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时,为何对一口大铁锅格外感兴趣?

01

1961年4月9日清晨,太阳循着它亘古不变的轨迹,缓缓从东方升起。瞬间,温暖的阳光洒照在三湘大地上,湘潭韶山冲也沐浴在这明净、美好的春光之中。

毛主席故居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工作岗位,准备迎接那些前来瞻仰和参观主席故居的游客。

这时,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从公路上飞驰而来。车停稳后,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从车上走下来,大步朝毛主席故居走来。

在当时的农村,吉普车还是稀罕物,能乘坐吉普车的,必定不是普通游客。工作人员虽然知道来者身份不一般,但定睛细看之后还是吃了一惊:这位老人竟是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

1961年,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时,为何对一口大铁锅格外感兴趣?

工作人员欣喜不已,高兴地喊道:“刘主席来啦!刘主席来啦!”

刘少奇是今天的第一位参观者。只见他大步跨过毛主席故居的门槛,来到堂屋,仔细地参观主席故居陈列的每一件什物,还时不时地问身旁的解说员:“这件东西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的复制品?”遇到感兴趣的物品,他还要亲手摸一摸。

参观到厨房时,刘少奇似乎对这里格外地感兴趣,也难怪,刘少奇的家乡——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离韶山只有三十多公里,两地的建筑风格一致,毛刘两家的房屋结构也差不多,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时,看到这些熟悉的家什,也许是想起了自己的旧居。

在厨房里,刘少奇把目光定格在灶台上,仔细地端详着毛主席家的大锅台,然后他伸出手,将锅台上的大锅盖揭了起来,神情专注地看着那口既大又深的铁锅。

身为北方人的王光美看到这口大铁锅有点惊讶:“这口锅居然这么大?”

1961年,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时,为何对一口大铁锅格外感兴趣?

刘少奇没有马上回答王光美的话,一会儿之后,他才像是自由自语地说道:“毛主席家当年可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啊!”

刘少奇说这句话时,声音不大,但在场的人都听得很清楚。听到刘少奇这么说,大家顿时都沉默了,在心中默默地琢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当年毛主席还在上屋场居住时,毛家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大家庭,可如今……那口大锅还在,而当年围在锅边的那些人,大多都为革命牺牲了。

原来,刘少奇看到这口大铁锅,不禁想起了毛主席一家为了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可谓是满门忠烈。

从厨房出来后,刘少奇又参观了毛主席父母的卧室,毛主席和杨开慧以及岸英、岸青当年的卧室,还有毛泽民、毛泽覃和毛泽建等人的卧室。

这一间间的卧室,恰好印证了刘少奇刚才的那句“毛主席家当年可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


02

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带着儿子毛贻昌从祖居的东茅塘搬到了上屋场,从此,这座只有五间半茅草屋的房子便成了后来的“毛主席故居”。

1961年,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时,为何对一口大铁锅格外感兴趣?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上屋场。随着新生命的到来,这个原本只有三口人(毛恩普、毛贻昌、文七妹)的家庭逐渐开始热闹起来。

三年后,毛泽民出生,上屋场变成了五口之家。

毛泽东11岁那年,他的祖父毛恩普去世。一年后,他的弟弟毛泽覃出生,又过了几年,17岁的毛泽民完婚,9岁的菊妹子也来到毛家,成为毛贻昌文七妹的养女,上屋场变成了一个拥有七口人的大家庭。(1907年,父母曾为毛泽东娶过一个妻子罗氏,罗氏在毛家生活了3年左右)

家中人口多了,房子也不够住了,当时家境也宽裕了起来,毛贻昌便将家中的五间半茅屋改建成了瓦房,厨房里也新添了一口大铁锅。

此时的上屋场,在当地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家庭——除了几位主人外,在家中吃饭的还有雇佣的几名长工、短工。每到吃饭时间,做饭的厨房和用餐的横屋都格外地热闹。

不过,上屋场的热闹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1919年10月5日,勤俭一世、操劳一生的文七妹病逝。仅仅3个多月后,还未走出丧妻之痛的毛贻昌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1961年,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时,为何对一口大铁锅格外感兴趣?

