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琛 探秘锡矿山忆苦窿

探秘锡矿山忆苦窿


作者:刘宇琛


刘宇琛 探秘锡矿山忆苦窿

前些日子,我有幸与冷水江市作协一起去锡矿山采风,去揭一揭家乡的神秘面纱。

到了目的地,眼前之景使我为之一振:轻纱似的雾在苍翠的绿叶中环绕,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切都变得朦胧了,白了,淡了,缥渺得让人心旷神怡。


抬步上楼,楼梯周围尽是生机盎然,或是一条小藤蔓探头,或是一只绿叶摆手,我天真的想着:那时的矿工应该幸福吧。


穿过一片片写满故事的岩石,迈步进矿洞,四周却突然阴暗了。幽暗的矿道,滴滴的水声和斑驳的岩石尽显了历史的沧桑。进哥声情并茂地讲着这里的故事。一声一调,抑扬顿挫。揭开了这里神秘的面纱。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为谋生而拼命的矿工…众人表情都随他的讲述而变化着。


刘宇琛 探秘锡矿山忆苦窿

听着听着,我突然觉得我那天真的想法在这残酷事实面前不堪一击,矮小的矿洞,道路边的深渊…这是我们后辈难以体会的痛。

我愣住了,呆呆站在了原地,久久不能释怀。抬手摸了摸头顶斑驳的岩石——他们,或许见证着那一代的历史。但即使有千言万语,也只能埋在沉默的土里。手与岩石触碰的那一刹那,我仿佛站在了矿工们还有温度的脚印上,他们为了存活而把命都豁出去了。回头想想今天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呢?


大部队还在往前进,我艰难的迈着一个又一个的台阶,衣服也有些湿了。我们不由得叹息矿工的艰难。进哥却又摇了摇头,告诉我们,这楼梯是现在新修的,那时候满地都是碎石,矿工若要行走,只得弯腰弓背,趴在地上,咬着一盏煤油灯,驮着100多斤的矿,蹒跚地爬着。相传在那时,得矽肺病的就有几万人。我又一次把手紧贴在岩石上,感受着历史的气息。

刘宇琛 探秘锡矿山忆苦窿


往前迈几步,一个转角处。那里是一个简陋的舞台,以前人们在这里演绎着矿工们的艰苦生活。进哥告诉我们,那时这里的参观人次达到惊人的40万。只见进哥迈步上前,跳到一块岩石上。挥一挥手,深情地为我们唱起了那时的《锡矿山民歌》:养崽喃——莫上 锡矿山——上山那个容易——下山那个难。歌声回荡在矿洞里,久久没有散去……这首歌浓缩着那个时代矿工的艰苦岁月。情到深处,我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部队继续向前进,周围安静的可怕,只听见我们“扑通,扑通”的心跳声。或许,这是对矿工们的一种敬畏吧。


一个小女孩活蹦乱跳的冲到了最前面。从嘴里吐出一些天真的话,她的可爱与这里格格不入。是呀,矿工们的艰辛,哪是我们这些后辈仅通过三言两语就能感同身受的呢?


转角处,乌云把揉碎的阳光洒了进来。真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样快步走过去,等候我们已久的新鲜空气迫不及待地冲过来紧紧拥抱着我们,我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仿佛重获新生。可回过头来望了望身后的矿洞,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追他乡梦时,怎能忘记故土的渊远历史?故乡的文化,等着我们去领略;故乡的历史,等着我们去发掘;故乡的面纱,等待着我们去揭开……


刘宇琛 探秘锡矿山忆苦窿

刘宇琛 探秘锡矿山忆苦窿

主编:李一红 男 汉族,湖南省冷水江市铎山镇石湾村人, 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会员。自幼酷爱文学,写诗歌纯属业余爱好,属于自娱自乐之类,坚守自己的人生格言: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在诗歌中寻找自己梦中的伊甸园。2010年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一片红叶》,2016年出版诗集《一泓清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锡矿   冷水江市   绿叶   大口   转角处   湖南省   矿工   岩石   面纱   历史   刘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