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美国对中国第六次战略错判:

第四次工业革命之战

数字化未来中国已经走在前面

技术封锁中国只会逼中国走出自己的路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崛起,将是地球人类文明第一次10亿级人口的国家体的崛起,美国之前打趴下的6个世界老二,都是人口不超过2亿级别的国家。这在中国也就是两个省份的体量。一个像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与新兴的国际政治架构。伴随着这个而生的,必然是一个新的中美关系的架构。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数字化的未来:数据是核心,连接是生态,人与物的关系将随着万物互联而改变,万物都可以像人的手、人的脚那样被人控制,成为人的器官。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5G之前,所有的通信主要是连接人,而5G时代最大的颠覆除了连接人,还能连接万物。这与过去4G时代相比,是一个几百、几千、几万倍的量级变化。”

——华为消费者业务总经理余承东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滴滴被罚80亿的背后,是数据要素归属的重要风向标。网信办给这件事定性了十六个字: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中美未来竞争格局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版块,就是数字化革命的竞争,这场竞争可以说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而在这个战场上,中国已经走在了美国的前面。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数字化未来的核心是数据,数据是数字化革命的核心生产要素。

从工业革命开始,决定生产力的要素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数字化革命的生产要素是数据的采集与利用。

如果我们回看历史,不同的时期的生产核心要素是不同的,并且是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而演变的。

时期

表现形式

生产要素

农耕时代

种植

土地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机械化

资本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化

管理

第三次工业革命

技术产业化

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

(数字化革命)

连接万物

数据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20世纪末期至今,数字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悄然兴起。2012年进入4G时代以后,随着数字化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在此之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所演变出来的新业态和行业巨头的背后,数据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新引擎。与数据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崛起,它们为传统经济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加速推动国民经济越来越“数字化”,“数据”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数字革命。数字革命的内涵,是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一起作为生产要素出现的函数的最终结果。数字革命的到来,意味着一个充满机遇、技术进步以及行动和思想自由的新时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将被改写。

数字化的应用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与逆向结合一起演变,将为人类创造全新的生活状态

数字革命中的战略性革命性力量不仅在于获取数据本身,未来更加惊人的力量还在于数据分析及应用数据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生产力。数字世界依赖于交流:人、物和思想不断跨越跨越国界的网络。这些网络,以及因此而来的这些运动,取决于信息,并由信息来定义。

案例分析:数据要素在单一场景下的核心作用——无人采矿车

2021年,新疆某煤矿的无人采矿项目经过9个月的试运营,一台挖掘机和六辆矿车已安全运行9.4万公里,成功实现拉运土方30万立方米。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无人采矿的实现,需要从基础设施、应用控制、控制逻辑、模拟运营四个层级来进行部署,而每个层级的实验又需要大量原始数据来进行迭代。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一套无人采矿的部署,包括了电铲、矿车、履带、推土机、洒水车等多种类多设备的复杂的应用场景,还需要结合网络通信延时、装载点位置、卸载点位置、道路宽度等物理条件来设计逻辑。为了精准、平稳地实现自动装载、运输、停靠、自主避障功能,这些设备还必须配置环境感知系统、行为控制、定位系统及高精度地图,这样才能按照矿山调度需求,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高精度循环作业,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矿区生产经营目标。要实现这一结果,需要多个业态多个场景运行下数据的相互联动,先配以人脑的逻辑设计,经过积累迭代,再形成核心算法。这套基于原始数据的算法可以应用到其他的煤矿再次重新迭代。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中国在数字化革命中的三大战略性优势地位

在中国与美国的数字化革命的竞争中,中国有三大优势是全世界其他国家包括美国都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的优势。

首先,中国无与伦比的规模赋予其无与伦比的生产和获取数据的能力:“就中国而言,14亿人口,超大的国内市场,巨大的内需潜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大数据生产的宝藏。”这种规模优势也使中国数字架构在全球具有独一无二竞争力。中国的互联网和平台受网络效应的影响,它们的价值会根据它们提供的连接数量而增加。以支付平台为例,微信支付的用户达到了12亿,而支付宝的活跃用户数高达7.96亿,其中日活有3.57亿。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第二,中国除了超强的规模效应之外,中国政治体系的集中化能让我们比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更有效地利用这一规模。比如,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我们就能够更加深思熟虑地调配包括资本在内的资源来部署相关的基础设施。2018年开始,我国开始大力建设5G基站,截止2021年,我国已拥有130万座5G基站,而美国全国仅仅只有4万座,这个数字——甚至还没有深圳多。而如果我们没有前几年在5G基础设施上的累积,像之前我们提到的无人采矿车这样的应用场景,就不可能具备部署的可能。(因为4G的数据传输延迟不足以应对最基本的矿区交通。)

