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2021年2月23日,“老干妈”公司创始人陶华碧在商海沉浮多年,第一次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但对于她本人以及公司来说,这并不是件好事。

因为在2020年10月,昆明某处出现“烂尾楼”,业主求助无门,竟然发现其中一位开发商竟然是著名调味品大亨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一时间,有关于“老干妈企业投资建楼却变烂尾”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而“老干妈”系列产品的销量也大幅度下滑,给企业带来的严重损失。

为了挽回“老干妈”的名誉,73岁的陶华碧才主动出现在公众面前,表示:“楼盘是我儿子李贵山建的,但这属于个人投资行为,与企业无关。”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李贵山

但是,她的这番声明并未引起消费者的改观,相反,“老干妈”企业的一系列弊端纷纷暴露了出来,其中不止有大儿子李贵山的投资行为,还有小儿子李妙行的经营行为。

人们感叹:“‘老干妈’怎么越做越没味道了?”

“老干妈”前传——惊人的麻辣酱

1989年6月,盛夏的天气格外闷热,而四川省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处叫“实惠餐馆”的小店却围满了人群,大家纷纷叫嚷着:“老板娘,给我来份凉粉,记得多放点你家的麻辣酱,特意为这个来的。”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店里那位身穿围裙,看起来尤为干练的中年女性,正是陶华碧,而这一幕发生在她还未正式创立“老干妈”品牌之前。

1989年年初,陶华碧开了一家餐馆,专门卖凉面和凉粉,小店的门面与如今小街巷的任意一家小餐馆相似,朴实而简陋,但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她的店称得上传奇的开头。

上世纪末,国内的经济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人民普遍贫穷,更别说陶华碧的餐馆生意,就算是卖得火热,但收入也是寥寥无几。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然而,生性善良的她却总是“接济”周围一些学校的穷苦学生们,经常会做免费的午饭给他们吃,而“老干妈”一词也正是因为学生们的口口相传而传扬开来

除了乐于助人的品质,陶华碧最大的招牌,还是那鲜香四溢的麻辣酱。

起初,她制作麻辣酱只是作为凉粉的佐料,并未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她早起身体不适,不便到附近的菜市场采购辣椒。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可是,中午营业时,陆陆续续来了很多顾客,当得知没有麻辣酱后转身而去,嘀咕道:“来一趟就是为了这个酱,真是白忙活一场。”

这句话点醒了陶华碧,也让她意识到,原来亲手酿的麻辣酱竟然如此受欢迎。此后,她把买辣椒当做店里营业的关键,风雨无阻。

另外,陶华碧继续发展自己的潜力,经过几年时间的反复研究试制,终于制作出风味独特的麻辣酱,受到顾客的强烈追捧,甚至有人到店后不点凉粉,只买了麻辣酱走。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对于陶华碧而言,虽然麻辣酱是一笔稳定收入,但凉面和凉粉的销售却日益下滑,甚至出现了滞销的情况,这让她有些郁闷:明明自家店是卖主食的,怎么成了卖酱的呢?

更让陶华碧感到惊讶的是,周围几家原先就销量不错的凉粉店,竟然买了自己的麻辣酱,独具特色的凉粉加上风味十足的酱,令人流连忘返,顾客也逐渐增多。

此时的她并未意识到麻辣酱背后的巨大商机,只是觉得以后不能再单独卖酱,而是搭配自家主食一同售卖。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左一陶华碧

要知道,小店经营的客流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不会再上升,且大部分都是周边地区的顾客,甚至连市都出不了,这也就意味着陶华碧的收入有限,长此以往成不了大气候。

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了整个神州大地,各省各市都宣扬“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口号。陶华碧所在区的街道办工作人员发现了她的自制麻辣酱的发展前景,劝说她创业建辣酱厂,进行大规模生产。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但是,这些对于才疏学浅的陶华碧而言,是从未尝试过的冒险行为,她不敢拿全家赖以生计的小店做赌注,而且,如果让她闭店的话,那周围的学生便跟以前一样,再没有地方吃饭了,