此时,毛泽东带着弟弟毛泽覃在外求学以及从事革命活动,菊妹子在肖家当童养媳,上屋场只剩下了毛泽民和王淑兰夫妇,显得异常冷清。

1921年2月上旬,28岁的毛泽东和弟弟毛泽覃回韶山上屋场过春节,这是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后第一次回乡。这次回韶山,毛泽东想把弟弟妹妹都带出去参加革命。

此时正值冬春之际,韶山仍然非常湿冷。正月初八这天,是已经过世的文七妹的生日。晚饭过后,全家人围坐在厨房的火塘边,边烤火边拉着家常。

毛泽东先是给大家讲起了外面正在发生的事情,接着开始劝说毛泽民:“这几年,润莲夫妇在家受苦了,现在爹娘都死了,我的意思是,田,我们不作了,这个家,我们也不要了,把屋里收拾一下,我们都走!”

这一席话让毛泽民和王淑兰惊讶不已:“不作田,我们吃什么?这个家,可是父母留下来的家产,也都不要了?”

毛泽东说:“泽民可以到我做事的学校里找份工作,能一边做事,还能一边读书,四嫂你就帮泽民照顾好家庭。至于这个家嘛,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小家,不能只顾着自己有饭吃,要使全国人民都有饭吃,怎么才能办得到呢?就是走出去干革命,这叫‘舍小家,为大家’。”

在大哥毛泽东的耐心劝导下,毛泽民夫妇同意离开韶山去长沙。

而从小吃尽了苦的菊妹子不等毛泽东问起,主动提出:“大哥,我也跟你去!只要不让我回肖家,干什么都行。”

毛泽东看着不到16岁的菊妹子,十分欣赏她的果敢,高兴地说:“好啊,一起跟我走,去读书,去干革命!”

1961年,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时,为何对一口大铁锅格外感兴趣?

在炉火燃烧得旺旺的火塘旁边,上屋场的五个年轻人越谈越兴奋,似乎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就这样,在大哥毛泽东的开导和引领下,毛家兄妹下定决心舍家为国,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艰难和牺牲却又充满希望和光明的道路

十多天后,毛家兄弟姐妹相继离开老屋,一时间,热闹无比的上屋场沉寂下来。而留在厨房里的那口大铁锅,在见证了毛家兄妹的围炉夜话后,没有了主人为它擦洗,渐渐地落满了尘土。


03

1925年2月,韶山冲春寒料峭,而上屋场却迎来了它久违的热闹——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儿子岸英和岸青以及弟弟毛泽民,弟媳王淑兰回来了!

毛泽东这次回韶山,是借着“养病”的名义来开展农民运动的。四年前搬离上屋场时,毛泽东兄弟免除了欠债乡亲的债务,又将家里的田地和耕牛免费送给贫苦的乡亲,韶山冲的乡亲们无不感激毛家人。

如今,韶山冲的乡亲们听说毛家兄弟回来了,都三五成群地涌向上屋场去看望他们,而韶山的几个党员和一些革命积极性高的群众,更是一有时间就到上屋场来串门,听毛泽东讲当今的形势,讲革命道理。

通过和乡亲们以及党员们谈话,毛泽东深深地感到:贫苦农民中蕴藏着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没有他们,中国革命是难以成功的。

此后的几个月,毛泽东和杨开慧、毛福轩等党员深入到群众中去,一方面作调查,一方面宣传群众起来斗争。他们一户一户地走访,动员贫苦农民起来和土豪劣绅、地主老财作斗争,打倒那些剥削和压迫他们的土豪劣绅。

1961年,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时,为何对一口大铁锅格外感兴趣?

