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或将新崛起?国产自研芯片不断走强,台积电、ASML态度大变

前言

芯片,一直以来都是国人的心头病。

几十年来虽然中国的芯片科技不断做强做大,但是由于外部压力,中国的芯片科技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制约,特别是2018年华为公司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则更是如此。

华为公司

但最近有来自多方面的消息,这些消息汇集在一起或许能够说明一个事实:中国芯片科技或许将再次崛起。

为什么这么说呢?感兴趣的朋友请接着往下看。


芯片进口规模下降,国产自研芯片不断走强

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的芯片进口规模为1756亿元人民币,而今年(2022年)第一节度中国的芯片进口规模则为1578亿元人民币。

相比较之下,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芯片的进口规模比前一年减少178亿元,整体芯片进口率下降11.2%。

因此,从数据上来看,目前中国的芯片进口规模处于下降趋势,这也似乎能够说明中国在芯片领域对国外的进口依赖程度在不断减弱。

有些朋友或许会说,今年中国向国外进口芯片的数量减少了,这不一定是因为中国在芯片领域对国外的进口依赖程度减弱了,也很有可能是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国内的芯片需求不断减少。中国今年需要的芯片没有以前那么多了,进口数量自然就减少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整体芯片产业规模达到了2023亿元人民币,而今年(2022年)第一节度中国的整体芯片产业规模则为2179亿元人民币。

两相比较之下,其实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整体芯片产业的需求量,比去年还增加了156亿元的规模。

中国芯

进口规模下降,整体芯片产业规模却处于增加趋势,这难道还不能够明确地说明问题吗?

因此,从数据上来分析,应该是可以说明,目前中国在芯片领域对国外的进口依赖程度在不断减弱的。

造成这个趋势的原因,其实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

外部原因应该是众所周知的,自2018年起,美国将中国的多家芯片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其中代表性最强的,就是被大家一直以来称之为“民族企业”的华为公司。

美国的这一做法,也直接导致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而中国对外的芯片进口规模有所下降,这当然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内部原因,则是因为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近几年来中国的国产自研芯片不断走强,有一部分的芯片产业规模被国内企业自行消化吸收。

在不断走强的国产自研芯片中,有几家国产企业做得特别突出,比如小米和阿里。

其实在很早之前,小米就已经开始了自研芯片之路了。2014年的时候,小米成立了一家叫做“松果电子”的控股公司,开始全力进行国产芯片研发。

松果电子

后来历时28个月的时间,在2017年2月的时候,小米第一款自研芯片“小米澎湃S1”正式与大家见面,并且搭载了当时最新推出的小米5C手机。

当时的小米没有选择最先进的14nm制程,采用台积电的28nm HPC+,究其原因是当初立项时较早,28nm还符合预期,并且新的制程一经推出产能就被瓜分完毕,很难抢到。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测评都表示小米S1实机体验“极差”,而小米推出的首款自研芯片“小米澎湃S1”也因此饱受争议。

2021年4月,小米集团对外公布了组织架构调整,松果电子重组,部分团队加入南京大鱼半导体,团队持股75%独立融资和发展,并且专注于AI和IoT等芯片的研发制造。小米又一次开启了它的自研芯片之路。

经过前几次的失败,小米在自研芯片的过程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次他们就做得越来越好了。

比如小米自研的第一颗影像处理芯片“小米澎湃C1”,这款芯片就很符合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可以帮助手机进行更精细、更先进的3A处理,使成像达到预期效果,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

后来小米又持续自研了P1、G1等小米澎湃系列的芯片,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其中还有一款芯片打破了美国TI芯片公司的垄断,实现了国产手机的全链路闭环管理。

而阿里则是在2018年的时候成立了被业界所熟知的“平头哥”,同样也加入了国产芯片自研之路。

阿里平头哥

2019年7月25日,平头哥发布其成立后的第一个成果——基于RISC-V的处理器IP核玄铁910。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戚肖宁表示,该处理器可用于设计制造高性能端上芯片,应用于5G、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使用该处理器可使芯片性能提高一倍以上,同时芯片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不久之后,阿里巴巴在2019云栖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含光800AI芯片,并且曾经在业界引起过一阵轰动。

