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生机盎然的荷花池上,伫立着宏伟的君庙,一尊琉璃宝塔屹立于侧,清风流云下还有诗情画意的昙花阁。”

这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并不出自于当今任何园林,也不出自于电影布景,更不是什么神话仙境。

它仅仅来源于一张有着160年历史的照片,至于照片中的园林,则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伤痛——圆明园。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纵然照片是黑白色,却依旧挡不住圆明园气宇轩昂,湖水潺潺的神霄绛阙之景。

法国作家雨果曾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如此评价过圆明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起源,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雨果的这句话,让世人认识到曾经圆明园的辉煌,不仅仅停留在美景层面,其所绽放的艺术光芒同样耀眼。

可就是这样的人间仙境,却在一百多年前被付之一炬,仅留下如今惹人幻想和悲痛的残垣断壁。

至于先前所说的这张引世界瞩目的照片,则就要说到2016年的一次海外拍卖了。

圆明园“再世”:照片震惊世人

2016年9月,世界知名艺术品拍卖行—英国苏富比拍卖行,在完成了一众珠宝和文物的拍卖后,突然推出了一组黑白照片。

只见台上,拍卖员简单开始介绍起,是一组拍摄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照片,就让在场的大部分文物收藏家,当即失去了兴趣。

他们有的与友人交谈,有的则自顾自地玩起了手机。

大家对于这组历史老照片,都没有太多兴趣,唯有一些对历史感兴趣的富豪,等待着照片亮相。

可拍卖员对此并不着急,他没有一丝波动的表情上,透着某种难以理解的自信,仿佛对于这组照片的热度根本不担心。

下一刻,他点亮了身后的大屏幕,展示出了这一组照片的一些细节,随即还喊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起拍价:

“这一组十九世纪的黑白照片,起拍价18万英镑!”

这让不少心不在焉的竞买人都提起了精神,要知道18万英镑,用来衡量珠宝文物或许是少了点,但要是用来买下一组黑白照片,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天价”了。

所以,全场的竞买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大屏幕上,他们都很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组照片,竟然能拍出如此“天价”。

由于一组照片总共有十二张,为了保证未来买家对照片内容的唯一知情权,苏富比拍卖行并没有展示所有照片。

他们只有挑选了几张照片的细节进行展示,一些细节之外的内容,甚至还被拍卖行刻意模糊化,隐隐透露着无限的神秘感。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圆明园全景复原图

但饶是如此,依然没能遮掩住照片中园林的仙景,纵横相交的宫殿建筑,星罗棋布的荷花湖畔,更有纷红骇绿的花木围绕,当今世上没有一座园林能与之媲美。

在场的竞买人见状,内心不禁起了几分怀疑:

“这是十九世纪的园林吗?怎么看着有点像现代电脑合成啊。”

尽管有人对此抱持怀疑态度,但在场的华裔和华人买家还是迅速认出了这一组照片中的园林,它就是清代的圆明园。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那中西结合的园林景观设计,加之富丽堂皇的中国风布局,这不正是曾经圆明园的辉煌盛景吗?

而拍卖人随后的一句话,也彻底对这一组照片,进行了“定性”:

“这些照片是著名摄影家费利斯·比特的作品,都是真实取景.....”

须知费利斯·比特,本身是一位具有英国与意大利双重国籍的摄影师.

他也是最早前往东亚进行摄影的欧洲摄影师,其手中“大片”无数,让当时的欧洲人深刻地看到了中、日等东亚国家的景色。

不过最令人在意的是,费利斯·比特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批战地摄影师,他曾担任过侵华英军的随军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当时北京城的旧景。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因此,当拍卖人说出摄影师的名字时,其实就是变相地告诉大家:这就是一组圆明园的照片。

有了如此铺垫后,照片的拍卖变得十分迅速,先后几位竞买人叫价,最终被一位神秘的买家,以二十万英镑的天价拍走。

2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就高达176万元了,这一举创下了英国苏富比拍卖行的照片类拍价记录。

随着拍卖锤的落下,在场华裔和华人也一同回想起了曾经的岁月...

