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在上个世纪中期,有位计算机行业的华人。

他让比尔盖茨感叹:“如果他能够完成战略转型,世界上可能就不会有微软了。”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他以一己之力,对抗世界电脑巨头IBM公司,时任老板忌惮他的创新,曾被吓到晕厥。

他手握40项发明,横扫美国科技界,身家居全球富豪榜第五名,创造了强大而繁荣的电脑帝国。

他叫王安,被誉为“电脑大王”。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然而,偌大的事业,从鼎盛到衰败,仅仅持续了六年,以破产收场。

王安的电脑帝国,如昙花一现,背后有着怎样的曲折呢?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1920年出生的王安,从小酷爱读书,痴迷无线通电技术,经常自己动手制作仪器,进行实验,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

王安的优秀初露端倪。

谁知,他刚上大学,便遭遇淞泸会战,上海沦陷。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抗战时期,王安和几位同学,从事军用无线电设备的制造,为国家效力。

1945年,抗战胜利,25岁的王安,因战时表现优异,被政府公派至美国留学深造,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王安选择到哈佛大学计算机专业做研究生,继续提升自己。

在哈佛大学,王安的表现,不同凡响,第一个学期的课程全部是A+,教授惊奇不已,同学们赞誉有加,他踌躇满志。

第二个学期开始,王安想勤工俭学,无意中在大街上看到IBM公司的招聘广告,他觉得是一个小试牛刀的机会。

然而,最有把握的希望,结果往往终于失望。

笔试第一名的王安进入面试环节,面试官瞅着黄皮肤的王安,扬言IBM公司是美国一流的企业,不适合他,建议去汽车修理厂试试运气。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年轻气盛的王安,受此歧视,激愤填膺,他暗暗发誓:要向美国人证明,中国人不仅仅会开餐馆和洗衣房,在科技领域也一样能够做出巨大成就。

此番招聘的经历,埋下了王安与IBM公司缠斗半个世纪的伏笔。

有起伏的道路,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回到哈佛的王安,憋着一股气,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不仅拿到了高额奖学金,而且只用了三年的时间,拿到了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

他有幸以编外人员的身份,加入了哈佛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跟随世界上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发明者霍华德·艾肯做研究。

当时艾肯负责实验室,正被计算机存储问题所困扰,他希望能够通过缩小存储系统,将电脑小型化。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艾肯和他的团队,多方尝试,始终没有解决,他把这个难题丢给了王安。

没想到,进入实验室不到3星期的王安,根据磁场振动的原理,轻松地解决了电脑存储体积过于庞大的问题,成功发明了可以装进电脑里的磁芯存储器,而且申请了专利,从此使计算机迈入了商用领域。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艾肯又意外又吃惊,他立刻帮王安转正,年薪提高到5400美元,希望留住这个人才。

面对导师的招揽,别人都梦寐以求,而王安却拒绝了,他一心想着扬眉吐气,让IBM悔不当初。

1951年,王安离开了哈佛,带着全部的身家600美元,踏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王安在美国哥伦布大道296号,租了一间地下室作为办公室。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部电话,一项发明,王安实验室成立了,生产和出售磁芯存储器。

尽管创业条件非常艰苦,但王安对自己的发明很有信心。

然而现实并非如王安所愿,当时计算机并没有普及,客户的需求量不大,新产品一直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所以他的生意并不好。

然而,王安的发明,却让敏锐的IBM闻讯而来。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IBM邀请王安做企业顾问,付薪酬1000美元,条件是IBM可以在3年内不受专利限制,自由选购王安的存储器件。

IBM的诚恳,让王安有点疑惑,但眼前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便答应了合作。

很快地,IBM公司不满足于合作,他们想买下王安的专利,以王安的磁芯存储器为媒介,大规模推动计算机应用的商业化。

而王安的实验室举步维艰,磁芯存储器除了IBM公司之外,其他公司没有洽谈的意向,时势比人强,王安忍痛同意了。

双赢的合作,各取所需。

不料,IBM公司出尔反尔,最初答应付给王安的250万美元的专利费,却改口降为50万美元。

王安来来回回和IBM交涉无果,当初应聘时的侮辱历历在目,现在更是摆明了趁火打劫,王安忍无可忍,和IBM公司对簿公堂。

奈何官司旷日持久,王安实验室新的研究项目亟待开发,拓展公司规模刻不容缓,思忖再三,王安被迫接受了IBM公司50万美元的白嫖价。

虎落平阳被犬欺。

然而,50万美元,对于年收入只有1万美元的王安来说,不仅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而且也让他有了资本去搞研发。

1955年,他创立了王安电脑公司。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随后10年内,王安电脑公司的发明如雨后春笋,一项接一项,包括纸孔式记录仪、角度编码器,半自动排字机等,这些划时代的产品,引领着公司业绩,一路高歌猛进。

1964年,成立13年的王安电脑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00万美元。

好事接踵而来。

1965年,王安电脑公司推出了“洛赛”台式计算机,操作简单,体型袖珍,功能强大,上市后大获好评,用户趋之若鹜。到了1967年,公司销售额高达690万美元。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然而“洛赛”的成功,并没有让王安松口气。

原来,为了和IBM一绝高低,王安持续扩充业务,在研发上不做预算,不计成本;加之他所发明的许多新鲜事物,在当时只是调剂品,并非刚需品,几番折腾,公司的资金链随时都会断裂。

看上去很风光的王安电脑公司,其实已经负债累累。

1967年,王安迫于银行债权的压力,决定发行250万美元的股票来偿还债务。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无心插柳,柳成荫。

