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菜刀事件:又一个被资本毁掉的老字号

近些年,中国颇有一些“老字号”品牌被人诟病。如北京全聚德、天津狗不理,越卖越贵,味道却变差了,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国产刀剪行业老字号“张小泉”也屡次上了热搜,可惜是负面消息,导致上市将近一年的“张小泉”股价大跌。

据悉,以前就有消费者质疑张小泉厨刀的问题,这一次其高端菜刀拍蒜断裂被曝光,消费者不满的情绪也爆发了。

作为杭州著名的老字号,张小泉刀剪的历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末期崇祯元年(1628年)。当时安徽黟县人张小泉带着儿子张近高赴杭州谋发展,在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他家的剪刀工艺精湛,锋利耐用,慢慢打响了名气,取名“张大隆”。

张小泉菜刀事件:又一个被资本毁掉的老字号

后来张近高子承父业,将剪刀改名“张小泉”,到乾隆年间,“张小泉”剪刀被列为皇家贡品,数百年来一直沿用祖传工艺,质量上乘。

据清朝史料笔记《水窗春呓》记载,当时张小泉刀剪和扬州戴春林(香料)、京城王麻子刀剪等几个老字号天下驰名。为什么这几个品牌做得如此成功呢,除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水窗春呓》里说了,天下同行那么多,张小泉等老字号却独占鳌头,是因为人家目光长远,“特格外认真耳……子孙世守其法,莫敢懈忽。即此类推,何事不然。”同行为什么比不了呢?因为“他人皆求速化,不欲费心力于一二十年后,故终于无成。”

张小泉的后人世代遵循祖传手艺,不敢懈怠,所以品牌越做越好;其他同行急功近利,没有长远考虑,又如何做得响牌子。

但是,将近400年后的今天,张小泉刀剪也晚节不保了。90年代张小泉刀剪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后来公司改制,问题逐渐显现。出了如今这档子事,原因还是四个字“急功近利”。

张小泉菜刀事件:又一个被资本毁掉的老字号

断刀事发后,张小泉公司方面表示,这款菜刀不能用来拍蒜。继而又解释说,断裂的菜刀是高硬度钢,可用于切、剁,但高硬度钢韧性不足,如果平着拍蒜,就容易断。

从技术上讲,确实是这么回事。所以少数网民还跟着嘲笑广大消费者没见过世面,说他们没用过高端菜刀,估计都没听说过。其实说这种话的人,不过就是在网上了解过一些相关的东西,可能也买过国外的厨刀,就觉得高人一等了。

这些人自以为懂得多,趁机刷了一下存在感,找了一点可笑的优越感。现实中比他们有钱的人多的是,用过进口厨刀的人也多了,而素质不一样。比如拍断菜刀发视频的那位女士,人家也不一定比他们见识少。

问题是,张小泉是国产的,恪守了几百年生产工艺,现在搞得不中不洋,不伦不类,消费者还不能质疑了?

网上又曝光了一段张小泉总经理夏某之前的采访视频,此人声称,中国人用菜刀的方法一直是错误的,应该向米其林的厨师学习。换言之,夏某认为西方人用厨刀的方式才是正确的。被广大网友指责后,夏某只好表示道歉。

张小泉菜刀事件:又一个被资本毁掉的老字号

如果张小泉断刀事件发生在90年代,夏某就用不着为自己说的话道歉,当年西方的一切都受追捧。然而时代不同了,中国日益富强,民族自信正在回归,一味膜拜西方已经不招人待见。

夏某崇尚西方那一套,是他自己的事,可他还想在公开场合“装”一下,唯恐人们不知道他的品味有多高。可能他并没有想过,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对中国人指手画脚,本来就有失偏颇,再说你何德何能,有资格吗。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持续最久的文明,中国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为什么要事事学西方?如果反过来,换做一个西方人公开呼吁他们吃饭用刀叉不对,应该用筷子,他保准也会被骂深井冰。

有的人屁股坐歪了,不学无术,还大嘴巴,鼻子里插跟葱就要装象,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这就是典型的数典忘祖。

张小泉菜刀事件:又一个被资本毁掉的老字号

这种人和gong知的嘴脸毫无二致,认为中国的一切传统都是不对的,别说用菜刀向西方看齐,其实他们打心眼里认为国人吃饭用筷子也不对,如果不是为了在中国赚钱,他们是什么话都敢说的。

这种人都有个观念,“喝咖啡是雅,吃大蒜就俗”,那么只好借用郭德纲的一句话送他,“好多个高雅的人喷着香水我都能闻出人zha的味来。”

话说回来,张小泉刀剪被这样的人管理,又上市了,肯定要“与国际接轨”。可是你连传统的菜刀工艺都不见得能做得多好,质量和口碑还不一定比得上几十年前。看家本领不能精益求精,却急不可待地去学国外的分类厨刀生产。

国外那么多厨刀品牌,哪一家的技术都不弱,张小泉生产的分类厨刀又能出口几只,无非就是打着所谓的高端旗号蒙蒙国人罢了。再说了,国外企业搞那么多细分市场厨刀,其初衷只是为了多卖产品多赚钱而已。

中国的国情不同,你东西卖贵点问题不大,但是一定要顶用,耐用。张小泉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会研发拍蒜专用刀,可以肯定,在中国的市场空间很小。张小泉管理层显然还没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大部分中国人对分类厨刀没什么兴趣,不只是便宜贵贱的问题,如果为了剁骨头、切肉、切菜、拍蒜、切面等等而准备七八十来把厨刀,大家还嫌麻烦。

作为一个民族品牌,老字号,资本一介入就变味了,悄然悖离了创始人张小泉的初衷。断刀事件发生后,张小泉股价已下跌超过50%。如果其管理层我行我素,业绩也会下滑。

张小泉的管理层不尊重国人的需求,又如何让消费者选择你。这又是一个正在被资本毁掉的民族品牌,只是可惜了“张小泉”这个老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老字号   菜刀   厨刀   急功近利   剪刀   中国   国人   资本   消费者   国外   事件   品牌   张小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