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一字之差,功效大不相同

小编导读

在丰富的中药宝库中,许多中药虽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功效却相差巨大。浙贝母与川贝母、青皮与陈皮、赤芍与白芍是三组常用的“同名异姓”中药,他们的药名只有一字之差,功效却大不相同,今天国医名师连建伟教授为大家详解这6味药的使用异同!


浙贝母与川贝母

浙贝母:味苦,性微寒,可清肺化痰,散结消肿,解热止咳,利尿,又可疏肝理气。

其苦寒性较大,清热力较强,偏于清肺化痰,治疗痰热郁肺或风热咳嗽,痰黄而黏稠等。因其清热开郁散结力较强,故常用此治疗痰火凝结之瘰疬、瘿瘤、肺痈、乳痈、皮肤痈肿等。临床配玄参以清热降火散结,多治瘰疬、肺痈、热伤津液诸疾。配知母以滋阴清肺降虚火,润燥化痰止咳嗽。

川贝母:味辛、甘,性微寒,泻心火散肺郁,入肺经气分,润心肺,化燥痰。

因其苦寒性较小,清热力不强,味甘而质润,偏于润肺止咳,故以此治肺燥咳嗽、虚劳久咳等。川贝母清热解郁散结力不及浙贝母,多用治体虚痰结者。肺燥咳嗽,以川贝粉蒸梨,为清润单方。

药名一字之差,功效大不相同

青皮与陈皮

青皮、陈皮同为橘之果皮,然老嫩有异,功效各有偏颇。

青皮气味俱厚,性沉降,入少阳、厥阴经,主气滞、下食、除胁痛、解郁怒,疏肝破气散结滞。

陈皮入脾、肺经,吞酸嗳腐、反胃嘈杂、呃逆胀满堪除,理气健脾燥湿痰,同补药即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利用最弘。


见肝郁气结、胁痛乳胀、疝气痞积等属肝郁气结者,以青皮疏之;见脘胀胁痛、嗳腐吞酸、便溏泄泻等属肝胃不和、肝脾失调者,以陈皮和之。

青、陈皮同用,调和肝脾,和解肝胃,平调肝、脾、胃三脏,使升者升,降者降,疏者疏,去滞气,通达上下。青、陈皮多在柴胡疏肝散中应用,疗胁肋疼痛,或脘腹胀满,攻痛连胁,嗳气频繁者。青皮伐肝,性颇猛锐,不宜多用,6g左右即可。

药名一字之差,功效大不相同

白芍和赤芍

白芍酸寒,敛津液而护营血,收阴气而泄邪热。酸走肝,能泻木中之火,因怒受伤之证,得之皆愈。积聚腹痛,亦肝脾之病,白芍炒用补脾之力强,白芍生用平肝之效显。

赤芍泻肝火,消积血。赤芍性专下气,善行血中之滞也,故有瘀血留著作痛者宜之,非白者酸寒收敛。

治血痹,利小便,赤、白皆可用。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白芍可敛阴益营,于土中泻木,赤芍可散邪行血,于血中活滞。

临证往往据患者舌质单用赤芍、白芍,或两者同用。若患者舌质红,恐肝胆气郁日久致血瘀,赤芍、白芍同用,取养肝阴之时稍兼活血之妙用。

理法方药齐备的医学经验集


药名一字之差,功效大不相同

《医门传灯:连建伟学术经验传承录》

本书从抄方手记、师徒问答、学术传承三个方面原汁原味地介绍了连建伟教授的部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第一部分抄方手记,真实记录连师临床医案100余则,以及弟子的抄方心悟和连师评语;第二部分师徒问答共60余则,涉及连师的理论观点、治疗心得、用药用方等专题,多为连师诊余医话整理而成;第三部分学术传承,突出连师的脾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及学术继承人的一些思考,所选病案40余例,收尾部分附有连师临证经验采菁4篇。编者以期以连师临证“一斑”,开启学子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求索全貌之心。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医门传灯:连建伟学术经验传承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胡正刚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浙贝母   瘰疬   川贝母   赤芍   青皮   药名   津液   白芍   陈皮   功效   学术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