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富到囚犯:30年前,罗忠福炒地赚数亿,入狱10年半退出江湖

前言

从1994年至1996年,罗忠福连续三年被选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其中,1994年和1995年,更被列为中国首富。2000年,罗忠福再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50富豪排行榜,名列第28位。

可以说,曾经的罗忠福是福布斯富豪榜的常客,也是同代人中成功的典范。但是,2008年8月27日,罗忠福却因滥伐林木等两项控罪获刑十年零六个月,靠土地发家的他最终却栽在了土地上。

有人说,罗忠福失败是他那带有时代烙印的做事方式所致;也有人说,其中实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但无论如何,他最终败于对法律风险的忽视上……

罗忠福

第一次“下海”,初露锋芒

罗忠福祖籍四川,生在贵州遵义市。他的祖父是当地商会会长。这个极有经营头脑的生意人,靠着自己的精明强干,为子孙挣下了一份不小的家业,在当地颇有名望。解放后,他还曾作为遵义市工商联主委,带头捐款,支持抗美援朝,并把自己的三个弟弟送进了军校。整体来说,也算是当地商界的知名人士。

后来祖父去世,罗家没落,罗忠福的生活也从一个很高的顶峰重重跌落下来。1968年底,17岁的罗忠福被分配到贵州一个偏远的山区去走工农结合的道路。那里十分贫困,挑一担水要走20里山路,有时,一个月都吃不上一口大米饭,只有靠瓜菜充饥。罗忠福不怕苦,但他却不甘自己的理想连同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被埋没在那里。

有一次,罗忠福回遵义探亲,无意中看到城里人以9角钱一斤的价格在收购槐树籽,不禁想到,自己插队的大山里到处是槐树,那么多槐树籽每年都被白白堆积在山里腐烂掉,我何不想法收集起来去换钱呢?于是他兴冲冲回到知青点,向村里人宣布,有谁愿意进山去收槐树籽的,回来3角一斤卖给我。

大山里的农民做梦也没想到,世代烂在山沟里的槐树籽还能卖钱,纷纷进山去采集,罗忠福准备了一条大麻袋,每收满一袋树籽,就利用探亲的机会运进城卖掉,时间一长,居然也慢慢赚了不少钱。追溯起来,这也许就是他的第一次“下海”吧。

罗忠福

牛刀小试,初露锋芒,罗忠福决定再试试运气。他看到当地农民不会使用化肥种田,因而化肥在当地也没有市场,不禁想到,其实化肥种田又好又省,只是农民们认识不到,我就给他们来个眼见为实。

于是,他自己先从城里买回一些化肥,在大队分给自己的自留地上施用。几个月后,他种出的南瓜、水稻和萝卜都丰收了,不仅产量多而且果实饱满,周围世代施用农家肥种地的村民们羡慕得要死,都来找他要肥料。这时,罗忠福就乘机做起了化肥生意,不仅帮助了周围的老乡,自己也大赚其钱。到1972年返城时,他手里已有了1000元的存款。这在当时的下乡知青中,不能不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从沙发大王到公司经理

1976年,罗忠福已回到遵义市做了四年的工人。他订了15份报纸,每天潜心钻研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或许是血管里流淌着的祖辈遗传给他的商人的血使他躁动不安,他总觉得不能再在工厂这样干下去了,尽管他已经快要被提升为车间主任,甚至还有更好的位置向他招手。“我的理想是从商”,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贵州遵义

一个偶然的机会,新婚燕尔的罗忠福在废旧汽车上发现了软车座的构造和沙发相接近,那时的他正为跑遍全遵义却买不到一只沙发而郁闷。原来,沙发的原理就是因为坐垫下有几个弹簧这么简单。

罗忠福是钳工,做一只沙发易如反掌。很快,新房里的自制沙发得到了娇妻的认可,也博得了同事朋友们的青睐,要求帮忙的人络绎不绝。罗忠福灵机一动,这说明遵义市有巨大的沙发潜在市场,我何不办个家具厂呢?

