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若轻,翩若惊鸿-AFUL BAND8八单元耳机主观体验报告

这是一个在成都耳机展赢麻了的品牌...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于耳机发烧友来说,参加线下展会逐渐变成了可遇不可求的奢望,因为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会不会临时取消。憋了大半年,2022成都国际耳机展如期而至,品牌方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宝贝,还有各种准备上市的工程机,一时间好不热闹。

要说今年展会赢麻了的品牌,我认为是这个来自苏州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众品牌——AFUL。讲道理,小众品牌敢参加耳机展,接受发烧友们的现场检验,本就勇气可嘉。同时AFUL的两款产品,BAND5和BAND8,经过媒体和烧友们的口口相传,已经被确认是令人惊喜的阳间好声音,热度一下子就起来了。

坦白的说,看到各种展会文章中,AFUL被花式吹爆的情景,我其实是有点顾虑的。不是说小众品牌就做不出好声音,而是就我的经验来看,翻车的属实不在少数。降低了一分期待的同时,本着耳听为实的原则,我向AFUL官方申请了一条BAND8样机试听(官方售价2699元)。反正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退回去装作无事发生就好。实际体验过后,我只想说,BAND8,名副其实的强。

举重若轻,翩若惊鸿——AFUL BAND8八单元耳机主观体验报告

这篇文章我想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1, BAND8的三项突破性技术是什么,到底有没有线下试听吹的那么神?

2, 我是怎么看待BAND8这个产品的?

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体验之旅吧。

举重若轻,翩若惊鸿——AFUL BAND8八单元耳机主观体验报告

OK,老规矩,先来简单开个箱。

BAND8的包装不大,通体白色简洁风设计。正面左边是AFUL的Logo和BAND8的核心亮点,右边是BAND8的预览图。背面则是基础参数和频响曲线。

抽出封套,打开内部黑色的礼盒,左边是一个皮质圆形耳机盒,右边是BAND8的耳机本体,周围有软泡沫包裹保护。最下层是红蓝两种同样材质的硅胶耳塞套,可以红蓝搭配,小细节好评。另外还预留了一个MMCX拔线器的凹槽,不过量产的BAND8是2pin插针,应该是不需要了,所以没有附送。

举重若轻,翩若惊鸿——AFUL BAND8八单元耳机主观体验报告

BAND8的做工还不错,腔体比较小巧,严丝合缝。人体工学相当出色,佩戴非常舒适的同时,整个耳甲填充的很满,隔音很棒,显然是经过用心设计。面板名叫水波蓝,仔细看的话里面有一些流沙的质感。不过话说回来,我个人觉得BAND8的面板有点过于低调了,不如BAND5的火山岩来的吸睛,两者面板调换一下似乎也未尝不可。

BAND8标配了一条单晶铜镀银的线材,线身非常粗壮,略有些重,硬度比较适中,看起来料堆的很足。

举重若轻,翩若惊鸿——AFUL BAND8八单元耳机主观体验报告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BAND8的三项突破性技术有哪些。

1, RLC网络分频技术,可直接作用于单元发声频段,克服传统分频技术下单元共振带来的尖峰问题,在高频段让动铁具有静电单元一样的顺滑高音体验。

2, 声阻抗交错并联技术,更好解决衔接、相位干涉等传统多单元耳机的固有问题,高频顺滑度进一步提升。

3, 3D气压平衡技术,释放耳机在密封耳道中产生的气压,缓解听力疲劳。

举重若轻,翩若惊鸿——AFUL BAND8八单元耳机主观体验报告

看广告,更看疗效。接下来就结合声音部分,看看这三项技术到底是噱头还是真的有用。

先说音色。按照我的口味,BAND8的音色是中性略微一丢丢偏暖的。一耳朵感受,这是一个声底非常健康的声音,换言之,BAND8十分抓耳,且可以笼统主观认为是“好听”的耳机。再仔细听,BAND8的中心解析力相当强悍,边界解析力有所衰减,不过主次分明,分离度表现亦是可圈可点。

举重若轻,翩若惊鸿——AFUL BAND8八单元耳机主观体验报告

三频均衡,非要说的话,略微有一些偏中上盘。如果论绝对量感的话,那么BAND8的低频并不多,甚至有些偏少。好在弹性不错,有一定厚度,辅以恰到好处的混响和相当出色的力度,BAND8的低频干净且富有层次感。并非以量取胜,而是靠着实打实的低频质感和拳拳到肉的能量感营造出来的氛围感,我个人很喜欢这样的诠释方式。

中频人声距离受前端影响较大,比如搭配M11Plus,那么人声是有些贴脸的;如果搭配QA390Mod,那么人声就会拉远到一个比较合理的位置。厚度适中,结像大而清晰,有非常明显的染色,发甜,又不过于低俗谄媚。齿音收束合理,感情饱满细腻之余,画面感、临场感比较强,很容易就融入到情绪之中。