圆明园建设:始于巅峰、盛世象征

曾有人这样说过,“一座圆明园,半部清朝史”。

这句话听起来虽有几分夸张,但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我们要知道圆明园的总设计师,那可是历任的清朝皇帝。一座历经数任皇帝建成的皇家园林,其本身就已经足以体现出相当的历史分量了。

何况圆明园的建设,那可是“真材实料”的典范,其中不仅有无数珍稀花木,所藏的名贵书画,更是不计其数。

甚至连建设用的材料也用过真金白银,装饰品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几乎清一色的金银珠宝翡翠,根本找不出一件凡品。

不过,这样一座恢宏的圆明园,最开始建造其实不过是一座父亲赠予儿子的“小”花园而已。

圆明园始建设于1707年,此时康熙看着这座百亩大小的新建园林,深远地感受到一股新兴之气,遂为这座园林题了字: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这句话,其实就是对“圆”和“明”两字的释义:

“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而“明”则是政治业绩光明普照,有明智之意,与顺治皇帝所写的“正大光明”同意。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这一座园林也由此更名“圆明园”,成为了一座不折不扣的皇家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在晚年时,直接将圆明园赠予了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这在一众朝中老臣眼中,其实就是“册立国本”之意,说明康熙相中的就是这位“四阿哥”。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康熙最终在1722年时,选择传位于胤禛,缔造了康雍乾盛世中的雍正帝。

雍正即位后,并没有忘记父亲曾经赠予自己的这座圆明园,他一登基就将圆明园设为“御园”,后在1725年时,开始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

他先是在圆明园中设立了“如意馆”,该馆专门用于作画设计,为此雍正在全国范围内网罗了不少名家画师,将他们全部放到如意馆中。

这些画师平日的任务,就是把雍正的一些遐想变为现实,按照现在的机构设置来看,如意馆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建筑设计院。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有了如意馆的助力后,雍正对圆明园的设计走向了一个更高的纬度,无数构思新颖的园林布景大多也都是出自如意馆之手,使圆明园成为了雍正最喜爱的后院。

这也正如大家在《甄嬛传》中所看到的桥段,雍正帝三天两头就要“举家”到圆明园避暑,对圆明园可谓是“爱至深处”了。

而正史也确实如此,有了圆明园的雍正帝,几乎可以说是清朝最“宅”的皇帝:

他一生从未南巡,也很少走出京城,但圆明园却是每个夏天必去的场所。

为了能够在圆明园中待得久一点,雍正还在圆明园中按父亲曾说得“明而普照”,建立了正大光明和勤政殿,用于事务办公。

但一个人批折子,终究是不能与紫禁城朝议相媲美的,所以雍正帝进而又设立内阁、六部、军机处值房,几乎在圆明园内建立了一个小朝廷。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如此完备的办公机构,使得雍正每次入园就能住不少时日,就连最后也是在圆明园中殡天。这种种可见,雍正对于圆明园的喜爱。

雍正死后,圆明园交到了继任者乾隆帝手中,或许是对亡父的追忆,乾隆对圆明园的建设,完全可以用“变本加厉”来形容。

他亲自搬进圆明园中,主持了十七年的圆明园建设,其间耗费如流水,千万白银都“砸”进圆明园的修缮。

同时,乾隆帝不仅对圆明园内部进行了升级改进,还在圆明园外修缮了长春园,而后又扩修并入了绮春园,让圆明园正式形成了如今所说的“圆明三园”的规模。

除此之外,乾隆帝还是一位善于总结和“移植”的设计师。

他多次下江南南巡,都会命人将一些江南园林的设计记录下来,等回到京城后,就直接将记录的景观,在圆明园中进行重塑。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而且,乾隆帝总是要求如意馆和工匠把景观移植做得更大、更奢华,这使得圆明园不仅是集全国之大成的园林,还是所有景观极致的体现,比如“圆明园四十景”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外,乾隆帝也是所有清朝皇帝中最“新潮”的,他在位期间对西洋文化十分痴迷,这其中也就包括着西洋的景观设计。

