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要闻评论」裁员!涉及2000员工,送菜机器人还能打吗?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7月4号,普渡科技CEO张涛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被曝光,主要内容是公司不得不进行新一轮裁员。

「王煜全-要闻评论」裁员!涉及2000员工,送菜机器人还能打吗?

2021年顶峰时期,普渡有近3000人;有消息说今年7月瘦身后,员工计划留存500人。这让整个行业都为之震动,因为现在确实有很多企业都在控制成本,但是普渡的裁员比例来的有些猛烈。

2016年创立的普渡科技主要做送餐机器人 ,曾经一度是明星企业,融资总额超过10亿。有科技特训营的会员就问我,现在商用机器人的领军企业也玩完了,机器人模式是不是不成立了呢?

我在科技特训营系统分析过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要在职业增强和职业替代两种业务方向上找机会,只要能实现二者之一,就是一个好的服务。目前来看,普渡送餐机器人的商业尝试是有缺陷的。不是产业问题,而是企业问题。

送餐机器人想要替代的是传菜工。但现在这一套服务的替代还不完整,厨师把菜做好,还需要人把菜摆放到机器人的托盘上面,送到后,还需要服务员把菜从托盘上端下来,再放到客户的餐桌上。

替代是不可能了,职业增强可以吗?很多人就设想,只需要让服务员在餐桌边上守着,等机器人把菜送到,服务员只要完成把菜盘端到桌上这一个步骤就可以了。减轻人工负担也是很多送餐机器人企业推销产品的一套说辞。

但这样的效果实在有限,也不符合真实的餐饮场景。餐厅始终要有服务员在餐桌边上守着,并不妨碍他多走两步,没有懒到说只需要把盘子端上桌,往后厨走一走都不愿意。对餐饮老板来说,你让机器人去干一部分工作,剩下这部分也不能少雇服务员,又不能降低服务员的薪水,经济上不划算。

在餐饮场景里的具体服务上,很多时候顾客会提出送菜之外的个性需求,比如拿个纸巾、询问卫生间位置、问一下结账方式等等;有的餐厅服务员行走中还会过来询问顾客的满意水平,体现一下无微不至的关怀,很多消费者还是更享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的,这都是超出送餐机器人能力范围之外的服务。

为了更多的推广自己的送餐机器人,很多企业都是采用了互联网的打法,也就是靠资本支持盲目砸钱扩张:先融一大笔钱,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免费提供给餐厅使用。

但是长期下来,餐厅发现既不能做到职业替代,也不能做到职业增强,这模式不可持续。另外餐饮业的特点是店面转换率很高,很多门店上半年是一个老板,下半年就换了,这就导致很多餐饮企业都是一开始是七分热度,后来勉为其难的偶尔使用一下,最后机器人逐渐搁在边上落灰了。

这说明送餐机器人还没有完成整个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未能完整地提供顺畅的服务,给餐厅创造更大的价值。

「王煜全-要闻评论」裁员!涉及2000员工,送菜机器人还能打吗?

同样是配送服务,医院里的护士机器人助手就更有价值,尤其在美国这样劳动力稀缺的地方。相比传菜工,护士要做的工作更为繁重,包括护理病人、配合医生治疗、按时给病人送药输液等等。很多医疗仪器设备很大,或者是易碎的精密器械,靠护士搬运很难。根据调查,美国护士有30%的时间都是用在医疗物资的配送上的,这一部分就可以交给护士机器人了。

美国护士岗位稀缺,这就给了护士机器人成长的空间。同为服务机器人创业公司的Diligent Robotics出产的护士机器人Moxi今年已经有15台在医院里使用了。他们还准备把把病人的电子健康记录跟Moxi结合,这样不需要护士提醒,机器人可以按时按点把药送到病人手上了。这就做到了职业增强。

当然,中国虽然人力成本低,机器人替代更难,但从发展的趋势看,没人愿意从事简单的服务工作,这也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而且,如果了解职业替代和职业增强的设计原理,服务机器人在中国一样可以做得很好。

比如,如果从形成全局闭环的服务的角度来思考,机器人还可以实现完全的人力替代。这方面可以参考我们投资的云迹,他们是酒店服务机器人的领军企业。

云迹开发的酒店服务机器人就完成了一种服务的闭环,那就是酒店配送。AI语音系统可以自动接听客户电话,实现智能应答;客户说想要什么东西,机器人会给自动货柜下单,再跑到自动货柜取得物品,送到客户的门口。

酒店的物品配送是个刚需,因为总有住店客人忘带牙膏、毛巾一类的旅行用品,尤其是晚上。酒店必须要安排专门的值班人员负责配送。这个费用是省不了的,现在云迹机器人替代的就是这份工作,自然也能挣到这份钱。因为整个过程已经完全不需要人的干预,实现了职业替代,云迹就可以把机器人当作外派劳动力,派驻到酒店提供服务。这样酒店开支更少,服务满意度反而更高。

所以云迹CEO支涛就说,他们变成了最大的劳务外包公司了,因为机器人都是被当成员工租用给各个酒店的,可以按人头数按月给报酬。

机器人商业模式打通的核心,就是实现完整的服务,必然要形成职业增强或替代,这样才能对行业的客户带来直接的利益和好处。

所以,普渡的问题是经营思路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更不是产业发展问题,没有普遍性。相反,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走进日常生活,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服务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无比广阔,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服务机器人的数量将会超过全球人口的数量,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止一台服务机器人为我们提供服务。所以云迹CEO支涛就主张,一个经济体的未来增长,不能依赖人口红利,而要靠机器人红利。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引入机器人服务的深度,将会决定这个经济体的未来实力。所以,希望中国能有一大批有实力的机器人企业能够迅速成长起来。

「王煜全-要闻评论」裁员!涉及2000员工,送菜机器人还能打吗?

当然,为了更顺应服务规模化的需求,机器人企业的业务重心也要相应调整,从单纯的产品功能设计,升级到需求导向的、人机结合的、完善的服务设计。我们在科技特训营里就专门做过《服务规模化时代的业务设计》讲座。掌握了时代特征和产业趋势,企业才能经营得更好。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科技产业的底层思考逻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普渡   机器人   服务员   护士   要闻   餐厅   员工   客户   酒店   职业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