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一半是现实(真实),另一半是迷(虚无)

人在濒临死亡究竟是什么状态?有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在那个阶段时刻或阶段中,人会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顾,有将近一半的人会自身形象身体正在脱离自己的躯体,渐渐游离到空中。

身体分为两个:一个躺在床上,犹如空壳;而另一个是自己的身形,它比空气还轻,飘在空中,高度逐渐上升。感觉非常舒适,甚至还会有一种温暖、幸福之感。


人生的一半是现实(真实),另一半是迷(虚无)

网图1

约有近1/3的人会感到自己正在穿过坑道或隧道样空间被挤压的奇特感受;还有约1/4的人会遇到自己曾经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一般为过时的亲人,或者是仍然在世的熟人,感觉就像久别重逢的开心团聚。


某位精神病学专家曾描述过自己濒死时的亲身经历:“我感到自己飞在天花板上,飘飘荡荡。有一个躯体(我的)躺在床上,我清楚地感受到了他的脉搏和呼吸。”


哲学家和医学博士雷蒙德•穆迪曾写过一本名为《生命后的生命》的书。是他第一次把这种现象称为人都“濒死体验”。他认为濒死体验是人在弥留之际因为恐惧死亡而产生的一种现代科学未发掘的奇特现象。濒死体验的理论在科学研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记忆究竟是什么?意识又究竟是什么?人能够记忆自己诞生的经历吗?人在濒死时时候想些什么?人在临床死亡后还会有记忆吗?身躯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细胞不断变化而人的脸庞却能保持原貌?人体中的气是什么?现实又是什么?


以上诸多问题都是穆迪博士在这本书里提出来的。


我想几乎没有人不会偶尔想到有关死亡以及死后将要去往哪里的问题。这很正常,因为死与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去面对和亲历的事。众所周知,生即是死的起点,那么死又意味着什么吗?它能否成为另一个起点?即便是科学也不能给出绝对令人信服的解答。


人生的一半是现实(真实),另一半是迷(虚无)

网图2

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讲过,我的一位远亲(我应该叫她三奶奶)有一天上午从地里干活回来给家人做午饭,突然感觉身体极度不适,一杯水还没喝完便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中午家人陆续回来后看到她整个人瘫在椅子上,面容安详。家人以为她太累了,没去叫醒她。


午饭弄好了,家人去叫她吃饭,三奶奶毫无反应。再去试她的鼻息,没有。于是家人开始慌乱,一边喊人去找大夫,一边呼天抢地地嚎啕大哭。在一片嘈杂声中,三奶奶慢悠悠地睁开眼睛,若无其事地看了大家一眼,嗔怪道:


“都嚎个啥呢?谁家死人了?人家刚穿过村西头那片柳树林子,正站在小河当央,就看到对岸那花儿开得那个旺啊!一辈子没见过那么多,那么漂亮的花儿:有的大如撑开的雨伞,有的像苞米秸子那么高,有的还会走路,一颤一颤的。还有那群小绵羊,那个白啊!比天上的云还白呢。俺差一步就上了岸,竟叫你们这鬼哭狼嚎地给俺咯喽(打扰的意思)醒了。咳 ”


说完话,三奶奶起身便往厨房走去。屋子里倏然静下来,大家只剩面面相觑了。


早几年,我的一个中年同事刘先生因病垂危。弥留之际,他的家人问他好有什么心愿。但是令所有在场的人料想不到的是,同事竟然说出了一个没人知道的女人的名字!只听他气若游丝地说道:“我想见某某某!”


某某某是谁?幸好守在他病榻前的另一位同事知道并告诉了大家:她是二十年前刘先生带过的一个女徒弟,当时大学刚毕业被分配到他所在地科室里实习,现在仍然在刘先生公司所隶属的集团里供职。很快,有人驱车把她接来了医院。刘先生非常宽慰地望着曾经的徒弟,什么话也没说,随后闭上了眼睛…


直到现在,我还是经常会想起这两件小事,但以我有限的知识的确无法想明白其中的一些令我感到困惑的东西。三奶奶真的去那边走过一遭吗?那些花朵、绵阳多于她是真实的吗?我的同事为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想见的既不是亲朋也不是好友,而是一位跟他学过徒而后几乎都没怎么见过面的一个女人呢?莫非刘先生在弥留之际真的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


人生的一半是真实,另一半是迷。我只能这样认为了。


人生的一半是现实(真实),另一半是迷(虚无)

网图3


(本文前半部分的一些资料来自《惊魂的谜团》一书,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奇特   弥留之际   徒弟   虚无   奶奶   家人   同事   现实   身体   记忆   真实   感觉   生命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