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黄渤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当你成功了,你会发现你身边全都是好人”

这句话很现实,你没法给人带来利益的时候,有几个人会正眼瞧你呢?

但是当你有了话语权后,你忽然发现曾经的冷嘲热讽都变成了嘘寒问暖,

曾经的指责谩骂变成了一句句虚心讨教。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黄渤《斗牛》剧照

这是一种“向上社交”所带来的弊端,这种情况在娱乐圈遍地都是。

上到知名导演下到无名小卒,在成为金字塔顶端人物之前,

谁人背后没有背着一个谨小慎微的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

这当中最知名的当属冯小刚,普通家庭出生的他削尖了脑袋挤进京圈大佬们的圈层,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冯小刚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善于利用更聪明的人,为别人出谋划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功成名就拿到各项大奖后,他跟王健林叫板,为了排片率阴阳王氏企业,

惹得王思聪“代父出征”一句话逼退他“谁会跟钱过不去?”

曾经一手开创了贺岁档的冯小刚带着一部口碑扑街的网剧再度成为话题中心,

那个稍有不满意就怼天怼地的冯裤子缩起尾巴和媳妇在家关起门来低调过日子,

当年凭借才华一块一块堆积起来的垫脚石被他猖狂的言语一级一级地抽掉,

究竟是什么让他风光不再,从国内顶尖名导沦落成网剧导演?

又是为什么,这个一度与国师张艺谋齐名的大导,变成今天众叛亲离的老人?

他究竟是如何把自己的口碑败坏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呢?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2013年,冯小刚写了一本散文随笔《不省心》,他是这么形容自己拍片的状态“拍一部电影求爷爷告奶奶的,不想再过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

此时的冯小刚已经有了不少代表作品《私人订制》《甲方乙方》《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1942》等等,他能让观众们笑得畅快也哭的彻底。

包揽下华表奖优秀导演,也拿下了百花奖最佳导演,创下票房记录,也捧出一个又一个“冯女郎”。

但是归根结底,冯小刚骨子里透着精明和趋利主义。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01 成功人士只买最贵的

毕竟小时候穷惯了,他一心就想从这苦日子里爬出去,带着母亲和姐姐过上好日子。

冯小刚是1958年生的,一岁多的时候他母亲就和父亲离婚了,他从没叫过“爸爸”。

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孩子独自生活,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冯小刚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不敢跟家人说,慢慢的他脸上没了笑容,

他故意板起脸,这样看起来生人勿近,也许别人就不敢招惹他了。

谁知,后来这也成了他的标志性表情。

冯小刚有个爱好是画画,妈妈省吃俭用让他学习油画,

那时候院子里的小朋友都有自行车,冯小刚羡慕不已,家里没钱买,

他就拿出纸照着自行车的样子画一个给自己。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后来他和姐姐都长大了,家里开销越来越大,他选择去当兵一边减轻家中负担,一边还能锻炼自己。

冯小刚进入部队文工团以后,凭着一手油画特长参与设计舞台,办板报,

只要部队里有演出,幕后的工作就都有冯小刚的影子。

部队里的生活单调却充满兄弟情谊,冯小刚在这里感受到来自战友之间的温暖,

但是长久以来的自卑让他无法与人轻易表露真情,后来一部《芳华》算是冯小刚情绪宣泄的出口。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离开部队以后,冯小刚去了一家建筑公司,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他的棱角才刚刚伸出来,不甘心一辈子如此平庸。

没事的时候,他在阳台抽着烟,心中思索“诺大的北京城里头,哪块儿天地能让我顶起来?”