后续平头哥还持续研发了低功耗、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芯片——羽阵600和首款128核自研云服务器CPU芯片——倚天710,它们都在中国芯片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

当然,小米和阿里只是国产自研芯片领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企业也一直奋斗在自研芯片的第一线,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取得不俗的效果。

正是因为国产自研芯片的不断走强,如今中国在芯片领域对国外的进口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减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趋势。


台积电、ASML态度大变,开始另眼相看

随着国产自研芯片不断走强,以及国外芯片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原因,如今有一些全球芯片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开始态度大变,对中国芯片另眼相看。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台积电和荷兰ASML。

早年2021年4月份的时候,就有一条消息曾经刷爆互联网。2021年4月22日,台积电临时董事会核准28.87亿美元预算,将在南京厂扩充2万片28nm的月产量。

台积电

这一消息在当时一经曝出,很快就让大量的网友议论纷纷。许多人指责台积电的这种做法明显就是想要来抢占中国大陆的市场。

要知道,当年台积电为了怕得罪美国,最后选择遵守美国发布的禁令,开始对华为断供,导致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大受影响,这件事情可是被许多中国人都记住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台积电来南京扩充产能这件事情,在当时似乎并不被许多网友买账,甚至有很多人呼吁要国家出面来干预这件事情。

对此我们不讨论谁对谁错,只是单单地说明台积电已经越来越重视中国大陆市场了。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近一两年来,台积电越来越重视中国大陆市场,不断的在中国大陆各地投资建厂,与国内一些智能手机生产商的接触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虽然时至如今,台积电受美国禁令的约束,仍然对华为采取断供措施,但是对国内其他的芯片科技企业并没有做过多限制,反而是在各个方面合作越来越多。

除了开始越来越重视国内芯片市场之外,由于产能过剩等众多原因,台积电也在不断地缩减国外的芯片产能。

比如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台积电开始缩减北欧半导体的晶圆产能。台积电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北欧半导体的极大不满,但是却又束手无策。在迫于无奈之下,北欧半导体不得不寻求和格芯、Silterra等美国芯片加工厂合作。

台积电

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台积电才是全球最好的晶圆代工厂,其他企业和台积电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此次北欧半导体迫于无奈选择格芯、Silterra等美国芯片加工厂,可以想象到其成品质量很可能会明显下降。

国内国外的两相对比之下,由此可见台积电目前已经态度大变,对国内芯片行业另眼相看了。

除此之外,荷兰ASML也开始对中国转变了态度。

一直以来,台积电的芯片加工之所以能够领先于世界,是因为有优秀的设备商为台积电提供生产设备,比如芯片加工中非常关键的设备之一——光刻机。而荷兰ASML公司,则正是全球光刻机生产行业内的佼佼者。

前几年受美国禁令影响,荷兰ASML同样在光刻机上对中国国内企业设置重重阻碍,那台中芯国际始终到不了货的ASML光刻机,曾经成为了许多中国人心中的痛。

近些年来,虽然国产芯片加工厂中芯国际也在不断地飞速发展,甚至一度跻身到了全球领先芯片加工厂行列,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赖ASML光刻机的。

正是因为ASML在光刻机等关键设备上卡了中芯国际的脖子,这也导致了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差距在这几年里越拉越大。

然而,如今ASML对国内企业的态度也开始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已经与多家中国企业展开合作,开始向我们大量的销售光刻机。

ASML

而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受全球疫情的影响,目前国外许多地区都出现了芯片产能过剩,各大制造商对光刻机的需求量变少,ASML的收益也不断下滑。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ASML转头开始对中国企业热情了起来,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但是不管怎么说,台积电和ASML都是全球芯片行业里非常知名的企业,它们对中国芯片行业态度的转变,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是值得我们高兴的。


最后总结

一方面,中国芯片进口规模下降,国产自研芯片不断走强;另一方面,台积电和ASML态度大变,开始不断的向中国芯片企业示好。

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利好,似乎都在说明着一个事实:中国芯片科技可能真的会迎来新的崛起。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芯片   华为   光刻   美国   小米   中国   态度   国外   规模   原因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