王安的无奈之措,竟然促成了公司的腾飞。

王安电脑的股票上市时,开盘12.5美元一股,收市时则变成了40.5美元一股,数小时内,40万股被抢购一空。

一夜之间,王安身价暴涨5000万美元,成为了超级富豪。

突如其来的身价倍增,并没有让王安得意忘形,他比之前更忙碌了,废寝忘食,时刻关注着计算机市场的动态。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上世纪70年代,随着英特尔芯片的问世,计算机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大幅度下降,王安电脑公司也遭受到了冲击。

在王安的心中,危机就是机遇,他决定另辟蹊径,在小型机之外,找寻新的战场对抗IBM。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他深入研究市场发现,当时美国经济正加速转型,第三产业不断攀升,但是所使用的办公设备却跟不上步伐。

王安认为办公系统,是未来计算机的主流,他开始集中资金和精力研发。

终于在1971年,王安电脑公司推出了1200型计算机,这是一款自带检索功能的自动打字机,功能甚于原先的电动打字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同样和王安的预见一致的当时IBM董事长小托马斯·沃特森,骤闻此消息,当场晕厥。

王安再接再励,在1200的基础上,于1976年研发出了 WPS(文字处理系统),在纽约展览会上展示时,与会者都被它的魔力惊呆了。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此后,WPS系统成为最热门的科技产品,势如破竹,席卷了美国,上至白宫办公室,下至企业单位,都开始了更换。

带着 WPS,王安电脑碾压着原本属于IBM的领地。王安信心百倍,甚至还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试试我们的产品,忘了IBM。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王安屡战屡胜。

1986年,王安击败了包括IBM在内的一众大型科技企业,签下了美国空军基地的信息管理系统4.8亿美元的合同。

同年七月,王安从总统里根手里,接过了“总统自由奖章”;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接见。

那是王安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年。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王安公司年营收30亿美元,个人身家20亿美元,位列美国富豪榜第五,全球华人首富。

1988年,王安被列入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王安和王安电脑公司如日中天。

然而科技市场瞬息万变,另一家科技大佬正在悄悄地崛起,意图超越WPS带来的便捷。

这便是如今大家被大众熟知的苹果公司,他们专攻PC(个人电脑),王安不为所动,认为是件荒唐的事情。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直到1983年,PC的功能越来越强,王安电脑公司的小型机和文字处理机,失去了优势,市场占有率减少,王安感到了压力,才开始关注PC。

谁曾想,王安坚持要走自己的技术路线,不与IBM为伍,研发的PC产品与IBM研发的产品不兼容,甚至他还尝试联合英特尔、微软都不与IBM联盟。

英特尔、微软皆因自身规模问题,没有答应王安。

王安的不兼容无疑是投卵击石,因为老奸巨滑的IBM早已经团结和培养了一批PC兼容的设备厂商。

王安只能孤军奋战。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屋漏偏逢连夜雨。

王安电脑公司,不仅被外部竞争围剿,内部也出现了重大危机。

王安在公司的时候,王安就是公司,自始至终由他一人控制公司,他一再强调, “我愿为我自己的冒险承担风险,只要我在公司,我就对公司的失败负责,我不主张开放投资,因为我不愿让外来的投资者牵累。”

他虽然在美国生活,但不喜欢美国的那套公司制度,子承父业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王安曾多次表示,“作为创始人,我对公司有完全的控制权,我的子女也有机会证明他们管理公司的能力。”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1986年11月,王安因病退休,不顾董事会成员的反对,让并不精通计算机市场的大儿子王烈接手公司。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创业艰难,守业更难。

王烈作为接班人,虽然已经做足了准备,但他生性优柔寡断,又没有父亲的领导力,不仅没有进一步将WPS做大做强,也没能让PC杀出重围。

王烈上任不到两年,王安电脑在电脑业的命运便被改变了,1988年的亏损额高达4.24亿美元。公司股价也随之大跌。

为了缓解急剧恶化的财务状况,王烈提高了软件费用,从之前的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收取老客户技术咨询的服务费,175美元一次。

这一荒唐举措,众说纷纭,致使王安的公司,骨干离职,人心涣散,客户流失。

王安电脑公司每况愈下。

病危之际的王安换掉他的儿子,聘用了素有“企业修理工”之称的爱德华.米勒掌管企业,上任后的米勒,将公司债务从近6亿美元降低到1,200万美元,但他不懂电脑技术,并没有组织人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米勒并没有成为王安电脑公司的大救星,致命的债务,决策的失误,反而将王安电脑公司逼进了绝境。

1990年3月24日,70岁的王安带着遗憾去世。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在王安去世两年后,米勒为了使公司能够经营下去,申请了破产保护,公司重组,更名为王安全球。

只是这样的举措,已无力回天。

1999年,王安全球被荷兰的一家公司收购了。

从此世上,再无王安与王安电脑。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王安与王安电脑,如耀眼的彗星一般,在科技领域里一闪而过。

回顾王安的一生,他是华人的骄傲,藉藉无名,孤身一人闯荡美国科技界,跻身世界豪富和顶级发明家行列,让人敬佩。

可是,他却囿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坚持虎父无犬子的思想,将蒸蒸日上的事业推向了绝境。

如果,他能敞开胸怀,不固执己见,一笑泯恩仇,也未必不能延续着华人在科技领域的传奇。

“电脑大王”王安:横扫美国科技界,却因一念之差,仅6年便破产

然而,一切都没办法改变。

王安的大起大落,让人惊叹的同时,也唏嘘不已。

不过,王安的电脑帝国虽然已经陨落,但有关他的传奇,却至今无人能复制。

-END-

作者:无彦

编辑:青草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85后入殓师:每年处理5000具遗体,从不参加婚礼,亲妈嫌弃不吉利

2007年毛岸青病逝:李敏李讷、刘思齐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王安   美国   米勒   哈佛大学   电脑   存储器   大王   实验室   科技界   美元   计算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