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编剧+“疯子”导演+超级神探,为何能带来港片第二春?

一桩桩旧案,拼凑出一个无法破解的“连环劫”,警方每次出动,带来的确实无功而返。在这一桩桩悬案中,看破真相的却是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昔日警员、被称为“癫佬神探”的李俊,可这种病态又常将他带入一种莫名的幻觉——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让观众更难摸清头脑……

对于这部近日在全国上映的香港电影《神探大战》,我只有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过瘾”。

天才编剧+“疯子”导演+超级神探,为何能带来港片第二春?

《神探大战》海报

硬核“爽”片 ,烧脑过瘾

对于《神探大战》这部影片,面对复杂案情的唯一招法就是暴力拆解式的“硬闯”,通过李俊的一步步逼近,真相终于才露出了尾巴。我们通过影片不妨仔细观察,电影中的每个“硬闯”都不足为奇,相互拼接起来,就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爽”感。我相信不少人在影院观看完这部影片之后,也没完全理清案情发展线、人物性格线、故事衔接线。但是就是那份电影中人物所带给大家的“爽”感,让人意犹未尽。


天才编剧+“疯子”导演+超级神探,为何能带来港片第二春?

电影海报

这种所谓的“过瘾”,正体现了韦家辉的导演功底,因为《神探大战》的节奏真的特别犀利。

长久以来,我们观赏一部类型片的时候,关注的无非是这些内容:电影的故事、主题、人物的刻画、服化道等,很少关注影片的“节奏”感,似乎“节奏”只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神探大战》缺反其道而行之,正是利用这种节奏感为观众呈现出一点:对于一部优秀的电影来讲,“节奏”也很重要。


天才编剧+“疯子”导演+超级神探,为何能带来港片第二春?

针锋相对 孰是孰非


“疯子”导演韦家辉的几大法宝

既然是一部“爽”片,那就一定要让观众看得过瘾。

这一点,韦家辉导演可谓把商业类型片做到了极致,从一桩桩连环案,这种“填鸭式”的内容量,进而彻底消除了那种传统警匪片的“套路感”和“重复感”,这么多故事压进一部电影中,特别考验导演和剪辑的功力——快“节奏”叙事。


天才编剧+“疯子”导演+超级神探,为何能带来港片第二春?

电影海报

电影中的人物都是天生带着“使命”来的,而不是导演刻意安排的。少许的铺垫,基本没有抒情表达,除去在电影末尾处,主角的女儿被人杀害,幕后凶手看着自己的孩子举起了枪,男主也只说了一句“你连你自己的孩子都杀”,那种给观众所带来的阴冷、幽怨感,但这种镜头没过多久就又回到明快的激战中,用相对稳定的镜头语言来体现高潮,进而大大加快了叙事节奏。

天才编剧+“疯子”导演+超级神探,为何能带来港片第二春?

电影海报


或许残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完整”。影片中的叙事结构大致是“发生—发展—高潮—结尾”,这种看似是一种片断式的叙事结构,正正好地体现出了生活中的真实感,因为生活中真会有一段完整的故事吗?绝大多数的人生不是故事,不完整的故事才更契合真实。在整部影片中,“魔警案”“屠夫案”等都只交待了结果,唯有“烹尸案”讲得相对比较完整,却嵌套了另两个半故事——无辜者受冤枉被警方击毙,反派的前史。用相同的时间线来叙事,却给观众讲了三个故事,这种“饱满感”正是这部影片的闪光点。

天才编剧+“疯子”导演+超级神探,为何能带来港片第二春?

电影海报


巧用叙事手法设置疑问:从片名不难看出,整部影片的主线是“神探”与警方追逐破案所展开的,我们的“神探”怀疑警方有二五仔,这中巧妙的叙事结构很容易给观众带来代入感;警方怀疑“神探”,也就是不“相信”观众,毕竟李俊是主角。影片将李俊设为精神病人,那种正与邪的临界,让他自己也产生了迷惘,加上他对“神探”之称的偏爱,更暗示他可能在犯病时是反派。由此形成的“相互猜疑”,“正邪难分”,更加带快了叙事节奏。

几种手段相结合,所以《神探大战》的节奏之快,可称为“狂奔”,尤其是前20分钟,特别考验专注力。而到结尾处,随着各条叙事线收束,又让人豁然开朗——所谓的“爽”,即从此来。

也正是因为这种强情节密度和快节奏,所以本片是真的无尿点,原汁原味的港片。

天才编剧+“疯子”导演+超级神探,为何能带来港片第二春?

电影海报


懂得取舍,才是完美

当然了,既然是一部电影,就一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就我个人感觉来看,缺点当然有。首先,本片几乎没有什么文戏。人物设定上也缺乏一些生活感,可能有些观众看起来也会觉得审美疲劳。

其次,全片的节奏就是案子叠加案子;人物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例如男主和女儿之间,基本上都是草草带过。其他为亲人报仇成为林峰工具的人也是如此,两个警察死前的拉手隐约令人觉得惋惜,他们如果没有被洗脑复仇,也许可以正常生活得到爱情……

再次,女性角色很不立体。蔡卓妍所饰演的角色其实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物;李若彤的人设也不是很尽如人意,作为本片警方职位最高,只会耍帅,无能狂怒,嗷嗷大哭,无脑怀疑。在电影结尾时她终于去看了监控里“神探”的手,勉强算一个人物高光吧。

但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种取舍。描绘太多,电影的视角一变,就难免影响电影的节奏和质感。从宣传海报到内容本身,气质一致,表里一体。真实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很多时候没有完美,只讲取舍。


天才编剧+“疯子”导演+超级神探,为何能带来港片第二春?

李若彤


天才编剧+“疯子”导演+超级神探,为何能带来港片第二春?

林峯

是超越还是下滑?

去影院看过这部影片之后,回去又重温了一遍之前一版的《神探》,确实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我觉得没必要用二者去做比较。除了主演都是刘青云,导演都是韦家辉,刘青云的疯子神探人设略有相似,其他的根本没有可比性,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两个定位,两部作品。

《神探》的故事线非常简单,只是讲故事的方式背后藏着有韵味的解读空间,是那种可以有很多解读的电影。一千个哈姆雷特吧。我个人认为,主视角有两个,一个是刘青云的内心世界,一个是安志杰的内在转变。但我觉得一切的表达都是向内的探索。所以看完我代入其中,有一种悲凉的感受。

《神探大战》则是一部更加典型定位清晰的商业类型电影,更直接更简单更粗暴。刘青云也是一个疯子神探,但全片极少有笔墨去表达他的内在,海量的台词,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与自己对话,包括他在罪犯体内看见腾空飞起的妖怪,这些具象的表达,是为了推进破案的过程,为了加速双方势力对决的节奏,而无意去探索人物内在。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吧,但不多。看完我的感受是爽。

非要说哪一部更高级,实在没有意义。定位不同而已。


天才编剧+“疯子”导演+超级神探,为何能带来港片第二春?

07年《神探》海报


结尾

总之,个人认为《神探大战》确实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类型片,全程无尿点,喜欢香港警匪片的观众还是可以不妨一试的

(喜欢电影关注我,每天更新一篇影评,让我们一起走进光影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导演   能带   编剧   电影海报   警方   疯子   天才   节奏   观众   大战   影片   人物   故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