乾隆在位期间,笼络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法国画师王致诚、蒋友仁等西洋专业画师,组成了一个西洋设计团队。

这支西洋设计团队,在1747年至1760年间建起了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景区,让圆明园成为了当时唯一与国际接轨的皇家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西洋设计团队实力并不弱,在他们的操刀下,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景区极具西方特色,甚至可以比肩西方本土园林。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半拱门的西洋园林大门,两面弯曲的上升楼梯,以及美轮美奂的欧式喷泉,让一位到访的法国传教士直呼:

“完全可以和法国凡尔赛宫媲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乾隆帝对于圆明园的扩建是极具决心的,在他手上,圆明园完成了质的飞跃。

而圆明园的发展同时也映射出了康雍乾盛世的变革,从康熙传园于雍正,到雍正常驻圆明园勤政,再到乾隆花重金对圆明园的改进。

圆明园,就像三位皇帝治下的清国一样:康熙创盛世,雍正积国力,乾隆扬国光。

不过,这其实也代表着清国也将如圆明园一样,只是昙花一现地绽放。

圆明园衰落:联军侵华、付之一炬

1856年时,英法两国借着“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腐朽的清王朝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在海军炮舰的掩护下,英法联军对广州发起了进攻,并最终占领了广州,之后一路北上,软弱的清政府害怕英法联军的攻势,赶忙派人议和。

此战英法联军不仅攻下了北京城,甚至还直捣圆明园而去,将此地守军击败后,直接占领了圆明园。

之后,英法联军就开启了一场有组织的劫掠。

英法士兵在满园范围内搜刮金银珠宝,将一应名家书画撕下带走,就连花瓶瓷器也不曾放过,而遇到带不走的花瓶瓷器,他们就直接就地摔碎。

整个圆明园四处都是被撕毁的名画和瓷器碎片,部分地方甚至还能看到满地散落的金银首饰。

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抢劫士兵已经眼花缭乱了,当年《泰晤士报》,就曾有这样一篇对士兵的采访报道:

“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重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而根据当年目睹这一切的记者和牧师所述,这些英法联军就像土匪一样从圆明园四面涌入,在整个园子里巧取豪夺。

有的时候,为了一些珍品的抢夺,联军之间还会发生冲突,甚至已经上升到了械斗的层面。

而且,英法联军在完成了宝物的抢劫后,并没有放过这座皇家园林,在英军指挥官额尔金的授意下,英法联军点燃了摇摇欲坠的圆明园。

这是一场掩盖掠夺暴行的纵火,也是圆明园的第一场大火,这场罪恶的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

在这焚烧的三天之内,那些被烧毁的灰烬残渣都被吹向了天空,如此遮天蔽日的场景,让整个北京城都笼罩在一片地狱般的阴影之下。

而且,这场大火不仅焚尽了圆明园的盛景,还将留守在圆明园中的300名宫女太监的性命一并夺走了。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但英法联军对此却不以为然,下令纵火的英军指挥官额尔金,甚至扬言:

“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在他眼中看来,焚烧圆明园根本就不是罪恶的行为,反倒成为了他们扬名立威的资本,此意图足以令华夏后世憎恶。

然而,对于圆明园而言,它的苦难却仍没有结束,英法联军巧取豪夺后,同治帝曾下令对圆明园进行整修。

可开工才十月有余,就因国家财力衰竭而被迫停工,同时在修复工作停滞之后,听闻英法劫财成功的八国联军,又一次攻入了北京。

他们首要第一步就是重返圆明园,并效仿当年英法联军,再次对刚刚被修复的圆明园,展开了新一轮的抢劫。

在抢劫后,甚至也同样放下了一把大火,夺走了圆明园最后一丝生气。最令人震惊的是,圆明园的劫难其实并非全来源于“外人”。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在八国联军掠夺之后,清王朝彻底走向了末路,之后革命党和军阀混战,由于战事吃紧,当时驻守圆明园的陆军第十三师,想到了运石卖做军饷。

