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突然走向衰败的征兆

一个家庭突然走向衰败的征兆

作者:闻秋声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1、引言

家,一个简简单单的字,却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它就像一个温馨的港湾,人生旅途中奔跑得疲惫的时候,可以迅速给你充值能量,让你有勇气再次出发。

德茱塞曾经说过:“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知道把一家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

家和,才能万事兴。但是,经营家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付出努力。

家庭成员,如若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那么,家往往会被建设得越来越好。如若,家庭成员不团结,彼此之间就像是一盘散沙,那么家往往会开始走下坡路。

一个家庭,突然出现以下三种现象,往往就是走向衰败的开始。

一个家庭突然走向衰败的征兆

02、家庭不和,夫妻之间闹离婚

一个家庭是否和睦,能影响家庭成员的幸福感。

而夫妻,往往是支撑起家庭的两堵墙。如若,夫妻之间感情不和睦,经常闹离婚,夫妻之间的心不能牢牢黏在一起,那么,家庭往往很难经营好。

廖沫沙说过:“夫妻间平等相待,是创造幸福家庭的基础。在一个家庭无论是男尊女卑,还是女尊男卑,都不可能有夫妻关系的和谐与幸福、美满。”

夫妻之间闹离婚,让婚姻里的两个主心骨,都无心经营家庭。即便,家里的条件再好,如若夫妻不同心,那么,家也会一点点破败。

婚姻破败,不但影响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还影响一个家庭的发展,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当夫妻之间没有爱,彼此之间经常争吵,经常冷战,那么,家里的氛围便会很差,处处都会充斥着痛苦、冷漠的气息。久而久之,婚姻早晚会破败,家也会早晚散掉。

一个家庭突然走向衰败的征兆

03、子女不孝,心安理得地啃老

家,能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带来勇气与幸福感。

当然,家庭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有可能使得家庭破败。经营一个家庭,需要家庭的每个人,都做出努力去维护。

子女不孝,心安理得地啃老,是做父母的失败。

在子女成长路上,父母过度溺爱,会为往后家庭的衰败埋下了暗雷。因为,一个家庭的教育的方式,对家庭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在子女成长的路上,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会导致子女养成过强的依赖心理,从而停止成长。

不独立的子女,依赖心理太重,往往容易养成“啃老”的习惯。当子女养成了“啃老”的习惯,便会不思进取,难以保持经济独立,难以扛起生活的重担与责任。

不曾经历风雨的子女,往往对父母也不会孝顺。并且,子女不独立,长期消耗父母的财力,坐吃山空,长此以往,再大的家业都会被败光。

一个家庭突然走向衰败的征兆

04、家风不好,价值观不正确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名片。一个家庭的家风不正,必然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人生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正,影响个人发展,也影响家庭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被物欲蒙蔽了双眼,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言行举止中没有修养,没有一个良好的素质。

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正确,不仅自身形象受损,也会给其他家庭成员做负面的榜样。家风不好,渐渐腐蚀家庭成员的品格、修养。

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好的家风,是一种传承,能让家庭成员团结一心,而且还能约束一个人,成为更好的人。良好的家风,不但能培养出优秀的子女,而且能让家庭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未来。

但是,如若家风不正,价值观不正,家庭的根基便会渐渐变得松散,最终会导致家庭破败,走下坡路。

一个家庭突然走向衰败的征兆

05、闻秋声寄语

托尔斯泰说:“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家庭的本质,是一种合作关系。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发挥各自的能力,共同付出,共同协作。

夫妻之间和睦相处,对待子女,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家风,如此才能让家庭长久幸福。

一个和睦的家庭是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尊重着其他家庭成员,大家的力都往一处使,在未来定是福气满满。

人生路上,经营家庭,需要家庭成员齐心。当家庭有衰败的迹象时,一定要及时自省,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避免更坏的情况发生。

-END-

关于作者:闻秋声,以字为生。秋风煮雨,一杯清酒,三两故事,在孤独的路上与你为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家庭   家风   都会   不正   和睦   征兆   价值观   子女   走向   路上   父母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