就这样,他找了几个朋友,向单位请了长病假(当时不许辞职),顶着社会与家庭的双重舆论压力,办起了第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工厂。

厂子一办起来就红红火火,几百套沙发刚做成很快就销售一空。1979年,他居然还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了家具广告。然而,就在罗忠福的沙发工厂做得起劲儿的时候,家里人却有了意见。父亲和妻子一直要求自己回单位好好工作。单位领导也三令五申,要求他回厂工作。在内外交困中,他痴心不改,直到1981年全社会开始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时,他才不得不停产回厂去上班。那时,罗忠福已经成了遵义市的“沙发大王”,手里拥有十万资产。

这是罗忠福第一次尝到了办实业的乐趣。

某工厂里的沙发

1983年,罗忠福终于离开工厂,被贵阳一家公司招聘为总经理。多年的经商之梦总算可以实现了,尽管不是为自己干,罗忠福还是感到有了发挥才能的天地。

公司成立不久,罗忠福陪董事长到河南去参加一个展销会,会上有家企业出售钢材,这原本不是他们此行的目的,但因为价格合理,钢材又是当时很俏的物资,罗忠福就劝董事长同对方签了200吨的钢材合同。第2天,售出钢材的企业收摊走了,罗忠福的公司挂出牌子,以每吨高出原价200元的价格将到手的钢材转卖出去,一下就净赚4万元,董事长不得不佩服他这个总经理的经营才能。

还是在这个展销会上,罗忠福随便带了9套他在海外的亲属寄给他女儿的小衣服,挂在展销大厅里。不到一天,那新颖独特、具有异域风情的童装就招来了两百万的订货合同。有的厂家还要买他的童装专利。为了能及时供货,罗忠福就地找了一家服装厂,马上依样设计投产,产品包销,直线供货,三家结算。这笔生意直接为公司带来了20万纯利,也使罗忠福对自己的经商能力充满信心。

半年过去了,罗忠福为公司赚进了90万,他开始不习惯于再做辅助别人的工作,决心离开这里,自己去做一名真正的老板。

1985年到1986年是罗忠福在遵义比较得意的时期。他不仅重操旧业,又办起了家具厂和工艺装潢厂,还开了百货服装、装饰材料和家具三个商店,盖起三层楼的厂房,修建了自己的别墅。

某家具工厂

到珠海寻求发展

从1986年到1987年,罗忠福到江南和广东一带进行了实地考察。当时正是深圳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对于淘金者极有诱惑力,而罗忠福却慧眼独具,选中了离深圳不远,环境清幽的珠海作自己的发展中心。

他有他的想法:深圳虽然起步快,浑水摸鱼好赚钱,但那里高干子女多,不适合他这样的人生存。珠海虽眼前不如深圳被看好,但处地好,潜力大,必定会成为珠江三角洲又一个经济发展的重心。

1987年,正是罗忠福在遵义的产业最红火的时候,他每月能有8万元的净收入,他的家族在当地也极有势力,但他丝毫没有留恋这已有的繁华与舒适,毅然决然告别了妻子,去异乡发展自己的事业。

整整半年的时间,罗忠福单身一人,用他的双脚丈量了珠海的每一块土地。他考察了珠海的地理环境,分析了它的优势、缺陷,然后洋洋洒洒写下一份开发珠海的可行性报告,详细阐述了珠海在目前的投资环境下应如何扬长避短,合理开发。很快,他就被批准可以在珠海买房子,并注册成立了黔海工贸实业公司。

公司初创时,罗忠福将他在遵义的产业全部转让出去,拿到150万现金,在珠海买下一栋写字楼,招了四个帮手。当时电器正是最热销的时候,珠海又是口岸,每天都有商船来来往往。罗忠福不靠经济关系,每天耐心等在九洲港的码头,每当一班船过来,他就自己上船去找老板,现金提货,从不拖欠。久而久之罗忠福有了信誉,同他做生意的船老板多了起来。

电器买卖干了半年,罗忠福的公司就有了100万的积蓄,也就是这100万开始,罗忠福的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珠海