再进一步说,数字化的基础设施部署,就和我们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铁的效应是一样的,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铁本身是不赚钱甚至是赔钱的,但作为基础设施为一个地区带动经济的效应是有一定延迟效应的。比如最早建设高铁的江浙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就远超了隔壁的福建、安徽等省份,但后来随着高铁的陆续开通,安徽、福建的经济增长也出现了追赶的情况。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部署的逻辑也是如此,只是收获回报的从地区的角度换成了应用场景、应用行业的角度。比如5G体系下先行的无人矿车、无人工厂、无人物流中心、无人驾驶、远程5G手术等等。这些新场景应用所呈现出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场景,是真正产生经济大幅增长的场景。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基础设施,就不会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经济增长的效应。

第三,中国还受益于我们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工业覆盖的工业能力,这一优势使中国能够建立数字世界的物理基础设施。中国的工业产能和市场规模可以用来激励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其他国际参与者采用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标准和规范。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工业能力走到今天这样并非偶然。这是中国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导向结果,中国政府对于工业的政策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角度构建了数字竞争,优先考虑战略领域的垂直整合价值链。这让中国在数字化革命的进程中取得了领先优势。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我们在这三个优势下,从两个层级建立了一定的产业优势。

基础设施层级:

中国投资和建设了大量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它们是:超级计算机、5G基站和数据中心,简单的延展一下就是:支持以物联网(IoT)、工业物联网(IIoT)或其他数据依赖型环境(如智能城市和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这种基础设施,更好地描述为“数字基础设施”,指的是实现数字连接的物理硬件和软件。

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数据的收集,处理,使用,传输和存储,从而提供社会越来越依赖的广泛服务。中国建设和拓展这一数字基础设施的能力已经在国际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应用技术层级(总共6个板块)

中国的科技公司在关键的经济、金融、信息、贸易、制造、创新和技术网络中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进行部署。通过数字平台,我们正在寻求在硬件、软件以及相关设计、制造、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整个价值链中实施其技术开发工作的过程中创造价值。

按照绝对值计算,中国国内市场约占全球电子商务的40%,估计拥有1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2015年至2020年间,中国数字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任何其他市场,年增长率接近17.2%。这五年间的数字化所带来的GDP增长,中国是全球最高的。

随着中国数字平台(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京东等)向海外扩大经营,这些平台能够访问、分析和接触到世界各种其他平台和应用程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中国的工业数字化、全球经济数字化的适应能力可以产生长远的影响。

板块一数字交易平台

这些是中国新兴生态系统中最常见的,包括贸易,电子商务和支付系统。阿里巴巴、腾讯和 JD.com 是这些领域的行业龙头。

板块二信息平台

中国有10亿社交媒体用户。该领域的顶级公司有腾讯的微信(封闭式语音和短信服务,具有游戏,购物和金融科技等附加功能),新浪微博(微博)和字节跳动的抖音。

板块三超级应用

这些多用途平台集成了上述许多交易和信息功能。例如,腾讯的微信在通信、社交媒体、数字内容(如游戏、书籍、新闻和音乐)、支付服务(如微信和QQ钱包)和工具(如电子邮件和浏览软件)方面提供综合服务。

板块四工业平台

工业平台共享与制造相关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旨在通过物联网(IoT)应用升级行业。他们推进了中国在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政策目标,许多通过与德国等先进制造业的领导者合作,促进中国企业的技术转让和跨境培训。这些工业平台的例子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航天云网、海尔的卡奥斯平台COSMOPlat以及徐工的汉云工业平台等。

板块五基础设施平台

基础设施平台包括了使用强大的传感器和其他监控技术工具包来收集和汇总复杂的数据集成系统,这些数据集成系统能够支持一系列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包括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数字平台包括其智慧城市配套服务的运营和国家电网的国内电网平台,以及工业互联的智能电网等。

