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 - 每年约有16万吨电池退役,新能源汽车如何避免“污染”?

文:懂车帝原创 宋爱菊

[懂车帝原创 行业] 目前, 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进入了不可逆的快车道: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75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中国销售352万辆,同比涨158%;预计在2022年,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将首次突破1000万辆的规模,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00-562万辆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后,人们并没有放弃对废弃电池环保问题的追问。有资料显示,一颗普通的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如果弃入水中,可污染60万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一辆电动车搭载的动力电池数量成千上万,如果处理不当,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灾难性后果。那么在中国,每年新能源汽车产生的退役电池数量有多少?它们是否存在被粗暴掩埋、随意丢弃的现象?

退役动力电池如何避免污染?

未来5年,每年退役电池约16万吨

我国自20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如今已累计推广13年时间,相应地,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也在持续攀升: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3.07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5%。

对于新能源汽车上搭载的动力电池来说,一般其使用寿命为5-8年,这也就意味着,如今已有不少新能源车辆及其搭载的动力电池进入了报废期。

专家预测,未来5年平均每年退役电池量约为16万吨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震坡介绍称,未来5年,我国的动力电池平均每年将退役约16万吨(20-30吉瓦时)预计到2026年,累计退役量或超过92.6万吨(142.2吉瓦时),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的退役量将超过41.2万辆。

不同新能源汽车类型的退役量预测

我们都知道,废旧电池进入环境后,其中的电极材料、电解液会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水解、氧化等反应,可能会造成镍、钴、锰等重金属污染及其他污染。但如果处置得当,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那么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锰等金属将能够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那么如今我国的废旧动力电池是否被好好处理了呢?

一辆电动车搭载的电芯数量一般在4000-7000个左右

废旧电池多数流入“小作坊”?动力电池回收面临挑战

针对退役的动力电池,为了避免其造成环境污染,我国要求对退役电池进行回收利用,主要实现方式有两种: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原材料。其中,梯次利用是指将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在低要求的电池需求领域进行二次使用,如应用于低速电动车、通信基站及其他小型储能领域等等。梯次利用的电池在容量低于20%时,面临的结局也将是拆解回收。

我国动力电池即将迎来规模化退役,回收问题亟待解决

电池的拆解回收,是将电池进行完全的拆解,分离出其中的稀有金属,然后投入到电池生产线上实现再利用。这种电池回收利用方式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原材料进口,进而减少对矿产的开采。

我国在镍、钴、锂等金属上严重依赖进口,其中约70%的锂、约90%的镍以及约96%的钴均需进口获取;而通过拆解废旧电池,90%的金属资源可以回收再利用。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本次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也表示,目前宁德时代的镍、钴、锰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的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

我国的电池回收产业如今面临多重挑战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震坡介绍,国家溯源管理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有2.2万辆新能源汽车上传车辆报废信息,且4300余辆未带电池报废,占比达20.2%企业共拆卸电池包2.7万个,75.2%移交至综合利用企业处理。

孙逢春院士呼吁,要防止废旧电池回而不收、收而不用、收而滥用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也表示,在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由于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比如碳酸锂今年上涨12.5倍,价格来到了50万元/吨,磷酸铁锂废料今年上涨31.8倍达8.2万元/吨。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的巨大收益让大量企业涌入这一市场,如在2021年,电池回收相关的企业注册量就激增到了2.4万家,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达到了1万余个。

而真正拥有电池回收资质的“白名单”企业(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只有47家,梯次利用企业150余家;然而调查显示,这些正规军企业在电池回收环节面临回收成本高、盈利难等问题,加剧了废旧电池流入小作坊的问题,从而让这些电池的环保、安全等问题愈发凸显。

不让新能源汽车成为“新污染”,动力电池回收法规和政策亟需完善落实

动力电池回收面临的问题并非是中国独有,如今全球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也加快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进程,以此来约束和规范动力电池回收行业。

我国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出台的相关政策

其中我国自2018年相继推出了动力电池回收的相关政策和配套举措,2021年8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明确了梯次产品生产、使用、回收利用全过程的相关要求,完善梯次利用管理机制。同时,《管理办法》加大了惩罚机制,确保回收各环节不同企业的具体责任,加大了对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和约束力度。

除我国外,欧洲也正式于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欧盟电池新法》,到2030年,新电池法要求电池生产中钴、镍、锂的再生材料使用量不得低于12%、4%、4%,以此来督促各大电池制造商重视对电池的回收和再生材料的循环利用。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都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规范电池回收行业

写在最后:

今年2月,工信部批复成立“退役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标准化工作组”

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和变革进程不可逆转,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将越来越壮大;就我国来说,有业内人士预测,新能源汽车有望在2025年达到千万级,提前十年完成国家规划的目标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超预期发展的同时,动力电池的污染隐患也被提上日程,成为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就目前来说,动力电池回收溯源难、交易信息不透明等现象加剧了人们内心中的污染恐慌;不过好在如今退役电池的规模小,且相关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中。今年2月,退役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标准化工作组正式成立,相信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也将进入规范化发展。你身边是否有电池回收的乱象?你焦虑废旧电池的污染问题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新能源   电池   梯次   汽车   中国   我国   废旧电池   全球   动力电池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