倾囊炒卖房地产,盖楼钱却没着落

1987年的最后一天。

珠海市政府会议大厅里热闹非凡。

从全国各地来珠梅投资的大小老板们济济一堂,辞旧迎新。大家互相寻找自己的同乡好友,不一会儿,几乎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同乡会”。

罗忠福沉静地坐在他们中间,他在这里没有同乡,因为贵州当时能到珠海来办公司的只有他一个人。或许是他的孤独引人注目,身旁便有人打趣他:“喂,老罗,你们贵州就靠你的黔海公司在珠海打天下吗?”罗忠福不急不恼,但掷地有声地回答在场所有的人:“不错,我的黔海公司现在还很小,但是各位不要急,我们五年之后再比比看。”

他不是在说大话,也不是为了赌一口气,早在他顶着南国的烈日骄阳,徒步走遍珠海的时候,他心里就早已描下黔海未来的蓝图了。

罗忠福不论做什么,总是想得很远。虽然做电器买卖赚了一些钱,但他总觉得搞贸易是空的,要有自己的实体才会有实力。于是,等黔海工贸公司正常运转之后,他立即回到遵义,将过去帮助他办厂的一班人马拉到了珠海,重起炉灶,办起了制衣、综合电器和工艺家具厂。可以说,这三个企业为黔海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珠海

1988年初,房地产业在中国的南方悄然兴起,且逐渐升温,颇有商业头脑的罗忠福认准了这是个值得一干的买卖。照他自己的话说,工业和房地产经营好比我公司的两条腿,有了这两样,我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那时珠海还很荒凉,地皮远不如深圳那般炙手可热。罗忠福抓住这个好时机,一下子就吃进了四块地皮。

开发房地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四块地皮同时开发要1000多万,钱从哪来呢?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罗忠福决定放弃过去单干的做法,寻求合资合作。他先后同深圳、四川和贵州的三家公司达成协议,由他预付定金,然后四家共同投资,利益分成。

但是,良好的合资开发意愿却因故而宣告流产。先是深圳和四川两家公司宣布退出合作,然后贵州的民建房产开发公司在仅注入100万资金后也断了联系。为不使整个开发计划搁浅,罗忠福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忍痛放弃了已买下的三块地皮,只保留了位于珠海拱北海关西侧的一小块地。

当时拱北海关附近是一片沼泽,连路都没有,非常荒凉。罗忠福偏偏买下这么一块地方,他有自己的想法:拱北海关与澳门接壤,是珠海的黄金口岸,如果把这块地开发出来,盖一座酒楼,一旦珠海发展起来,这里的地理位置将是全珠海任何一个地段都无法与之争雄的。

为买这块地,罗忠福投入了178万,几乎是倾囊而出,可盖楼的钱却没有着落。

珠海

首开典当行,“借鸡生蛋”成为现实

为了融资,罗忠福想到了开典当商行。因为珠海与赌城澳门毗邻,发展典当服务业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大有前途。

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于当铺的重新出现仍然众说纷纭,回首1988年,罗忠福以一个私营企业家的身份提出开办典当商行,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为了说服主管部门的官员,罗忠福跑遍珠海图书馆,捜集了全世界关于当铺的资料。

最后,他以无懈可击的论证征服了当地的官员。1988年9月,广东第一家当铺——黔海典当商行在珠海诞生了。

典当行的5万元起动资金是由澳门一家合作公司注入的。靠这5万元起家,靠着独一无二的优势,罗忠福的当铺生意一直很好,每月至少有几万元收入,每周都有一次大的拍卖活动。

但罗忠福是个头脑很清醒的人,他深知他的事业来之不易,因此他在经营中始终奉公守法,绝不牟取不义之财。他的典当行曾几次配合公安机关破获走私案。

黄金戒指

1989年,中国黄金走俏,拥有黄金批发、典当权的黔海典当行完全可以狠捞一笔,因为当时上海每月要从珠海口岸拿走价值300万元的黄金,纯利30%,即90万。但罗忠福告诫典当行的工作人员,绝不允许他们参与这种黄金买卖。

