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编者按: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材,的确是个问题。)

汉字歌是专为少儿编写的识字启蒙歌,显著特点是: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下面分6讲具体解读第23节(偏旁),回答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其中都有那些特点。

偏旁部首,实际上就是组成汉字的字根部分那些汉字。《汉字歌》第23节(偏旁)部分,采用“字形相近,字形渐变,基本押韵,好听好记”的原则编写,从而把“单个识字”教学方法升级为“成组识字”的新模式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23节(偏旁1)第1至第8句的内容:

子了丁,男是兵。

个介竹,人从众。

上下卡,左右石。

上止正,叉又义。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士大夫,干于土。

少不小,寸才木。

禾乎采,米来耒。

牛午生,朱末未。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下面简略解读一下偏旁歌每一句的字形特点:

“子了丁,男是兵。”子了丁,这三个字是典型的字形相近、字形渐变,好认好记。

丁,人丁,男丁也。所以,男是兵,随之一并突出和强化了男人的责任与担当的含义。

“个介竹,人从众”其中的“个”字,与上一句的“了、丁”字形相近,所以,依据字形相近并渐变,随之则是“个介竹,人从众” 。


“上下卡”字形渐变。“左右石”字形相近。

“上止正”字形渐变。“上”字连续出现,以渐变原则,进而推出“止正”两字。“上下卡、上止正”,其纽带显然就是“上”字及其变化。

“叉又义”另一组字形渐变。由于“对打勾,错打叉”的阅卷规则,所以,在正确的“正”字之后,就接续了“叉”这组字。


“士大夫,干于土。”士、土、干、于,字形相近,字形渐变。士大夫,汉语词语,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因此,士大夫,干于土,既尊重劳动,又脚踏实地,都很重要。

随之而来“少不小,寸才木。”语意语音方面显然的承上启下,恰好字形渐变,更何况还有“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

“禾乎采,米来耒。”字形相近,字形渐变。禾,禾苗,水稻的植株,水稻也。米,水稻的果实也。既然是劳动果实,自然要采摘。

耒,农耕文明开启之前,华夏始祖神农,在湖南衡阳市辖的耒阳创造耒耜,极大提高了农业耕种效率效益,随之为农耕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耒阳因此得名。

“米来耒”真的是米来耒也,因为最早的稻米确实是来自湘耒也(湖南简称湘,耒阳简称耒)。

“牛午生,朱末未。”是显然的字形相近、字形渐变的一组汉字。由于上一句讲的是稻谷,稻谷种于水田,耕田离不开水牛,所以“牛午生,朱末未。”就应该编写在这里。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汉字歌》编写解读(第23节 偏旁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汉字   偏旁   耒阳   衡阳市   农耕   稻谷   士大夫   湖南   水稻   字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