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黄金赛道:新能源增量驱动,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薄膜电容器是利用塑料薄膜为电介质的电容器,其在模拟电路(含功率)中的重要性不亚于数字电路中的 MLCC,这也决定了功率时代下薄膜电容的成长性。

薄膜电容黄金赛道:新能源增量驱动,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从整体来看,薄膜电容在电子电力设备中主要有三种应用场景,直流支撑、吸收电压和滤波。薄膜电容具备高压、高容、寿命长的特点,且其薄膜的结构设计可保证电容器具备良好的自愈性。在直流支撑这一场景中,薄膜电容扮演着不亚于 IGBT模块的重要性。

薄膜电容黄金赛道:新能源增量驱动,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受益于此,在各类变频、交直流转换的场景中,如电动汽车的电驱、OBC、充电桩,以及光伏、风电的逆变器、变流器中,薄膜电容的应用十分广泛。

新能源需求的爆发,将改变过去照明、家电灯传统应用对薄膜电容需求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将显著提升薄膜电容器的成长性。

根据中国电子元器件协会的统计,2019 年我国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 90.40 亿元,约占全球市场的 60%。2010 年至 2019 年我国薄膜电容行业年复合增速 13%,高于全球 8%的复合增速。

薄膜电容器的第一重驱动力来自新能源产业放量。

国泰君安测算新能源车使用薄膜电容的平均单车价值量在400元以上。

薄膜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块:新能源车逆变器、车载充电器(OBC)以及配套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三电”,逆变器则隶属于电驱系统。根据 Infineon 估计,新能源车逆变器中功率器件(IGBT等)成本约占40%,价值量最高;用于交流电滤波的电容成本约占16%,是价值量仅次于功率器件的部分。

车载充电器(OBC)是连接外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的桥梁之一,DC-AC充电机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输入,为动力电池组充电。OBC中薄膜电容主要有EMI电容、DC-Link电容&缓冲电容、谐振电容、功率因数校正(PFC)等。

直流充电桩中,也需要大容量、高价值的DC-Link电容进行缓冲。DC-Link电容因为容值较高,价值量也较高,通常达到数百元。

薄膜电容黄金赛道:新能源增量驱动,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一方面,薄膜电容作为新能源车电动化及光伏逆变器的核心元器件,将持续受益于新能源高景气。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技术升级带来薄膜电容单车用量提升。电机的增多可以使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更好,多电机将逐渐成为更多新能源汽车的标准配置,单车配置电机数量增加,拉动配套电机控制器件需求上涨,薄膜电容作为电机控制器重要组成部分,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

据广发证券测算,若我们仅考虑全球乘用车+中国商用车的市场,以单车薄膜电容价值预计分别为500元和1000元来计算,则2019年新能源车用薄膜电容合计市场规模预计为12.5亿元人民币,占25亿美元的全球规模预计不到8%。

但若以2025年的新能源车来计算,则预计新能源车用薄膜电容合计市场规模为90.7亿元人民币,2019-2025年预计复合增速高达40%,2025年占薄膜电容市场的占比预计将达到38%。

新能源车汽车高速发展是驱动行业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光伏、风电对薄膜电容使用的价值量也非常高,国泰君安测算分别约为6000元/MW,5000元/MW。

且从产业转移角度,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强势崛起,国内新能源上游薄膜电容厂商将持续受益于国内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实现供应链的国产化转移。

从竞争格局角度,海外厂商产能布局谨慎,2021年国内企业法拉电子、江海股份、铜峰电子资本开支增速分别为130.1%、77.8%和159.0%,远超海外扩张速度。薄膜电容器具备高技术和工艺壁垒,中国龙头厂商完成技术追赶,有望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

薄膜电容黄金赛道:新能源增量驱动,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下超薄型电容薄膜供给紧张。随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加大对新能源投入,新能源行业用聚丙烯膜量攀升。由于新能源产业光伏、风能、新能源车用聚丙烯薄膜主要集中在2-4微米,而普通的膜为6-8微米,导致供给结构性紧张问题出现。

薄膜电容黄金赛道:新能源增量驱动,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两大核心标的:

1、法拉电子(600563)

公司薄膜电容全球规模前三,经营稳健管理精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已有深入布局,客户资源丰富,新能源车行业客户包括比亚迪、上汽、吉利、蔚来、奔驰、宝马、大众等,19年公司新能源车国内市占率达40%,光伏行业客户包括华为、阳光电源、锦浪科技、Power-one、Vestas、Sma等。

2021年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营收达28.11亿元(同比+48.66%)、归母净利润8.31亿元(同比+49.51%),主要受益于光伏、工控、新能源车市场销售的持续增长。海通证券测算,2021年公司光伏领域收入约8.71亿元(同比+53.62%),占比营收的31%(同比+1pct),新能源车领域收入约7.59亿元(同比+122.99%),占比营收的27%(同比+9pcts)。

22Q1受益于光伏、工控、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延续,公司实现营收8.40亿元(同比+44.70%),归母净利润达2.04亿元(同比+23.55%),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预计主要受材料成本上涨致毛利率承压的影响。

2、铜峰电子(600237)

公司是国内产线最多的电工丙膜企业,目前有6条产线。多年来,公司一直立足于电容器薄膜及薄膜电容器市场不断耕耘,行业地位突出,综合实力较强,具有一体化产业链、品牌、规模等优势。公司在新大股东铜陵国资委入驻后,决定投资新建多个与主业相关的项目,包括扩建100万个新能源车用薄膜电容生产线,引入2条新电容用聚丙烯膜生产线等。以上项目预计在未来一到两年内陆续建成达产。

基膜行业长时间供大于求,行业扩产较为谨慎。受 2010 年前后“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动,家电类薄膜电容的需求增长较好,因此基膜相关厂商进行了较大的扩产。但由于扩产具备滞后性,在 2013 年之后,行业的新产能逐步投产后却面临着需求的下滑,因此行业在 2020 年之前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目前国内 BOPP 电容膜的主流厂家约十几家,总产能约13 万吨,主要是 3μm 以上用于家电、照明等领域的相关产品。

高端基膜供给紧缺给国产企业带来机遇。由于需求端提升较快的原因在于新能源车的带动,因此行业的需求缺口主要体现在 3μm 以下的高端膜。

能率先扩出产能的企业将抓住当前的行业机遇。

国内 BOPP 电容膜生产线绝大多数以进口设备为主,其中德国布鲁克纳占据绝对优势,多尼尔、法国 DMT 设备也有一定的份额。一般情况下,进口设备的交货周期会超过 2 年,在当前市场环境之下,实际的交货周期有可能会进一步拉长。

在当前缺货的状态下,能率先扩出产能的公司,产品的验证、客户的导入都将更加顺利。

国泰君安统计的未来潜在的新增产能如下:

铜峰电子:现有 6 条拉膜线,新扩 2 条拉膜线,第一条预计 2022年底到位,2023 年上半年可批量生产,第二条产线预计 2023 年底到位;

嘉德利:目前 1 万吨,3 条线,产品厚度涵盖了 1.9 微米到 18 微米,新增设备有望在 2023 年底到位;

南通百正:目前 4 条线,产能 1 万吨,产品厚度涵盖 3-18μm,采用购买大连三荣旧设备的方式扩产;

大东南: 2015 年 6 月投产后 1.8 万吨,主要应用于冰箱、空调、洗衣机等,2021 年产线改造到 1.5 万吨,改造后可以用于新能源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新能源   薄膜   电容   价值量   家电   赛道   电容器   增量   产能   需求   黄金   行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