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据日本共同社7月24日报道称,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7月24日当天成功在鹿儿岛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成功发射了一枚小型运载火箭。但对于外界而言,这枚采用小型探空火箭箭体的运载火箭,发射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航天器,而是日本自行研制的高超音速导弹。在发射后210秒即达到了168公里的分离高度,随后弹箭分离后,新的高超音速导弹在170--200公里的高度以超过5.5马赫的飞行速度,持续飞行了6秒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日本的高超音速导弹计划又有了实质性进展,甚至可以说这次的成功试射,为接下来日本进行全程上千公里的实弹发射奠定了基础。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但是在这次日本成功进行高超音速导弹发射后,却出现了这样一个疑问就是:为啥像日本、朝鲜这些航空航天实力并不是很雄厚的国家都能成功进行高超音速导弹试射,并在首次发射中就取得实质性成功。但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却在过去几年间连续失败呢?而且现阶段已经成功完成高超音速导弹试射的国家基本都在亚洲地区,几乎看不到其他地区呢?

所谓的高超音速导弹就是指:导弹能够持续以超过5马赫以上的飞行速度,飞行上千公里就算是具备了高超音速导弹技术。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说的话,传统意义上以火箭发动机推进的中远程、洲际导弹实际飞行速度都超过了5马赫以上,也算是高超音速导弹了。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当然高超音速导弹按照动力、按照飞行模式有很多种,也就是说成功的道路千万条,只要能成功一条就具备了高超音速飞行模式。像我国的东风17选择了动力系统上最简单的火箭助推+滑翔增程模式,火箭助推器直接选择了东风16的一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但是在高超音速滑翔增程模式上却选择了独立研制、且选择了世界领先的钱学森弹道,来借助大气层边缘的不断弹射来提升射程同时,增加突防实力。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其次像东风100和西工大此前刚刚试射成功的飞天一号高超音速导弹,在动力系统上却选择了技术更为复杂,但是突防能力更强、且体积、重量都更加适合多平台发射的超燃冲压动力模式。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再有像朝鲜也宣布成功试射火星-8高超音速导弹,但是从其试射画面中能够肉眼看到,火星-8所谓的高超音速弹头实际上就是个抄袭产品,因为是基于火星-12远程弹道导弹基础衍生而来,所以超过5马赫以上的高超音速是能够达到的,但是高超音速模式下的突防能力或许并没有那么可观。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再有像这次日本进行的超燃冲压高超音速导弹,其实日本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储备,而且早在2019年就有进行过相应试射,但是却以失败告终。但是近几年日本已经在悄摸摸的和多个国家展开合作,比如研制高超音速导弹需要先进风洞,而这些日本此前并没有,像日本自行研制的C-2军用运输机这些都是拿到法国吹的风洞。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而日本为了发展高超音速导弹,近几年一直在和法国和美国开展诸类合作。包括美国诸多航空航天高校,就曾在美国政府授权下,和日本展开多项合作。同时在核心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上,据传美国也在秘密地向其提供技术指导。所以日本这次试射成功高超音速导弹也很正常。但是有没有发现,现阶段全球范围内成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的国家中,除了俄罗斯外,大部分都在亚洲地区,其实这个也是有原因的。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像欧洲多国为啥不研制呢?

首先高超音速导弹是要在强军基础上才能发挥战斗力的,但欧洲多个国家的军事实力都已经很是普通,而且欧洲旁边的俄罗斯不仅常规武器很是强大,而且核武、高超音速导弹也是百花齐放,所以对于欧洲各国而言,根本不敢轻易发展高超音速导弹,毕竟这样只会引起俄罗斯的关注,对自己并不利。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同时高超音速导弹研制除了技术难度很大外,研制成本也是非常的恐怖,所以对于没有强烈需求的国家而言,是不会轻易去尝试的。毕竟对于欧洲更多国家而言,发展民用高价值产品是最好的出路,像欧洲主导的大型燃气轮机、光刻机、风电机组等民用高价值产品,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从市场占有率、以及高附加值来说,都是对于欧洲百利而无一害的最佳选择。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而对于全球最早试射高超音速导弹,却一直没能批量装备的美国而言,论技术、论财力、论需求,美国全部占据,但是美国却一直没有实战化部署也是有原因的:

一、眼高手低 其实回顾美国在高超音速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历程,会发现无论是最早的X-51A还是现如今的AGM-183A等诸多高超音速导弹普遍大多数都选择的是技术难度较大的超燃冲压技术,而且美国近几年海陆空多家同时进行的高超音速项目,除了都选择了技术难度大的项目外,更重要的是设计指标都定得很高。比如美国空军正在进行的ARRW项目虽然在今年的5月14日成功试射,但是空军给其定位是要达到20马赫才算,因为这样能够提升突防实力,拉开和对手之间的距离。同时对于军火商而言,客户的要求更高、难度更高的同时利润也更大,何乐而不为呢!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二、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也是导致美国诸多高超音速武器项目屡次失败的主因之一,比如从规模、从研发重视程度来说,现阶段美国海陆空军共有11个高超音速项目在同时推进,但是各家之间既有外部竞争也有内部竞争。比如中俄都已经实战化部署自家的高超音速武器,但美国的高超音速却还未试射,所以为了加快进度,军方催促军火商,军火商就为了加快进度在设计、测试、制造和管理等多方面弄虚作假,继而导致本该正常发射的导弹每每因为一些小毛病而无法发射,像空军的AGM-183A就连续多次因为最基本的固体火箭助推器问题而连续失败。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为啥能成功地都在亚洲?日本成功试射高超导弹,美国却屡射屡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日本   美国   马赫   导弹   火星   军火商   欧洲   亚洲   音速   国家   技术   高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