02 最好的人脉是自己成为人脉

这块儿天地是郑晓龙给他递的梯子让他得以往上走,

认识郑晓龙是冯小刚命运的转折点,因为他经由郑晓龙,攀附上了京圈大佬王朔。

一开始冯小刚帮着郑晓龙做美术指导,郑晓龙看得到冯小刚的才华,也愿意给他机会,

仅仅两年的时间,冯小刚就坐上了美术设计师的位置。

此时的王朔已经有了几部代表作,其中轰动一时的《渴望》,让他成为年轻人心中的风向标。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冯小刚与王朔

王朔一开始并没有把冯小刚放在眼里,一个画画的,他不认为两个人还能有多余的交际。

直到冯小刚通过郑晓龙的关系准备进入《编辑部的故事》剧组里担任美工,一切都仿佛在推着冯小刚往前走。

那时候拍摄一部电视剧要被层层把关,稍有不慎就会被退回来。

就在王朔苦苦等待结果时,被告知通过了,但稿子丢了。

同时期创作剧本的其他人都有别的工作,王朔也焦头烂额,冯小刚抓住机会毛遂自荐“我愿意和你共同把这个剧写下去”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王朔在心里打鼓,冯小刚只是个画画的,他能有什么创作才华?

这时候倒是郑晓龙站出来替冯小刚说了好话“让他试试吧,写出来万一用不了咱倒是也不亏。”

开拍在即,王朔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

王朔当时可是影视圈呼风唤雨的人物,他文如其人,不论是作品还是他本人,都充斥着一种江湖气。

后来《编辑部的故事》风靡全国,王朔对冯小刚另眼相待,

这次冯小刚出手帮助了他,他也没有吝啬,领着冯小刚进入自己的圈子,让他一个草根从此翻身。

也许是出于感激,又或者是先入为主的影响,冯小刚后来的电影大多都有王朔的风格在内。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而王朔,虽然没少被人恭维,但是像冯小刚这样整天跟在他身后嬉皮笑脸有问必答有事必帮的人真没有几个。

冯小刚也深知一个道理“用嬉皮笑脸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不公平的事情,他才能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

03 大落之后再风光而至

1993年,冯小刚联手郑晓龙拍摄处女座电影《北京人在纽约》。

电影票房成绩很不错,一出手就是王炸,冯小刚心中更加明确自己要走的路不能只是一个画画的美工,他要做指点江山的人上人。

后来冯小刚和王朔,彭晓林,开了一家叫“好梦”的影视公司。

给自己打工的动力让冯小刚日夜激动得睡不着觉,他苦心创作剧本,《一地鸡毛》、《永失我爱》等作品是他那时取得的成绩。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从左到右:冯小刚、王朔、赵宝刚与葛优

就在几个人一块儿规划自己的影视蓝图时,王朔被指作品有灰色影响。

但凡是带有王朔这两个字的作品都不能播出。

好在王朔自认才华斐然,到哪里都能有自己的舞台,他收拾了行李远走M国,即使在这个时候,他依然叮嘱冯小刚“别因为我影响到你,”

话虽这么说,但是失去王朔和投资方的资金,公司办不下去,冯小刚没戏可拍,

辗转到北影制片厂厂长找到冯小刚,希望他能够拍摄风格独特的喜剧作品。

冯小刚拿着王朔的《你不是一个俗人》改了又改,更名为《甲方乙方》登上大荧幕。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为了不引起麻烦,编剧一栏只有冯小刚,没有王朔。

正是这部影片开创了贺岁片的时代,还包揽了百花奖的最佳影片和最佳男女主角奖等多项大奖,冯小刚的名字也被人们经常挂在嘴边。

于是,冯小刚趁热打铁,《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奠定了冯氏喜剧的基调。

冯小刚逗笑了观众,却不被同行业认可,文艺片导演说他把电影搞成了商品,只顾着挣钱,拍不出上档次的作品。

冯小刚面对指责,没有暴跳如雷,他虚心接受了各位同行的批评。

后来,他把这件事记在心里,用一部《一声叹息》堵住悠悠之口。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04 是冯氏精明还是两幅面孔

但他最终的目的,依旧是往上走,即使一身骂名也要顶着风暴往前走。

他放下身段,为了拍摄四处应酬,

即使当天晚上要拍夜戏,凌晨3点之前他可能还在酒桌上对着各位投资方阿谀奉承,满脸堆笑,卑躬屈膝地拉拢。

3点之后,整个剧组等着他的到来喊一声“卡”,所有人看着他的表情才敢决定今晚是否能早点儿收工。

冯小刚过的是什么日子?人前是爷,人后是孙。

后来他的几部作品《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卖好又卖座。

又以一部《集结号》吹响自己艺术上的多面性《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1942》

冯小刚在告诉大家“我不光能拍喜剧”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拿到话语权的冯小刚变成“冯怼怼”

面对票房不好的情况,他指责观众,问这群人是不是不懂电影?

