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些手机上被厂商吹上天,而实际体验并不明显的功能

盘点一些手机上被厂商吹上天,而实际体验并不明显的功能

文 | 我是难忘机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原本只是通讯工具的手机也成为了诸多功能的载体,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增添许多便利。但是手机毕竟是商品,推陈出新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鸡肋功能”的诞生。它们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并无意义或者带来的体验提升远不如宣称的如此夸张。那么本文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手机被厂商吹上天,而实际体验感知不强的功能。


1、XXX散热,提高XX面积

随着近两年处理器功耗的暴增,各大手机厂商很喜欢在发布会上吹嘘自己手机的散热机构。有的说自己的均热板面积提升多少多少,有的说自己采用最新的材料,让手机“降到冰点”。还有一些非常高大上的词汇,不认识的真的会被吓唬到,譬如IQOO Neo6的“叠瀑稀土散热”。

盘点一些手机上被厂商吹上天,而实际体验并不明显的功能

但实际情况是,手机该发热还是发热。这是因为现阶段手机的散热都是被动散热,单纯靠材料的导热对于散热本身帮助不大,而且手机之间的散热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石墨烯+VC均热板+硅脂”,本质上并无二致。

盘点一些手机上被厂商吹上天,而实际体验并不明显的功能

除非是把“被动散热”变成“主动散热”,最好的例子就是手机的散热背夹,使用之后手机温度下降明显,也是游戏党的必备选择。虽然手机的散热没有宣传时那么夸张,但是没有的话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最典型就是iPhone手机,因其没有VC均热板,徒有地表最强的手机处理器也在游戏体验上一塌糊涂。


2、6400万、一亿的超高像素

如今手机的相机之争已经从“摄像头数量比拼”变成了“相机像素比拼”,譬如小米CC9Pro就宣发了一亿像素的手机,宣称自己在拍照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虽然相机高像素能拍摄出更多的细节,但是一张好照片绝对不是只有像素大就好的。手机成像效果更与手机镜头模组、软件优化等有关。

盘点一些手机上被厂商吹上天,而实际体验并不明显的功能

除此之外,系统的软件优化是影响手机拍照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拍摄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已经处理优化之后的相片,而手机系统的图像处理能力也决定着拍照效果。比如iPhone 13 Pro三摄都是1200万像素,但是依靠非常优秀的软件算法,依旧秒杀一众几千万像素的手机。


3、60-100W之间的充电速度

近段时间涌现了不少80W、100W充电速度的机型,充电速度上确实要比iPhone、三星这些20W上下的手机快上许多。但是对比60W充电速度的手机,实际体验后才知道二者拉不开差距。

盘点一些手机上被厂商吹上天,而实际体验并不明显的功能

因为高功率的快充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对外部条件苛刻。手机温度、是否亮屏都能影响充电时的功率。最重要的是手机宣称的多少瓦充电功率,只是它能达到的峰值功率,哪怕我只能坚持十来秒100W的充电速度,也能称之为100W。而我们平均下来的充电速度,都是远低于官方宣称的充电速度,所以这种高功率快充大多是噱头,不如大电池来的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三星   功能   处理器   像素   功率   速度   厂商   效果   相机   手机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