自己的位置”、“离谱,这样的话我为什么不去超市。”

一句话,如今的每日优鲜已经到了坍塌的边缘!

为什么每日优鲜会走到这一步?

得从公司的商业模式说起!

所谓“前置仓”,最大的优势就是“快”,即在距离消费者较近的地方设立一个小型仓库,商品由大仓库提前发到前置仓,用户下单后可实现半个小时送达。但问题在于,人员配送成本高、折损费用过高,尤其是在平台大范围跑马圈地后,不同区域的订单数量不同,有些地区能够盈利有些地方则亏损严重。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本身对商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加之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公司又没有办法实现涨价。最终在“前置仓”模式被普遍模仿后,各生鲜平台陷入了同质化的竞争。

不妨看看另一家生鲜平台——叮咚买菜(DDL)的表现。

7月28日,叮咚买菜股价大跌9.59%,较最高点跌幅达到了90%,市值仅剩11亿美元。

重点看业绩。

2019-2021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和64.29亿元,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今年一季度,公司净亏损4.79亿元,继续处于亏损状态。

现金流方面,根据一季报显示,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57亿元,但短期负债高达32.22亿元,公司存在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另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95.7%,债务压力不可谓是不大。

从这个角度说,两家公司是难兄难弟。只是,每日优鲜率先扛不住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腾讯   生鲜   公司   最高点   资本市场   市值   传言   股价   融资   员工   业务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