票房好的时候,他乐呵呵地把钱收入囊中,并说“在票房上我独孤求败”

同样前后两副面孔的事发生在颁奖典礼上,

《唐山大地震》冯小刚的妻子徐帆争夺影后失败,

他发文“你挣这么多钱,人家恨你都来不及,怎么会给你颁奖?”

轮到《我不是潘金莲》得奖后,他又一改之前的愤愤不平,

发文表示“能够获奖都要感谢平台的公平公正”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表里不一的冯小刚,被观众嘲讽“这哪里是大导演的格局?”

在此之前,冯小刚因为《老炮儿》被指给青少年树立错误的形象,让观众对他的这部作品褒贬不一。

在这个档口上,他又开始把矛头指向王老板。

用潘金莲的语气,阴阳怪调地表示有人操控排片率,导致《我不是潘金莲》排座率不高。

这才有了王氏公子怒怼老炮儿的场面。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后来冯小刚的作品票房持续走低,他不反思自己,而是把责任推到了观众身上,

认为有垃圾观众买单,才会有垃圾电影的存在。

他偏偏忘记了,自己当初也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才去拍摄了那么多的商业片。

2019年,轰动社会的范女士偷税9个亿的大新闻让捧出“潘金莲”的冯小刚口碑跌倒了谷底。

所以冯小刚夹起了尾巴,他和徐帆关起门,不再吵吵嚷嚷的说“娱乐圈是婊子的行业”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他拍摄的网剧《南辕北辙》已经看不到冯小刚的初心了,

一群年轻人穿名牌,住豪宅,在职场上贫嘴,让人看了只是觉得浮夸,吵吵闹闹。

其实从这部戏4.7的评分就能看出来,观众并不买冯小刚的账,这也是他唯一一部评分5以下的剧。

冯小刚想在这部网剧里继续他的冯氏幽默,可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把自己的一世英名彻底毁于一旦。

他没有真的拍出来年轻人的职场和焦虑。

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冯导还怎么静下心去斟酌,去思考写字楼里的年轻人每天为了生计如何在奔波。

他被年轻的一代观众淘汰了,被时代的更迭淘汰了。

到现在这部戏已经看不到什么水花了,沉溺的如此之快,让话题王冯导的热搜都还没来得及上就被晾在一边无人问津了。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起初他把电影当做理想,后来电影是他的摇钱树,现在他没了替他买单的观众,转战小荧幕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不可否认冯小刚真的非常有才华,但是他在往上走的同时忘记回看来时路上的荆棘,

当他登上顶峰的时候,身边尽是鲜花和掌声,让他渐渐迷失了自己。

人的欲望一旦被张开了,那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不管做到什么程度都无法被填满。

冯小刚已经把自己渴望成名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了,

他能成,靠的是心底那股子执念和放下身段的圆滑。

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冯小刚,他忘记易地而处,忘记爱惜自己的羽毛。

会造成今天的局面,是因为当他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望着他

64岁冯小刚,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跌落的口碑到底是回不去了

冯小刚也曾是国内才华横溢数一数二的名导,如今不过一句江郎才尽就轻易带过他所获得过的荣耀。

他也是公认最会赚钱的导演,可惜现在电影卖不上座,他没有积极思考与时俱进,被时代淘汰与大众拖节。

终于他和他的作品一样,只是沦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百花奖   人脉   唐山   票房   才华   口碑   部队   观众   导演   结局   作品   电影   冯小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