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娃更聪明,这些方法越早知道越好

虽然很多老母亲表示: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快乐。

但是你要说没有抱着开发大脑的目的买过玩具、没研究过宝宝吃什么补脑、什么时候开始上早教班……

那C妈可不信哦!

毕竟,每次和智力有关的文章被大家“翻牌子”的几率都还挺高的……

其实这也没啥,虽然愿望看起来有点俗气,但它就是每个父母对孩子最真实的期待呀!

遗传虽然能决定一部分智商,但是孩子的小脑袋毕竟是后天可塑造的余地更多一些。

想要让娃更聪明,这些方法越早知道越好

那,那些看起来就很聪明的小脑袋都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

把握好这几个大的原则啊,孩子肯定不会差!

一、最重要的就是全方面刺激

孩子的大脑不是榆木疙瘩,可塑造的余地超级大哦!

而且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用进废退!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大脑中神经元的数目和成年的基本一致,大约有860亿个。

但是最终大脑聪不聪明还是要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0-6岁的孩子,大脑发育就正处在神经元之间快速建立连接的阶段。

建立好之后,大脑就开始修剪他们啦!

至于剪掉哪些,留下哪些,就要看我们在后天养育的过程中给到孩子哪些方面的刺激了。

经常被刺激的那一部分神经元就是被留下哦!

反过来说:只要我们刺激的足够全面,所有的神经元都是可以不被修剪的!

所以,在生命的早期,想让孩子更聪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全面刺激孩子的大脑。

比如:

总的来说,就是要多给孩子提供多种不同的可能,让大脑接受到更全面的刺激,尽可能留下更多的神经元。

这样,宝宝的大脑才会发挥出无限种可能。

除了注意对宝宝的大脑进行全面的刺激之外,还应该注意这些“刺激”的质量。

二、良性的情绪刺激不能忽视

情绪上的刺激尤为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副教授Martin A. Teicher 及其团队曾做过这样一项分析:

经常遭受父母吼叫、谩骂等语言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后,他们大脑中主要负责理解口语的韦尼克区和前额叶之间连接减少。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害怕的情绪状态中,会影响他们的语言能力。

这个后果也许并不会立即体现在孩子身上,但从长远来看,它影响的是孩子的语言潜能。

语言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表达能力必然弱。

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社交,甚至是成年之后的工作可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哦!

想要让娃更聪明,这些方法越早知道越好

所以呀,如果咱们想让宝宝更聪明的话,咱们就从对宝宝温柔点开始吧!

不仅如此,就算是孩子遇到害怕的事情(怕黑、做噩梦、打雷……),我们也要好好安慰,提供满满的安全感。

让孩子知道,只要自己有需要,爸爸妈妈都会一直在自己身边。

孩子的安全感越高,大脑发育才会越健康。

三、多和孩子互动

现在,相比咱们小时候,孩子们用的很多东西都太先进啦!

像:各种早教机、故事机、动画片……

但是,千万不要机器的声音代替了妈妈的声音哦。

华盛顿大学的齐默尔曼和克里斯塔斯基曾经做过这样的一项研究:

每日多观看1小时婴幼儿早教节目的宝宝比不看这类孩子的普通孩子,语言能力得分低了10%左右。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在看电视的过程中缺乏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说得通俗点就是,如果孩子每天花比较长的事情听故事、看视频,那么和家人互动的时间势必会减少。

而减少的这部分互动时间恰恰是这个年龄的宝宝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机会。

想要让娃更聪明,这些方法越早知道越好

再有一点,单纯地听或者看,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是填鸭式地单一输入,孩子可能在看,说好听了,是听/看了个热闹,更有甚者就是在放空……脑子里啥都没想。

而且,也有研究显示:

当爸爸妈妈绘声绘色的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在孩子的脑电图中,分管语言的区域就会呈现出大片的红色。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爸爸妈妈给宝宝读绘本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在迅速接收“信号”,跟着爸爸妈妈的声音,在思考。

所以,机器虽然先进,却不是我们偷懒的借口哦!

工作再忙,也多挤点时间陪陪孩子吧!

四、培养孩子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的聪明还体现在大脑的灵活度上。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世人传唱,不就是因为:司马光救落水的小孩子的时候不走寻常路么?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想象力丰富,脑洞大,咱们稍微指点一下,培养孩子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点都不难。

比如:

DD有一次想要拿一个桌子上的小饼干,但是他拿不到,后来他就找来一个小板凳,站凳子上就拿到饼干了。

后来,有一次我看着他又想拿桌子上的东西,我就提前把小凳子收起来了,本以为他会让我帮他,没想到,人家直接拿着扫地笤帚就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扫下来了。

(幸亏不是杯子,这种操作,简直把老母亲都惊呆了……)

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类似的办法,考验考验孩子。

更小一点宝宝可以试试用不同的句式跟宝宝说话。

比如:

你是宝宝,宝宝是你;

小鸟在天上飞;在天上飞的是小鸟……

语言是思维最直接表现形式,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用直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

比如:

球卡在树上了,都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球拿下来

或者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可以先卖个关子,给孩子讲个开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续编后面的故事。

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能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去解决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多角度地考虑,更是孩子聪明的表现。

五、吃得好(营养)

就像身体需要营养,大脑的成长发育也是需要营养的。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就说,生命最初的几年中,如果缺乏营养,会导致他的智商下降。

所以,尤其在宝宝现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孩子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

想要让娃更聪明,这些方法越早知道越好

其中,特别要有意识地给孩子的饮食里增加一些补脑食物,包括蛋黄、深海鱼、牛油果、蓝莓、坚果(但要注意整颗坚果不能直接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可以磨成酱)。

同时,要避免那些“零营养”的高糖高盐垃圾食物,因为里面很有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导致宝宝神经发育受损。

六、多锻炼

小时候运动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后的工作记忆和信息处理能力都要更强。

这是因为,运动时处于激活状态的脑区与我们进行认知活动时运用的脑区,有很大程度重合。

此外,运动的时候,大脑前额叶也会更加活跃,由它负责的注意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孩子专注力强了,就更能集中精神在认知新事物上啦。

就算是抛开这些优势不谈,我也一直把运动当成是一项高效的早教活动。

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尤其是户外活动时,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感官来感受周围的一切。

我们家,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我每天都会给娃安排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

对于DD来说,在这段时间,他能感受到脚下的砂石路和水泥路走起来感觉会不一样,木棍用手摸起来原来是这种感觉...

讲真,这种近距离的亲身的接触,不比你描述给他听更高效吗?

C妈说:

就像文章开篇说得一样,在希冀孩子聪明这件事上,任何人都不能“免俗”,我也一样。

但让孩子变聪明,没有什么细化“规则”,更多的是大的原则。

作为父母最基本的素养就是,坚持这些原则,提供最良性的支撑,而至于孩子最终什么样,我们也不必强求。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让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的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一起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D爸妈”( ID:cd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神经元   大脑   聪明   父母   营养   能力   语言   妈妈   宝宝   孩子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