为了总结经验、统一思想,更好地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韶山,毛泽东时常和党员以及积极分子在上屋场开会。在一个个夜深人静的春夜里,上屋场的桐油灯吐着黄灿灿的火苗,毛泽东、杨开慧和一群充满革命激情的年轻人热烈而又低声地讨论着……

就在这跳动的火苗中,韶山陆续办起了20多所农民夜校;韶山周边20多个乡成立了秘密农会,发展了数千名会员;毛泽东亲自创建了他在农村的第一个共产党基层组织——中共韶山特别党支部。

那半年里,上屋场是热闹的,是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而那口已经休息了四年之久的大铁锅,再一次默默上阵,为它的主人们和乡亲们带来了一锅锅热气腾腾的饭菜。

1925年8月末,因为韶山冲的几个劣绅告密,湖南军阀赵恒惕派兵到韶山抓捕毛泽东,幸得开明绅士郭麓宾及时报信,毛泽东只身匆匆离开韶山,前往广州。

为了防止心狠手辣的军阀因抓不到毛泽东而报复他的家人,在毛泽东走后不久,杨开慧也带着两个儿子趁着夜色悄悄地离开了韶山。

就这样,上屋场再次沉寂,大铁锅也又一次完成了它的使命。

1961年,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时,为何对一口大铁锅格外感兴趣?


04

革命的前途虽然光明,但道路却异常曲折。在几十年的革命岁月中,上屋场那个曾经“人丁兴旺的大家庭”一共牺牲了六位主人,是真正的“满门忠烈”。

毛家第一个牺牲的是兄妹四人中年纪最小的毛泽建。虽然泽建只是父母过继的女儿,但毛家三兄弟从来都是像对亲妹妹一样对泽建。

毛泽建投身革命后,在丈夫陈芬的老家耒阳从事革命活动,湘南起义后,担任耒阳县游击队队长。1929年8月,不幸被捕的毛泽建在受尽酷刑拷打后,被敌人杀害在湖南衡山马庙坪,年仅24岁。

短短一年之后,上屋场的另一位年轻的女主人杨开慧也被敌人杀害。这位共产党最早期的优秀女党员,始终追随丈夫,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中坚持地下斗争三年多,最后倒在敌人的枪口下。

1961年,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时,为何对一口大铁锅格外感兴趣?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毛泽覃留在江西苏区打游击,这里条件极为艰苦,留守的红军战士们常年转战在崇山峻岭之间。1935年4月,毛泽覃率领的游击队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们撤退,毛泽覃在双腿中弹的情况下,坚持和敌人战斗,最后英勇牺牲。

作为忠厚老实、勤俭持家的次子,毛泽民是毛家三兄弟中在上屋场居住时间最久的。参加革命后,毛泽民继续发挥他勤俭持家的专长,先后担任闽粤赣军区经济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中华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新疆财政厅长等职。

1942年,投靠了蒋介石的新疆督办盛世才逮捕了毛泽民等共产党员,逼他脱离共产党,交出共产党的组织。毛泽民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最后被敌人秘密杀害。

在毛家第三代中,在上屋场居住过最长时间的是毛楚雄,父亲毛泽覃牺牲后,他和外婆周陈轩、母亲周文楠在老家上屋场居住了整整八年(1937年—1945年)。然而,上屋场的这位新一代主人,在离开它仅仅一年之后,就不幸牺牲了——1946年8月,毛楚雄在赴西安和国民党谈判中被扣留,随即被秘密杀害。

作为毛家第三代中年龄最大者,毛岸英只在童年的时候随父母在上屋场住过短短的半年时间,1950年他再一次来到韶山,代表父亲毛主席回乡探亲。不久后,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决定抗美援朝,身为领袖之子的毛岸英毅然请缨,走上了朝鲜战场,最后壮烈牺牲在战火之中。

1961年,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时,为何对一口大铁锅格外感兴趣?

如果不是为了革命,那个曾经热闹无比的大家庭,或许也会如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家庭一样,越来越人丁兴旺。

如果不是生活在革命年代,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又怎么会如此短暂?

上屋场的这6位主人,用他们年轻的生命,用他们的热血,谱写着一首首悲壮激昂的英雄之歌!

尾声

如今,人们在韶山毛主席故居的厨房中,依然能看到那口刘少奇当年为之感慨的大铁锅。

这口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铁锅,见证了韶山冲上屋场所有的热闹和冷清。

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向每一个来到上屋场参观的游客,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铁锅   故居   韶山   乡亲   大家庭   牺牲   热闹   主人   厨房   时间   刘少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