1989年底,珠海发生了中国最大的黄金走私案,共运往上海10吨黄金。经调査,黔海典当行最清白,罗忠福的守法经营终于有了回报。

由于生意好,作为珠海唯一的非银行系统金融单位,黔海典当行多时一年能放款上亿元。他们只贷款给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每年都能救活几十个企业,特别是珠海的渔船专业户和养鱼专业户,许多都是靠黔海典当行的贷款维持经营的。

罗忠福的典当业就在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为他的房地产开发积累了大量资金。

1989年夏,罗忠福抓住外商大批撤资,珠海地价降到最低的时机,用每平米百元左右的价格买下珠海西区白藤湖的一块地皮,后来这一地块开发为“湖中湖花园别墅”。1992年房地产开始复苏时,第一期120多栋别墅趁机在香港发售。这块地皮为罗忠福带来了几亿元的收益。

漫画

从中国首富到阶下囚

自1991年起,罗忠福抓住机遇,完成了几项对民营企业来说的“高难动作”:1991年5月,经珠海市体改委批准,罗忠福的黔海公司更名为福海集团公司,成为珠海第一家民营股份制集团公司。

1992年6月,“福海”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珠海市最早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之一。

当罗忠福看到一些政策仍束缚私营企业发展影响其发展后劲时,他采取了“化私为公”的“变性改制”——即在本来是私营的企业里,注入了国营、集体以及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这样一来,企业发展不但不再受到束缚,而且可以灵活运用多种“优惠政策”,此举不难看出罗忠福的过人之处。

1994年至1996年,罗忠福连续3年被选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其中,1994年和1995年,更被列为中国首富。

2000年,罗忠福再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50富豪排行榜,名列第28位,名下资产约7000万美元。

无论如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土地是整个福海集团的财富支柱。

但是,在之后的企业经营中,罗忠福的福海集团却不再那么守规矩了。

罗忠福在法庭上

据了解,福海集团存在着很多严重违法经营的情况,以致官司、债务缠身。此外,罗忠福及其掌控的福海集团还涉及许多其他官司。如借款纠纷、租赁承包、劳动争议、建筑工程等各类民事案件。

由于所欠各种借款,贷款太多,福海集团逐渐资不抵债,旗下的一些产业相继被拍卖,一些房产被查封。甚至在法院对其进行强制执行时,都找不到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只能做出了待“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时,恢复强制执行”的民事裁定。

1999年6月,福海集团被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列入逃废债务名单,银行信用评级降至冰点。

后来,福海集团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后,罗忠福又在北京开办了一个下属新公司——北京福樱石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他以这个新公司的名义,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合同诈骗活动。

而最终,让罗忠福走向末路的则是贵州“福海生态园”案件。

“福海生态园”案件,是2007年贵阳市在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活动中接到群众举报后确定的一个重点查办案件。举报人称,这个项目是未批先建,“打着建生态园的名义,实际上干着破坏生态的勾当”。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有关部门曾10余次以书面形式下发停工令,但“福海生态园”项目方却我行我素继续施工。

2007年12月13日,罗忠福终于被贵阳公安从北京公司带走。半个月后,其妻杨秀荣也被刑事拘留。

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罗忠福的预料。

福海生态园内被毁坏的林地

2008年9月29日,罗忠福因涉嫌非法占用林地、滥伐林木罪被告上法庭。

法院审查认定,由北京福樱石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贵州绿源园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在贵阳市郊云关山森林公园内开发的“福海生态园”项目,采取欺骗手段非法占用林地17.82亩,滥伐林木43.86亩,立木蓄积总计775.491立方米。罗忠福作为福海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长,难辞其咎。

最后,经贵阳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终审,罗忠福被判处10年零6个月有期徒刑。

结语

作为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但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商人也要有赚钱的底线,绝不能以违法乱纪、伤害他人甚至侵犯国家利益为代价。

有人曾说,“商人的最高道德,就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赚最多的钱”,这一点本文并不苟同。因为,“不违法”只能是作为商人最低的一条底线,一个正直的商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对于这一点,大家是怎样认为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遵义市   福海   遵义   福布斯   珠海   地皮   贵州   囚犯   深圳   首富   沙发   年前   江湖   公司   罗忠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