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天命,我才明白:年轻人过早顺风顺水、万事如意,未必是好事

活过了五十多岁,已知天命,我越发感觉,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中,过早迎来顺风顺水、万事如意的理想境遇,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的环境和待遇,极易让人变成温水中的一只蛙,使你逐渐丧失斗志、不思进取、丢失理想,最终在默默无闻和心安理得中,耗散了自己的青春与激情。

一、任何人的春风得意都不会持续一辈子

1985年7月,我从承德农校毕业后,就在家里等分配,觊觎着能等到县农业局,或其他县直单位通知我上班的消息。不想,由于朝中无人,外加自己老实顺从,我乖乖地服从了县教育局的分配,到我县一所农中,教学生种玉米和种花生。从此,我走上讲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尽管学校是培养人的一片净土,但在这片净土中,时不时也会出现一块儿僻壤。入职后,我越发感觉,只会一门心思低头备课、认真上课,即便你爱生如子,但却疏远领导,不会溜须拍马,不会表现自己,不善于表现自己,这样的好老师,能够赢得学生的爱戴,但却不得领导的待见,评职称和评优,也基本与这样的老师无关。此类现象,即便是现在的各类学校中,也会都有发生的。

已知天命,我才明白:年轻人过早顺风顺水、万事如意,未必是好事

如今这所学校的教学楼早已人去楼空。红圈标记处就是我们的办公室,在这间办公室里,我工作了9年。

1993年秋季开学,我所在的学校新分配来一名刘姓语文教师,此人非常不一般,很会来事,很会处世。但凡他稍微有个头疼脑热来学校上课时,校长马上就会知道他是带病到校的,而且在大会小会上表扬此人带病坚持工作,值得大家学习。

与其同一办公室的我们也是为此生疑,难道他和校长有心里感应,他咳嗽一声,校长就能听得见吗。正当大家纳闷时,答案却被我找出来了。

一次,我在校长办公室与校长谈论班级工作时,此人手端茶杯推门而入:“校长,我们办公室没有开水了,再到您这里倒点开水,我吃点感冒药,又感冒了……”说话的语气让人感觉已经病入膏肓了。我心想,不对啊,我才打的三暖壶开水,怎么一会就没有了呢。我转念又一想,哦,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此人深受领导待见,在教学中却有些肆无忌惮。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敢打学生,而且就打女生,而且专打女生的胸部。把女生叫到办公室,女生背对墙,他面对女生,突然出手,就打在女生胸部,那是真下手打呀,把女生打得后背直撞墙。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心疼女生,每每遇到他打女生时,我都要向前力劝和阻拦……有个叫司珍菊的女生,被他怼胸时,女生脸上那刚直不阿的表情和神态,现在,我还可历历在目。

任正非曾经说过:要警惕不会做事却会处世的人受到重用。因为他们贡献不了价值,所以才更需要经营好“关系”,他们更会看别人的脸色,更喜欢揣摩别人,投其所好。机关事业单位里,不乏这样的人,学校里估计这样的人也会有不少的。

1999年秋季,我离开这所学校,到北师大读研时,他还在这所学校里教授语文。据说后来不到几年,他就被调到他们村所在的小学教语文去了。后来听说在小学教了不到二年时间,学校就将此人安排到了门卫,负责看护学校大门。手捧大专学历,又是科班出身,曾经领导眼中的红人,最后却轮到给学校看大门,是能力不行,还是师德不好?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大家自有评判。

二、从1990年到1999年,我的年终考评始终是“合格”,甚至有一年是“基本合格”

从1990年到1999年,我在这所学校里工作了九年,期间,我主教化学,常年担任班主任,教学之余,针对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我不断总结归纳,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包装批评》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中考化学实验加试成绩,几次全县排名第一名。但是,即便就是这样的成绩,每年的年终考评,我依然不是优秀。甚至有一年,领导竟然给了我一个“基本合格”。

领导你可以认为我基本合格,但是,我自己不能承认我是“基本合格”的教师,我坚决认为,我在学生心目不但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如果我在年度考核表中签了“同意”二字,岂不是自己承认自己是“基本合格”教师了吗?所以,在那一年的年度考核表中,我坚决没有签字!