高频是BAND8的绝对强项。丝滑顺畅是第一感受,细节相当丰富。得益于8单元的堆料,密度表现不错。线条感略强,柔和不刺激,并不锐利。不过可能是刚开声的关系,还是有些发紧的,久听之后有些许紧绷的疲惫感。

举重若轻,翩若惊鸿——AFUL BAND8八单元耳机主观体验报告

声场表现亦是出色。开扬、广阔,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没有明显可以挑剔的地方。同时空间感表现十分惊艳,位置感很好,无论是低频还是中高频,都安分的待在自己该在的位置上,乐器定位亦是准确合理。

动态是BAND8令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即便是我再三冷静过后,我依然可以负责任的说,BAND8的动态是我目前听过的3000元耳机当中,妥妥的第一梯队表现,甚至有可能是最好的那个。大开大合,虎虎生风,十分过瘾。瞬态速度适中,收的比较快,风格是比较干净利落、不拖沓的。

阻抗20-25Ω,灵敏度115dB/mw,实测BAND8并不是很吃推力,主流三五百元的小尾巴就可以推的很饱。从索尼ZX2换用QA390Mod这种大推力前端后,动态的提升非常明显,当然ZX2推的动态的也不差。这时候说句低情商的话,我认为BAND8的潜力并不大,更多的是看口味搭配。就实际听感而言,我认为ZX2、M11Plus驱动的BAND8,要比QA390Mod驱动的更加讨好耳朵。

举重若轻,翩若惊鸿——AFUL BAND8八单元耳机主观体验报告

声音描述完毕,接着我们来回答开篇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BAND8的三项突破性技术,到底有没有线下试听的那么神?

静电单元的高音体验具体是什么标准,我不清楚。就我个人听过的静电耳机而言,BAND8的高频的细节表现、厅堂感是没问题的,但是并没有我印象中静电的高频那么细碎、轻盈、有弹性。不过话说回来,BAND8的高频听感确实十分顺滑,即便我认真来回对比,也没有听出明显的衔接问题。所以我认为,BAND8的RLC网络分频技术、声阻抗交错并联技术,还是有效果的,并不是起一大长串名的噱头。

再就是3D气压平衡技术。前文说过,BAND8久听还是会有些累的,高素质耳机的通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正常听的话,比如一小时以内,那还是没啥问题的,毕竟BAND8的侵略性并不是十分强。

举重若轻,翩若惊鸿——AFUL BAND8八单元耳机主观体验报告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我是怎么看待BAND8这个产品的。

提到这个问题,我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BAND8外包装的设计风格我是很喜欢的,但无论是包装里MMCX拔线器的空缺,还是纸质宣传资料、官方TB页面,都还写着BAND8是MMCX插针。你可以说产品刚上市,还没来得及修改。确实,随着时间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怎么好,毕竟没人喜欢收到的是一个半成品。

再就是外观。很多时候我们嘲笑某些外国品牌耳机卖两万块钱是割韭菜,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家外观做的真的漂亮,一眼就看得出是值钱货,不自觉就产生了“这耳机这么好看,一定很好听吧?”的脑放。回到BAND8,不客气的说,确实没什么高大上、旗舰的感觉。事实上这是目前大多数自主品牌都面临的问题,我只能说在包装和外观方面,真的是任重道远。

举重若轻,翩若惊鸿——AFUL BAND8八单元耳机主观体验报告

与之相对的是,BAND8的声音是我愿意吹爆的,发自内心的。临近结尾,我整点煽情的吧,不爱看的可以自行跳过。看过AFUL创始人的访谈记录后,我发现这个仅仅创立四年的小品牌,其实是有坚定的信念与追求的公司。四年默默无闻,换做别的品牌可能早就凉了,但是AFUL坚持了下来,基础技术研发了三年,产品迭代升级了一年多,搞出了具备三项突破性技术的BAND5和BAND8,在成都耳机展一鸣惊人。另外在2020年,AFUL的声学技术被中科院的声学研究所认可并推荐,代表中国最新声学研究成果参加中国与丹麦的声学技术研讨会。

跟很多人一样,创始人本身也是一个发烧友,也买过万元耳机。我想,对于HiFi这样同样小众、但是从不乏狂热者的领域,也许最懂发烧友的,还真就是发烧友这个群体。

一言以蔽之,如果你不在意小众,愿意支持脚踏实地、研发新技术的自主品牌,想买一条具备越级打怪能力的多单元耳机的话,我强烈建议,不妨看看BAND8,大概率会有惊喜。

以上

By 铁西迟之谦

举重若轻,翩若惊鸿——AFUL BAND8八单元耳机主观体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发烧友   耳机   单元   翩若惊鸿   举重若轻   小众   声学   低频   突破性   主观   声音   报告   品牌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