陶华碧思来想去,委婉拒绝了街道办的好意。

难道“老干妈”的发展之路真的就止步于此了吗?以现在的结果来看,当然不是。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虽然陶华碧不同意,但建厂一事已经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只需要一点点推动力。

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沟通无效后并未放弃,而是找到陶华碧资助的学生以及人中麻辣酱的左邻右舍一同劝说。

“‘干妈’,你做的麻辣酱这么好吃,窝在这小地方赚不了钱,不如建厂,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能尝到这样的美味。”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左二陶华碧

听到学生们的劝说,陶华碧仍旧没有答应,说:“我要是走了,谁给你们做饭啊?要是买饭的话,肯定又要花钱。”

这时,邻家店的老板站出来说话:“你就放心大胆地干吧,我们这些小店管这群孩子吃饭,不过有个不情之请,要是能送点麻辣酱给我们,那再好不过了。”

陶华碧点点头,哽咽地说:“当然可以,他们能有个吃饭的好去处,我也就放心了。”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图源网络

1996年9月,陶华碧关上了经营多年的餐馆,在门前注视着那块“实惠餐馆”的招牌时,她在心中立誓:要将真正优惠实惠的品位辣酱带给每一个人。这背后有对下半年的期盼,也有上半年的艰辛感受。

“老干妈”的创立与辉煌

1947年,陶华碧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山村,喜添丁本来是件开心事儿,但对于重男轻女的陶家父母而言,这第8个女儿与“累赘”无异。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图源网络

因此,陶华碧的童年几乎没有得到过多少亲情,没上个几天学,勉强识几个字,而这也为她建辣酱厂之处增添了很多麻烦。

因为原生家庭的穷苦,她从小就学着干活,家里家外忙来忙去,但仍旧得不到父母的好脸色。

陶华碧20岁时,陶家父母便四处张罗着婚事,希望她能早日出嫁,省去家里一口粮。在媒人的介绍下,她与当地一名地质普查员相识。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图源网络

两人算不上情投意合,更多的是相伴余生的踏实。

可是,婚后的日子并非陶华碧想象得那么容易。

没过多久,陶华碧的丈夫染病,需要药物维持治疗,但医疗费却是一笔很好的开销。她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开始买豆腐,起早贪黑地起床磨豆子,早早地走街串巷兜卖,十分辛苦。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后来,陶华碧的两个儿子出生,家里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压垮了她的肩膀,为了节省开支,才研究出那瓶麻辣酱。

谁也没想到,这竟然会为陶华碧的事业添一把火。但是,中间的过程却忐忑曲折。

一天,陶华碧正在周围的村子里挑着豆腐担子,突然自家邻居气喘吁吁地赶来,大喊道:“快别卖了,你家那位出事了。”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她一个趔趄,差点站不稳,等着急赶回家后,丈夫已经奄奄一息,没一会儿就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眼看着两个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陶华碧担心卖豆腐的钱承担不起学费,便利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积蓄,开了一家餐馆。

那时候的她只是为了生存,才不得已走上“谋生计”的道路,而后来建厂创业,才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但万事开头难,辣酱厂的经营很快就碰了壁。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图源网络

刚开始,陶华碧打着“老干妈”麻辣酱的招牌向惠安市当地的凉粉店进行销售,因为早些年名声在外,所以凉粉店纷纷愿意进购。

可是,工厂的产量虽小,但各种各样的凉粉店还是消化不了。无奈之下,她只能把目光转向各大零售店,希望能像酱醋之类的调味品直接销售给普通百姓。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图源网络

说得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首先是知名度的问题,再就是供销渠道,这两者该如何进行,让陶华碧伤透了脑筋。

不懂任何营销策略的她,想起了当初走街串巷卖豆腐的经历。决定背着一包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店以及各处食堂进行试销,得到一致好评。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图源网络

当时,除了川渝湘贵等地,喜欢“辣味”的地区并不多,但随着省份之前的贸易往来及经济交流,北方地区及南方地区也开始尝试不同于本地的辣味特色,而“老干妈”正好赶上了风口,开始销往全国。