板块六企业和行业软件系统

这些大型软件应用程序支持企业和行业运营,包括业务流程、供应链、信息流、报告和数据分析。虽然许多系统专注于促进公司的内部流程,但它们与外部消费者信息和服务相互作用,也可以被视为数字平台。比如字节跳动旗下的飞书。飞书是保障字节跳动全球数万人高效协作的办公工具。飞书将即时沟通、日历、云文档、云盘和工作台深度整合,通过开放兼容的平台,让成员在一处即可实现高效的沟通和流畅的协作,全方位提升企业效率。

中国的数字化成长

中国开发和孵化数字化平台的竞争方式之一是孵化独角兽公司。21世纪早期开始,中国的科技公司通过学习行业龙头的方式,为中国用户打造了适合中国人自己的数字平台。阿里巴巴于1999年开始作为当时最大的电商平台E-Bay的竞争对手,并在2003年将支付宝开发为PayPal竞争对手。百度最初是谷歌在搜索引擎和地图服务方面的竞争对手,并开发了竞争对手的视频和电影服务(iQIYI)和百科(Baike)。新浪微博最初是Twitter的挑战者。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挑战Facebook的WhatsApp。

由于中国市场的规模及其对移动网络和数字化的关注,按绝对值计算,中国国内市场约占全球电子商务的40%。中国拥有1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中国的数字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任何其他市场,2015年至2020年间的年增长率接近17%,是全世界因数字经济部分增长最多的国家。

美国对中国数字化的封锁逻辑的错误,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错判

其实写到这里,逻辑已经很清晰了。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战中,对华为的打击是手段最毒,范围最广,不惜牺牲部分自己和盟友的利益来实现的。为什么?因为华为参与的是数字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的部分。从5G基站到终端连接,这是数字化早期的高速公路。显然,美国不想让中国轻易地把这条高速公路建好。美国的意图就是是通过暂时的卡脖子手段,为自己争取一到两年的缓冲期,在数字化进程中拉近与中国的距离。再加上对中国高科技产业链的局部脱钩,通过一套组合拳想换回来3-5年的时间来压制中国的增长

可是真的这么容易实现吗?答案显然不是。因为即使美国压制了中国的增长,如果自己不增长,那美国发起的科技战最终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从短期看,美国发起的科技战确实让中国的科技发展出现了战略上的断层,让中国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来为这个断层架桥开路。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美国发动科技战,这个决策也让自己的数字化进程出现了断层,同时让自己的盟友牺牲了非常重要的市场(中国)。而中国市场为美国及其盟友带来的1年营收往往足够一家公司2-3年的研发费用。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想做到只有去做

从长期来看,美国发起的科技战,就像是当年法国为了防御德国所建筑的马奇诺防线那样从防御功能上确实坚不可摧。但是,树挪死人挪活,这个决策逼迫中国不得不走出自己的路。2021年,中芯国际已经可以完成14纳米芯片的量产。其技术水平已经与英特尔公司相当。在此之外,在技术长远规划、人才储备、制程研发,中国都在这3年来的科技战中完成了战略储备,同时还教育了年轻一代,科技工作的艰辛与长期投入的回报。

今天的美国,明明可以着眼于处理自己内部的问题,但整个社会,包括他们的政客已然像卷进了一个温柔的漩涡,一个被资本和利益绑架的漩涡,美国的各个阶层眼里都只有自己的利益,现在这些利益的碰撞,美国社会内部已经难以消化了。这个时候美国就需要创造一个敌人,那么还有谁,那个世界第二经济体能够更加适合这个角色呢?其实,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也许是历史上把美国拉出资本漩涡的那个答案,但深陷漩涡的美国政客和智库也许看不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眼里只有属于美国资本的利益。

数字化革命之争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6 美国倒逼中国实现完整路径

也许200年后的评论文章会开玩笑式地调侃今天的美国。【美国人质问上帝,为什么你不来拯救我?上帝拿过来一个杯子:coffee or tea? 美国人问你为什么不来拯救我?上帝叹了口气:我让中国人来拯救你,你不是拒绝了吗?】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评论、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美国   中国   矿车   工业革命   基础设施   路径   完整   战略   数字   工业   数据   经济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