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以茶代酒,为什么呢?

切忌以茶代酒,为什么呢?

北京时间7月19日,金足奖官方宣布,中国球员武磊入选2022年金足奖50人候选名单,对于武磊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大喜讯。因为在此之前,西班牙人队更换了球队主帅,因为伤病缠身,武磊在新赛季还没有在场上亮相,球队赛季前集训备战也没有参加。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在养伤的武磊收获“大礼”,入选金足奖50人候选名,与梅西、莱万等巨星并列,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这已经证明了武磊的实力。

我相信和我们国内一样,武磊的西班牙好朋友们应该会为他攒一个局,喝几杯酒庆祝一下。

传球,带球突破,还是直接一脚打门,武磊在球场上时时刻刻都要做出各种选择,选择对了,球才会进。而他在酒桌上同样会面临各种选择,比如他是一名球员,接下来可能有比赛,这酒喝还是不喝?如果他不喝酒,能不能以茶代酒?尤其是给别人敬酒的时候。

我可以告诉大家:不能,不能以茶代酒!

因为以茶代酒在西班牙是一个禁忌。

当然,说起来很好笑,西班牙人给出的理由是,敬酒时“以水代酒”或“以茶代酒”会导致7年性生活不和谐。

大家都知道,西班牙有英勇善战的斗牛士,有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女郎,而西班牙葡萄酒的产量排世界第三,这三者合在一起,点火就着,想以茶代酒,让性生活不和谐,他们干吗?门都没有!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你的性生活不和谐了吧?因为在酒桌上,你动不动就以茶代酒嘛。

当然,这是玩笑。

我们中国人酒桌上,以茶代酒的事屡见不鲜,似乎没有这样的禁忌。但你知道,我们中国以茶代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我个人的看法,我们在敬酒的时候最好不要以茶代酒,为什么呢?

以茶代酒这事史书上还真有记载。说到历史上的以茶代酒,就不得不提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叫韦曜(204年―273年),他是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

作为中国古代从事史书编纂时间最长的史学家,后世《三国志》大多取材他编纂的《吴书》。他的学问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但成也学问,败也学问。

吴,是被曹操赞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于公元229年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切忌以茶代酒,为什么呢?

东吴存在了不到60年,历经四位皇帝。

孙权生有7男2女,共9个孩子。

赤乌四年(241年),孙权的长子孙登去世。

次子孙虑20岁时就病死了,死在老大孙登的前面。这样孙权只得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不久又封自己宠爱的四子孙霸为鲁王。

随后发生“二宫之争”,最后,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

五子孙奋此前因擅杀封国属官而被废为庶人,储位给谁?孙权只能在六子孙休和七子孙亮之间做出选择。

孙权对孙休媳妇位高权重的娘家人放心不下,而他非常宠爱孙亮的妈妈潘皇后,加上孙权的长女,也就是孙亮的姐姐孙大虎站边孙亮,250年,年仅8岁的孙亮成为东吴太子。

252年,孙权驾崩,10岁的孙亮登基为帝。15岁亲政,但一年后(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

废黜孙亮后,孙綝迎立孙权第六子孙休即位。

孙綝与其兄弟五人皆管理禁军部队,权力远远超过皇帝。不久,孙綝被孙休联合张布、丁奉等人杀死。

元兴元年(264年),也就是当了6年皇帝后,孙休病逝。临终时,遗诏 继位。

但这时蜀汉刚亡,交趾又叛吴降魏,魏灭蜀之战后,孙吴完全处在魏的包围里。孙吴内部形势不稳,欲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向当时握有实权的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和的儿子孙皓即位。这一年,孙皓23岁。

孙皓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265年9月6日,魏的权臣、相国司马昭病死。12月,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对东吴的孙皓来说,王位像天上掉下的馅饼,这幸福来得太突然。

一开始,孙皓还是踌躇满志,准备干一番大事业,但荒淫、残暴的本性很快就暴露无遗,罪恶罄 难书。

孙皓是秦以后第一个以残暴著称的皇帝,在内杀宫 ,如踩死一只蚂蚁;在外杀 ,不问理由,只看心情。孙皓杀 的 式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剥 脸 ,挖 眼、砍脚……无所不用其极。

韦曜,博学多才,为 正直。孙皓一直很赏识他。

孙皓即位后,韦曜 路升迁,被封为 陵亭侯,任中书仆射。

孙皓嗜酒,常常从早喝到晚。他他不仅自己喝,还经常组织各种明目的宴会和满朝文武一起喝,不管是谁,每人7升,喝不完,就硬灌进去。

韦曜的酒量很 ,只有2升的量,孙皓是知道的,对别 都不宽容,对韦曜却特别优待,要么允许他少喝,要么在倒酒的时候偷偷给他换成茶,这就是“以茶代酒”典故的由来。

孙浩对韦曜这么好是有想法的。韦曜是史官,孙浩希望他写史的时候,把自己的父亲南阳王孙和列到“帝纪”里。

韦曜为人耿直,在酒席上他可以答应“偷梁换柱”、“以茶代酒”,但把史官的职责拿捏得死死的:皇帝就是皇帝,太子就是太子,我只会按照事实来记录,绝对不会按照你的要求来编史!

孙皓大怒:你这是不识抬举啊!

凤凰二年(273年),韦曜被赐死,时年70岁。

史官惺惺相惜,到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他专门写了一篇《吴志·韦曜传》,并详细记录了“以茶代酒”的来龙去脉:“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

荈,读chuǎn,意思是茶的老叶,即粗茶。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西晋的王濬所率的舟师顺江而下,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前去投降。孙吴就此灭亡,西晋实现了统一。

西晋朝廷待他不薄,封孙皓为“归命侯”。西晋皇帝司马炎有时候还找他聊天,解闷。

有一次,司马炎问孙皓说:“听说南方的人喜欢做尔汝歌(词牌名),你能作一首吗?”

孙皓正在喝酒,乘机举着酒杯劝晋武帝喝酒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表面上是在劝酒,实际上是在讽刺司马炎。因为“尔”和 “汝”都是 “你”的意思。古人往往用来称呼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或关系最亲密的人,对于尊者或平辈,一般不能使用。

面对昔日的暴君,司马皇帝宽宏大量,不仅没有惩罚孙皓,还给了他一个幸福的晚年。

这就是历史上的“以茶代酒”的故事,你发现没有,以茶代酒,是上对下的一种恩赐,一种关怀,但我们现在的以茶代酒,往往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切忌以茶代酒,为什么呢?

这就搞反了!你以为你以茶代酒敬上级,敬长辈,既避免了喝酒, 不失礼节,其实不然。

我们给上级敬酒,给长辈敬酒,不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吗?不就是为了表达感恩之情吗?可你自己不喝酒,用茶代酒,却让领导和长辈喝酒?

大谬也!

如果你一向滴酒不沾,也有办法。一是不参加这类酒席,以免难堪;二是先下手为强,提前几分钟到场,私下当领导或长辈打声招呼,沟通一下,也就不必在开宴之后“以茶代酒”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蜀汉   东吴   孙吴   史官   西晋   西班牙   子孙   中国   长辈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