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观荷花(随笔)

西域观荷花

文图/周基成

西域观荷花(随笔)


仲夏时节,阳光之下,热风拂面。站在这几亩荷塘边,观赏荷塘盛开的荷花。粉红的、雪白的荷花,有的开得灿烂,有的还是花蕾。微风带着热浪轻拂着池塘,荷花在微风中,摇曳如娇羞的少女。美得让人动容。

西域观荷花(随笔)


一瞬间,我恍如置身江南。只有江南才有这“十里荷花”。在这旷远的西部边塞,也有江南景观,着实让人又惊又喜。

西域观荷花(随笔)


据了解,近年来,新疆开始引种荷花,用于观赏。比较大的荷塘,有博斯腾湖、五家渠青格达湖,还有就我观看的这处一一米泉三道坝子。

西域观荷花(随笔)


荷塘的主人,是一位四川人。他告诉我,看荷花,最好是早晨,太阳刚刚露头,荷花在晨光中,开得最好,午时,阳光炙热,荷花就会慢慢收缩卷起。花容失色。说到怎么想起来种几塘荷花,瘦黑的四川人,乐哈哈地说,我也喜欢荷花。没想到种成功了。

西域观荷花(随笔)

看荷花的人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池塘边满是人。有一个少女,还摆出各种姿势,供大家拍照,自己也好开心。

西域观荷花(随笔)


荷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又名莲花,还叫水芙蓉。最早读到咏荷诗,应该是汉乐府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了。

西域观荷花(随笔)


对凡夫俗子来说,荷实用性最高。荷花败后,长出莲蓬,结出莲子,根是莲藕,都是食用的佳品,近年来,田田荷叶也做成荷叶茶,败火通便减肥,很是见效。

西域观荷花(随笔)


对文人墨客来说,荷花清新脱俗,更具欣赏价值,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作的《爱莲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几乎人人能背诵。“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简直就是洁身自好的清廉知识分子的写照。历代文人推崇。

西域观荷花(随笔)


说到周敦颐老前辈,我还要多说几句话。小时候,我们周家无论新房旧房,都会在客厅的正面墙上,书写上:“濂溪堂”三个大字。小时候,不知何故。大人也不知道,只是说,祖辈传下来。是对祖先的敬重。后来读书了,知道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濂溪堂”,不就是指“濂溪的堂屋吗”。有一次翻读我们周姓一宗的家谱,发现周敦颐老先生在上。说实话,我对家谱也是不太信的,因为上逆追到周文王、周武王,甚至周瑜。大凡周姓出的帝王将相,文人大雅都在其上。但一辈辈传下的习俗,又让人感到可信度大。如此说,周敦颐老前辈,或许是我们周氏一宗的祖上!怪不得,我对巜爱莲说》也是如此的喜欢,至今还可倒背如流。

西域观荷花(随笔)


荷花之美,不仅在盛开之时,就是残荷,也有人喜欢得不得了,有不少画家,专门画残荷。如画家冷军的《百残图》,画残荷成一家。还有一些摄影家,也对残荷情有独钟,他们的镜头下,残荷一样风姿绰约。西安摄影师樊炎峰就特别偏爱拍摄残荷,一幅有残荷之美》,意象万千。也有诗人,偏好写残荷的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秋荷听雨声”,“山池八月污泥竭,犹有残荷几瓣红”,“残荷枯叶立寒塘”。即使已败成残荷,荷茎也犹有一身傲骨,这也就是人们喜爱荷花理由。

西域观荷花(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周敦颐   米泉   西域   莲叶   家谱   老前辈   江南   荷塘   文人   画家   随笔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