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商品七宗罪-诸多经济问题之根源

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制造、销售、支持或变相支持廉价商品的行为,是今天国内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之根源,如摩擦性失业率处于历史高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供给失衡,贫富差距未有改善,创业艰难,大量企业关停,等等。

本文的“廉价商品”特指那些价格超出合理底线的实物商品及服务。这个合理底线是企业应该满足或基本满足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则。

通常,突破了这个合理底线,说明该廉价商品的背后很可能存在着低质、假货、抄袭、消费欺诈、不守合约等问题,也很可能存在苛刻员工、破坏环境等不合理、不合规的问题。

这是前提。

商品本身没有罪,就像杀人犯用的刀也没有罪一样。造成这七宗罪的,有廉价商品的制造者,有许可、纵容或支持廉价商品的销售渠道,包括实体渠道及各种互联网渠道,如网络购物平台、社交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平台、直播带货平台、外卖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等。而最大的群体则是廉价商品的消费者,任何购买廉价商品的行为都可视为变相支持此类企业,与这七宗罪有着间接的关联。之所以把消费者也算进来,是因为有不少企业注重品质和用户体验,价格都在合理底线之上,但仍挡不住消费者购买廉价商品的热情。

廉价商品背后的诸多问题从三十多年前就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到今天也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时间长了,人们业已习惯,几乎不认为这些制造、销售和支持廉价商品的行为是一种罪,也不认为这些罪有什么问题,或者不认为会产生很大的问题。但实际上,它们的破坏作用远超我们的想象。

也正是由于制造、销售和支持廉价商品的企业和人群太多、牵涉的范围太广,所以没办法定罪,唯有让没有思想的廉价商品背起这口锅。

本文没有倾向性,没有针对某些厂家、商家,也没有针对某些平台型企业,只是对廉价商品所造成的问题、带来的危害做个尽量全面透彻的分析。

廉价商品七宗罪——诸多经济问题之根源

第一宗罪:侵犯知识产权。

不少廉价商品都存在着抄袭、假冒、盗用专利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有些是以假当真,把假货当真货卖;有些明假标价,明目张胆地卖假货;有些随意盗用他人的专利、技术,或抄袭独特的产品设计;还有些属于山寨品,把品牌的标志稍稍改动一点,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显然,假货侵犯了原创者的权益,这个危害众所周知,就不展开说了。

但实际上,假货对国内腰部品牌和小众品牌的伤害才是最大的。

运动服装和鞋业品类是假货最猖獗的领域,上述四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在该品类都经常见到。目前,中国运动鞋销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耐克,安踏,阿迪,李宁和斯凯奇,特步紧随其后,这些均可可称之为头部品牌,三个国内的,三个国外的。其后的则可称为腰部品牌或小众品牌。

明目张胆卖假耐克的,价格跟不少国产品牌差不多,并不便宜,当然比正品便宜多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些假货,那么那些消费假耐克、假阿迪的消费者很可能就会转而去支持价格相对便宜的国产品牌。正因为假货泛滥,国内的腰部、底部品牌迟迟上不了规模,入不了人们的视线。很多品牌倒闭时出现各种分析的文章,但从未见到过有人从假货冲击这方面去挖掘品牌倒闭背后的另一层原因。

去年为河南水灾捐款而爆火了一阵的鸿星尔克被许多网友称为“国货之光”,但它曾经几乎被人遗忘。还有更多的小品牌则早已不知所踪。

手表也有相同的情况。许多国产手表质量、款式、功能、性能等并不比国外品牌差,但不仅价格上不去,销量也总是在一个水平上徘徊。许多人宁愿去买八、九百块的假劳力士,也不愿买国产手表。

国内至今没有一个响亮的女包品牌,大家叫得出名字的女包几乎都是国外的奢侈品大牌。国内几个稍有些小名气的女包品牌,价格跟大牌的假货差不多。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假货,会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转向购买同价位的国内品牌,毕竟不是谁都花得起几千、几万去买一个包。

虽然在顶尖技术方面,我国制造业与欧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高、中、低三端,我国制造业都有大量优势,如手机、电脑、家电等都产品能抗衡国际巨头,不少产品已经超越。但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制衣、制鞋、女包等领域,反而差太多,其中假货的冲击不可不谓巨大。

在盗用他人技术、专利或抄袭独特的产品设计方面,对原创者的冲击也不小。假货省下了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费用,最终商品的价格自然要远低于原创者。这也导致不少企业不愿花大价钱投入研发,“拿来主义”在中低端制造领域盛行。