于是生气全无的圆明园,迎来了一场“石劫”,十三师在盗卖这些石头,发下了一笔横财,军中人人都因此获益。

此举惹到其他驻军眼红,所以大家纷纷加入到了这场盗取石头的行动中,而且随着军队的发财,社会各界也逐渐加入其中。

比如公府秘书长王兰亭和北洋政治家刘梦庚,就曾公然拉取圆明园的石头前去售卖。

一时间,圆明园废墟就宛如一个石料厂一样,各方势力都在开采石料。

甚至在数十年后的1940年,圆明园仍惨遭侵华日军的蹂躏。

一方面,是日军对最后的石料和木料进行掠夺;另一方面则是伪满洲国,为了解决粮食危机,竟鼓励当地农民到圆明园中开荒种田。

使得圆明园的园湖景观遭受了灭顶之灾,不复当年盛景。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直到解放军进驻北京城,这才让圆明园终于获得了保护。

破碎的圆明园:文物失散、“数字”重建

但等圆明园获得保护时,这里已经是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了。

无论是珍稀花木,还是从前的宝物都已经荡然无存,这对于我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溥仪在宣布退位时,其紫禁城中的文物多达150万件,有人据此进行估算,认为历经康雍乾三代皇帝修缮的圆明园,其中宝物不会少于150万这个数字。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保留住的圆明园文物却只有500件而已,甚至连150万的零头都没有,这意味着大量文物都已失散海外。

而这也确实是事实,今天的大英博物馆内,就针对中国文物设立了东方艺术馆。

其中,有不少文物就是当年圆明园的文物,这些都是英军在掠夺后对皇家女王的“献礼”。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除了大英博物馆外,英国还有不少收藏家保有圆明园宝物,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放山居”。

英国富豪、收藏家威廉·贝克福德,在那个时代,借着手中资金收敛了不少市场上的中国文物,并将它们统一收藏于该园中。

这使得“放山居”三字,在英国几乎成为,圆明园文物的代名词。

除了英国外,法国欧也妮王后也曾用这些掠夺来的文物,在枫丹白露宫建造了一座“中国馆”。而其中收藏的近千件文物,则全部来自于圆明园。

无疑,英法的一系列行径,让我国深感文物追回的困难。

但作为新中国而言,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无论追回工作多么困难,都是必须要进行的。

在文物追回工作中,最惹人注目的,就当属十二生肖兽首的追回了。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先是央企保利集团出手,以拍卖形式追回了猴首、牛首、虎首,让祖国迎回了第一批圆明园文物。

之后是“澳门赌王”何鸿燊,凭借一己之力直接买回了马首和猪首,还将它们全部捐献给了祖国,让我国获得了十二生肖中的五生肖。

最后是法国皮诺家族,他们在拍卖会中买下兔首和鼠首,并将两首无偿捐献给我国,使得我国终于凑齐七生肖。这也让我国在追回文物这件事上信心倍增。

如今,虽然仍有五生肖下落不明,但我国已经抱定决心,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将它们全部带回“家”。

同时,在对于圆明园的重建上,我国也将引入文化和科技因素。

首先是在遗址的建设上,我国主张是保留“废墟”,以此向后世警示腐朽王朝的危害,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永远铭记这一笔血债。

然后是圆明园的重建,北京市政府决定采用数字化重建,这样就能让文化宣传与盛景重现两不误。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如今,圆明园数字化重建,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圆明园的全貌,就将以模拟3D的形式与大家重新见面,让世人再度瞻仰,这集园林文化大成的“千古一园”。

思考

作为华夏子孙,对于这段屈辱的历史,每一位国人都应该始终将其铭记于心。

更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让中国在各行各业上,都保持着向上的活力。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从而才能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让后世子孙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奋进的劲头。

而在这种劲头的趋势下,中华民族终将迎来伟大的复兴,让世人听闻那来自东方的“巨龙之声”。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圆明园   英法   雍正   北京城   西洋   照片   如意   英国   联军   仙境   文物   园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