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好我们的精神内耗?

近日,《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爆红网络,视频用短短11分钟,描绘了一位普通农民普通平凡而又震撼人心的一生,视频中的“二舅”生不逢时,却从未感到遗憾,腿脚不便,却一生走得端端正正。在生他养他的村庄里,将命运的不公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凭借一手绝活和一颗诚心,赢得乡亲的尊重,实现人生的价值。生活是苦难的,但向前就会有光明,奋斗就会有希望。

很多人从视频“二舅”的身影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人”,引起了共鸣。当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裹挟向前时,一旦从具体的事务中停下来,就会感到身心俱疲、茫然无向,处于一种精神内耗的状态。

王明阳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贼,我们内心的各种贪欲和恶念,就是导致精神内耗的根源。 人要成长,成为真正的强者,需要不断战胜自己的内心,停止精神“内耗”,摆脱“心累”的状态。如何摆脱“精神内耗”,给内心降压减负?

其一,不要思虑过甚。我们经常讲,凡事三思而后行,但三思也要有个度,不要思虑过度,过于谨小慎微。《论语·公冶长》中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每次做事前都反复考虑很多次,孔子听说了,就说,考虑两次就行了。但凡作出决定,如果反复举棋不定、犹犹豫豫,一会儿为过去后悔,一会儿又为未来担忧,既徒增烦恼,又于事无益,还有可能错失良机。曾国藩曾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过不恋。”就是不要太过纠结于过去与未来,做好当下最是紧要。

其二,要有明确目标。王阳明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人之所以精神内耗,总是有浑浑噩噩的感觉,是因为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未来将向何处去,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会留下些什么。尤其是纯粹沉溺于追求物质的享乐之后,会陷入极大的精神空虚。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立下切实可行的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目标,让每一天都是奔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做时间的朋友,努力耕耘,生活就会变得有精神、有朝气。

其三,不断开阔视野。开阔视野的方式有两种,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毫无疑问,读书是一条最简便易行的捷径。杨绛曾经回复一位陷入迷茫的年轻人,“你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少。”读书可以明智、可以解惑,可以弄懂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看清许多人和事。人的一生很短暂,所经历的人与事始终是有限的,而书籍就能拓宽生命的厚度,让你站在几百上千年的高度上看问题。所以,当我们精神内、感到困惑时,不妨去看看书,开阔视野,换个角度看问题,提高高度看问题,可能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四,注重劳逸结合。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一个人如果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对生活不再热爱,如何能与这种人深交,也不可能走进这种人的内心。生活不仅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从纷繁的琐事中驻足,发展一两个兴趣爱好,懂得善待自己,时常给身心放个假,做到一张一弛、张弛有度,便会让人的身心呈现健康良好的状态。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内耗   张弛   精神   会儿   身心   视野   内心   状态   未来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