廉价商品七宗罪——诸多经济问题之根源

第二宗罪:侵犯消费者权益。

廉价商品侵犯消费者的权益主要表现在:对人体的安全和健康有害、低于期望值的品质、产品性能和功能不符合要求等等。

今年3.15报道了以食品为主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商品。其中只有极小部分商品的安全问题是由于管理疏忽、操作不善等非主观因素造成,绝大部分都是人为的主观因素,意味着生产商明知其商品对人体健康有害,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们铤而走险。

廉价商品都不会选用好的原材料,不会关心其所用的材料是否对人体有害,只要便宜就行。

要保障商品对人体的安全和健康无害,最主要的是做相关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检测。这方面,廉价商品基本为零。

我在购买一款华为儿童电话手表时,网站上贴出一张图,证明该手表的表带经过安全性检测,对儿童的皮肤无害。而其他杂牌的儿童电话手表,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它们对儿童皮肤有害,但显然,这种无害证明应该由企业开出才合理。

劣质是廉价商品的另一个明显的标签。尽管消费者对廉价商品的品质不会抱有过高的期望,但购物时也经常发生一些远远低于期望值的体验。只不过因为东西太便宜了,价格甚至比退货的快递费还低,多数消费者掐指一算,基本都懒得去退了。

与假货一样,劣质商品泛滥,也会冲击国内的一些品牌,尤其是进入门槛低、技术水平不高的行业。国内近年倒闭不少服装品牌,也有一些陷入危机,固然大部分是企业自身因素导致,但还有很多是来自假货和劣质商品的冲击,就像上世纪90年代私营企业冲击国营企业一样,所依赖的,并不都是光明正大的、上得了台面的手段。

服务行业也不例外。如有一些“幽灵外卖”,连营业执照都没有,通过上传假证件,逃过平台审核。其食物制作的地方脏、乱、差,厨师和其他制餐人员不佩戴口罩和手套,使用过期的、劣质的食材等等。

廉价商品七宗罪——诸多经济问题之根源

第三宗罪:侵犯劳动者权益。

廉价商品的价格优势,来自上面两点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占比最大的部分来自对劳动者的压榨。主要表现在:没有达到法定标准的收入水平,超长的加班时间,没有提供如社会保险等法律规定的福利,随意罚款,恶意辞退,拖欠薪资,工作环境差,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

同时,劳动者不仅是廉价商品中被压榨的一方,还是企业出现问题后被迫承担损失的一方。大多数此类企业遇到困难、难以维持的时候,选择裁员或关停,都不会给员工相应的经济补偿金,甚至不少企业,连工资都没法结算清楚。比如,国内有个别快递公司,为了拿到大客户的订单,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接单,然后靠资本市场输血,靠加盟的快递站点维持,一旦维持不了,站点关停,快递员拿不到应得收入,类似现象已经多次发生。

此外,廉价商品的制造者大都属于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虽然这一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但会形成这样一个循环:廉价商品在这一非常巨大的群体内相互流通,他们相互购买彼此之间制造出来的廉价商品,于是上面的那些问题总是解决不了,并且收入增长仍是非常缓慢。


第四宗罪:破坏生态环境。

廉价商品从三个方面破坏生态环境。

其一,是制造商达不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前几年全国范围内进行环保整治,广东某地曾有数万家中小企业因此而关停。其实在关停之前,它们有一个可以选择继续活下去的方案,即安装符合环保法律的相关设备,如有害气体过滤设备、废水排放设备等,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但这些中小企业宁愿关停也不愿再过多投入。利润低到了连几万块的环保设备都舍不得投入的程度,令人诧舌。

绝大部分因此而关停的企业辞退或遣散员工时,都没有依法给发放员工经济补偿金。

而即便环保查得如此之严,仍有一些企业铤而走险,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当然,一经查获,企业主都会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

其二,是廉价商品大都是用完就丢,加上一层内包装、一层外包装、一层快递包装,制造出大量的垃圾,给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事业造成不少麻烦。虽然大部分垃圾最后都被运到垃圾焚烧场一把火给烧了,转换成光和热,但仍有少量的垃圾无法焚烧。

其三,不少廉价商品的运输成本都高于制造成本,虽然给快递公司带来了订单,养活了很多快递小哥,但川流不息的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小。

廉价商品七宗罪——诸多经济问题之根源

第五宗罪:破坏市场规则与秩序。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原本能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科技水平,满足用户不同需求,减少不必要的成本,等等。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增加企业竞争优势的方式和策略。

但这只是针对良性竞争而言。

而廉价商品带来的只有恶性竞争,只有对市场规则和秩序的破坏作用。

比如某廉价平台首先挑起价格战,并通过补贴的形式带着一群制造商一起打价格战。一旦补贴停了,很多工厂发现无利可图,只能苟延残喘。

紧接着其他一些平台也参与价格战,也勒令其供应商一起打价格战。它们自己分析的、或是其他财经作家为它们分析的所谓竞争优势、商业模式都是自欺欺人的手法,实际上它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廉价,而取得价格优势的途径不外乎就是上述四宗罪。