值得一提的是,陶华碧不断对最初的麻辣酱进行改变,原料依旧采用贵州本地的辣椒,但又加入了豆豉等其他佐料,最后形成了各种风味的豆豉酱。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图源网络

这也是“老干妈”受到热烈追捧的原因。在那个吃不起肉菜的年代,能馒头蘸着“老干妈”吃,对于每个人拼搏在外的上班族来说,是难得的奢华。

另外,陶华碧作为农民企业家,深知员工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她把员工当亲人,不仅亲自为员工举办生日宴会等关怀活动,还会给出很多优厚的福利待遇。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小到保安和流水线工人,大到管理层的经理和大的合作商,陶华碧几乎一见面就能喊出对方的名字,这足以看出她的细心和责任心。

因此,“老干妈”才从小小的厂子,一步步发展到如今的大企业。这背后不仅有吸引消费者的产品,更有员工们死心塌地的工作。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图源网络

但是,就在各大企业纷纷走上融资上市的道路时,陶华碧却表现出坚决的态度:任何情况下,“老干妈”都不会上市。即便在日销量超200万瓶豆豉酱时,也始终没有动摇过分毫。

不仅如此,在“老干妈”几经沉浮的过程中,她从未向银行或者政府借贷,即便是融资集团亲自登门送钱,她也坚定地拒绝了。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有人笑话陶华碧,说:“小农思想,目光短浅,成不了大事。”

但她却说:“我们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实实在在地做,才会长长久久地活下去。”她始终秉持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生意原则。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事实证明,陶华碧的做法非常正确,与其把自己逼到绝境,不如游刃有余地在商海里跋涉。没有后顾之忧,只有向前看的拼搏。

然而,她精心打造出来的“老干妈”盛世,却被两个儿子抹上了污点。

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时

在陶华碧一步步将“老干妈”做大做强的同时,两个儿子也成为了她的左膀右臂,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职位。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图源网络

2014年,“老干妈”投资人信息变更,陶华碧将仅剩的1%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了二儿子李妙行。此后,二儿子李妙行占股51%,而大儿子李贵山则手握49%的股权。

对于“老干妈”来说,李妙行成为陶华碧后第二具有话语权的实际控制人的,而他的经营理念与母亲的完全不同。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因为贵州本地的辣椒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收购价格也相应上涨。李妙行为了节省成本,不顾反对地采用相对便宜的河南辣椒。

原材料的不同,致使口味上的变化,很多坚守“老干妈”的消费者惊呼:“口味越来越差,没有辣椒的香味。”随之而来的则是销量的下滑。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图源网络

另外,李妙行并未延续陶华碧善待员工的做法,导致管理层发生变动。市面上不断有盗版“老干妈”的出现,让陶华碧一度为“打击盗版”辛苦奔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儿子李贵山虽然是最早和母亲陶华碧一同经营“老干妈”,但他对资本投资却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

可是,由于李贵山与合作伙伴的分歧,导致资金链断裂。由于地皮上的房子无法按时交房,他陷入到众多合同纠纷中,还因此遭到了投诉,让“老干妈”的名誉也跟着受损。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陶华碧

两个儿子造成的破败局面,只能由母亲陶华碧亲自出来收场。她先是重新换回贵州本地的辣椒原料,并且在“老干妈还是原来的味道”上投入了大量宣传,慢慢地挽回了即将流失的消费者。

另外,陶华碧打破从不接受采访的惯例,亲自为“李贵山造成的烂尾楼与‘老干妈’无关”作出回应。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图源网络

终于,在一系列的措施下,老干妈渐渐恢复了原来的荣耀。可是,如今的陶华碧年近八旬,企业终究还是要交到两个儿子手中。

至于老干妈的未来会是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希望两人都能延续母亲陶华碧的传统,将老干妈推向更加鼎盛的发展时期。

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图源网络

对于陶华碧而言,以一己之力将企业做到如今的盛大规模,可以称得上商界的奇迹,也完成了当初的使命。于她而言,不该有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儿子   豆豉   烂尾楼   辣酱   凉粉   销量   麻辣   辣椒   招牌   餐馆   两个   网络   企业   陶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