那几年的年终评优,都是中心校校长,将两个中学的校长和几个小学的校长召集到中心校,趁夜深人静、三更半夜,这些校领导在中心校反复“研究”,如何私分优秀名额,等他们私分完了,名额也就所剩无几了;然后这些所剩无几的名额,再被他们安排给自己的亲信和好友。因此,当你只会认真工作、不会溜须拍马时,一切荣誉是不会光顾到你的头上的。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年的年度考核,我依然是“合格”。面对年度考核表中的“合格”二字,回想自己几年来的辛苦付出,我的内心陡然充满了极度的愤慨。本想找领导去理论,但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领导密谋决策的事,岂能因你的理论而随便更改。前去理论争辩,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落得打不着狐狸,惹得一身骚的烦恼。我的忍耐性格再一次让我忍气吞声,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度的。于是,我拿起毛笔,集中我所有的愤慨和怒火,在考评表里重重地写上了“很同意”三个字,后面还用了感叹号。

可以想象,在中心校校长在我签字栏的下一栏中,签上“同意上述意见”字样时,他的内心可能越发认为“此人不可救药”了。从此,优秀便越发疏远了我,直到我离开那所学校,我都没能混出个“优秀”的样子。

已知天命,我才明白:年轻人过早顺风顺水、万事如意,未必是好事

我的1997年年度考核表

三、我带着青春与激情走进那所学校,最后又带着梦想与追求离开了那所学校

从1990年的25岁,到1999年的34岁,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最火热的激情,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了那所学校,奉献给了那所学校里的学生。我得到的回报除了每月几百元的工资,还有学生对我“王老师”“王老师”的亲切称呼以外,几乎再无任何东西。这既让我心酸,但也让我欣慰。我经常想,如果没有自己年轻时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我是不是就此跟随那所学校自生自灭了,是不是就不会有带着梦想与追求离开那所学校的决心和行动,也不会有后来的后来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当庆幸自己年轻时的境遇。

1999年9月,我打点行囊,阔别我的儿子和我的媳妇,从一所乡镇中学出发,来到国内师范教育顶级学府——北京师范大学读研。读研期间,我英语免修,我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师身份和经验,做家教,以补贴家用和自己的生活费。

2001年7月 ,研究生毕业后,得到贵人引荐,我入职了国内龙头教育出版单位,实现从教书育人到出版育人的逆袭。入职教育出版社后,我充分发挥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继续踏实工作、勤勉进取,曾经几次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工作之余,我不断思考研究,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二十多篇,今年我将继续向正高职称发起冲击。

已知天命,我才明白:年轻人过早顺风顺水、万事如意,未必是好事

优秀员工荣誉证书

回望过去,我的人生不算成功,但也不是失败的。我把那几年自己的遭遇和领导对我的偏见,视为自己的人生财富和与现实抗争的力量。是啊,既然我改变不了别人,那就尽力改变自己。

四、我们一家四口在首都安居乐业,服务社会和人民

2006年9月,在我媳妇的授意下,我们在北京买了房,对北京更加有了归属感。由于我在北京工作,让我儿子对北京这座城市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融合。

2017年11月,儿子从香港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北京一家国企,并解决了北京户口,我们的儿子让我们两口子非常欣慰。

2019年7月,通过亲戚朋友帮忙,我们给儿子凑够了首付,在北京为儿子买了婚房。目前,我儿子和儿媳妇自立门户,工作日每天按时上班,每月按时还房贷。已知天命的我们两口子,只愿两位年轻人青春向党、服务人民,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2020年4月,我媳妇从河北兴隆某乡镇退休,我们两口子近20年的分居生活也终于宣告结束。目前,我媳妇在我单位寻得一份编务工作,拿拿报纸、收收信,我们两口子每天一起上班、一起下班,默默感受生活的幸福与美满。

每隔一段时间,要么是我儿子他们小两口到我家看看我们,要么是我们老两口到儿子家中,看看他们,并小住一宿,享受四口人之家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五、请记住:年轻时的你,当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你的机会可能就来了

任何时候、任何单位都会存在不公平、不公正,只看我们如何对待了。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是在基层工作的年轻人,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莫要自暴自弃。要善于把不公与不平化为自己学习、思考的力量,化为改变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动力,等待时机、抓住机会,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不说一鸣惊人,但也令人刮目相看。

我已知天命,尽管我依然耿直、正直、执着,但我目前只执着于我的职称了,除此以外别无他求。因为我们这里的职称评审,完全看你的工作业绩和科研成果。所以,尽管我已经是五次、六次参评正高了,但我依然为此执着,并不懈努力。因为只有得来要费大功夫的认定资格,才是没有水分的真正干货。除此以外,我还是一贯地认真踏实工作,至于其他荣誉,我已慢慢看淡,予则取之,不予也无争、无怨。

愿以此篇文章,与年轻人共勉,与广大一线教师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两口子   天命   万事如意   北京   校长   合格   好事   儿子   年轻人   领导   女生   教师   学校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