当然,这个破坏作用并不是网络平台造成的,尽管许多廉价商品都是通过互联网销售,但实体店的商品本身也可能存在突破合理底线的情况。


第六宗罪:打破产业链内部平衡。

廉价商品的制造商利润低,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遇上一些问题,很快就撑不下去了。2021年全国倒闭了46万家企业,300多万家个体户注销,除了疫情,产业链上下游出问题也是其中极为重要一个原因。

从互联网购物平台开始,国内近二十年来出现很多所谓的新的商业模式,团购平台、二手车平台、在线旅行平台、社区团购平台、垂直电商、共享单车、跨境电商,等等,尽管东西越卖越便宜,但仍阻止不了其中绝大部分倒闭的下场。而近两年以社区团购、垂直电商、跨境电商为主的多个大型平台倒闭,欠了一大批供货商的货款,再影响供货商的上游企业和员工。破坏作用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就在前两天,东莞一家上千人的电子代工厂忽然宣布停业停产、员工解散,原因是“受多家跨境电商大卖的货款拖欠,大量成品积压”。

今年暑假出现了一个十余年未见的奇特现象:工厂招工忽然不难了。一批又一批工厂倒闭,打工人十多年领着低收入且并没有多少存款,于是前往那些还活着的企业。那些企业为了活着,又压低员工工资,甚至出现了“9块钱1小时”的工价。

廉价商品七宗罪——诸多经济问题之根源

第七宗罪:堵塞经济内循环,破坏整体商业生态环境。

上述6点,如果只是单独在某些行业或某些领域,破坏作用有限,不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毕竟我国经济体量太大,基本盘也好,公有制占据半壁江山,整体质量相对较好。

但这六宗罪的破坏作用汇集到一起,并且相互叠加、作用、再作用,于是形成了第七宗罪。从大的方向上看,主要表现在:堵塞经济内循环,减缓共同富裕的进程,阻碍高质量发展,破坏商业生态的整体环境。

内循环要保持不断向上的畅通,至少要同时具备两个前提。第一是大多数人都有除去最基本生活开支后的余钱,第二则是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比如失业救济金、医疗保险等。少了这两个前提,经济内循环就会在某些方面被堵塞,虽然不会崩盘,但要持续不断地向上却并不容易。而廉价商品的生产者,相当一部分都没有同时具备这两个前提。

同理,廉价商品不符合共同富裕的精神,也会减缓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而最后的结果,则是伤害整个商业生态环境,对各类人群和企业造成冲击。

首先,是廉价商品对各类就业人群和消费人群的冲击。

一家好的制造型企业,从设计开始,到研发、产品安全、技术、市场、管理、培训、品质等多个岗位都需要相关人才,按行业不同,大概占比10-30%。但一家廉价商品的制造商,可以忽略其中绝大部分岗位,95%以上都是操作工和搬运工。

这倒是很好地说明了为何最近大学生就业率低,青年的摩擦性失业率较高。毕竟十年寒窗下工厂拧螺丝,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的。

一家好的企业,员工的收入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上涨或者发放年终奖。而廉价商品制造商,大都没有涨薪的想法和说法,最多只是被动调薪。

其次,廉价商品对其他企业的冲击。

一家好的企业,同样从设计开始,到研发、产品安全、技术、市场、管理、培训、品质、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都有与其他各类外部企业发生交易的需求,企业之间的交易相对频繁,交易金额也较大,能很好地促进货币流通和经济循环。

而廉价商品制造商,除了必要的材料采购和员工工资外,其他成本则是能省则省,材料也都是廉价的劣质材料。很多按照法律必须满足的条件未能满足,比如对商品进行安全性检测、添置消防设备、提供劳保用品等等。另外还有很多虽然不是法律规定的必须项、但可以为商品带来附加值的服务也都不需要,比如设计、品质培训、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企业文化、数字化升级服务等等。这就导致那些相关的企业——检测机构、消防设备生产商、环保服务企业、设计公司、品质认证公司、广告商、数字化服务商等等——都没有足够的订单,进一步削弱了他们以及他们员工的购买力。

这两点会引发很多问题:企业订单不足,倒闭数量增加;消费预期转弱,创业艰难;互联网企业大范围大面积裁员;失业率上升……

而这些问题并没有到头,它们还会进一步发生破坏作用,比如大量企业的倒闭降低了其他人投资的热情;预期转弱也让许多有创业想法的人望而却步;大裁员则进一步加剧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以房地产为主的大额商品消费市场低迷……

而如果没有改变,这些进一步的破坏作用还将再次发生破坏作用,并且永无休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廉价   商品   假货   根源   作用   品牌   国内   价格   经济   平台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