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全球经济即将面临滞胀困局之际:中国将如何实现逆袭和突破?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138篇原创文章:


#内行才知道#

经济规律里面:通胀是主动的,通缩是被动的,而滞涨,是自找的。

这很有点哲学辩证的味道在里面。也是看懂未来全球经济走向的关键钥匙。

通胀和通缩其实都是正常的经济周期表现,而滞胀却是经济环境出现严重问题,陷入困局的重要标志。

那么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呢?本质上就是大规模的债务危机,是短暂而又明显的经济问题集中爆发。

2022年最大的黑天鹅,俄乌冲突的战火已经燃烧了三个月有余,由于两国都是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冲突和来自美欧的制裁产生巨大外溢效应,能源和粮食等供应链受到严重影响,价格不断攀升,全球通胀压力高企。

与此同时,全球央行的超预期紧缩、地缘政治冲突和新冠疫情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蔓延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一层阴霾。

一边是通胀得如火如荼,另一边是经济扩张势头放缓,这不禁让人担忧,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开始的“大滞胀”经济困局是否会卷土重来?

经济不分什么宏观微观,有两个定律是一定存在的,那就是成本的变化和债务转移。

成本和债务,永远只会转移,而不会消失,这是维系所有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不分大小。

经济危机是债务转移走进了死胡同,而滞胀就是成本的转移无法进行。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全球经济即将面临的高通胀、低增长的困境相关分析,发现信号,把握趋势,然后对照和聚焦到中国身上,深入剖析研究中国应对滞胀环境的思路和策略。

抓住本质,看清方向,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写在全球经济即将面临滞胀困局之际:中国将如何实现逆袭和突破?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事实胜于雄辩,趋势不会骗人:

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全球最严重的滞胀即将开始?


2022年的全球通胀,是一个挺没意思的话题,不管各路国内国外崇尚西方经济理论的砖家叫兽如何鼓噪和美化掩饰,全世界都知道造成当前全球通胀问题和现实的罪魁祸首就是美国。

就连全球的始作俑者美国,自己国家内部都出现了严重的通胀,让美国真正的经济基本面和资本蓄水池的中产阶层苦不堪言,越来越多的美国中产家庭出现财富缩水,阶层滑落的风险和趋势,逼迫美国不得不疯狂加息。

表面上看,虽然美元在加速回收,但是对应到实体经济上,到手的油价、各种原材料要想降价,还不知道要飞多久。

论通胀,各国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直接体现的就是多国国内居民的支出早已翻倍,甚至更高。

写在全球经济即将面临滞胀困局之际:中国将如何实现逆袭和突破?

(网传 各国通胀“运行图”)

一切现实都在用实践证明,印钞发大水解决不了真问题,只会创造更严重的问题。

印钞容易,收回来难!

美国这么一个超级大国仗着美元、石油、金融、军事地位,从狂印钞放水到加速收水,全世界都在跟着它遭殃倒是真的!

货币从扩张宽松,到收缩收紧的这个过程,因为全球各个国家和经济体各自的经济周期不同步,就必然会产生滞胀的风险。

经济危机不可怕,通胀也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如果没有决定性的力量和外在的帮助,任何经济体一旦陷入滞胀困局,是很难凭自己的力量就能走出来的。

原理并不复杂,同时,对于滞胀风险预警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1、世界银行7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说,全球增长率将从2021年的5.7%大幅放缓至今年的2.9%,2023年至2024年增长率也将徘徊在3%左右。未来数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2010年至2020年平均水平以下。全球经济可能进入一个长期增长疲弱、通胀高企的时期,“滞胀”风险上升。

世行在最新报告中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与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时期”进行对比,发现三大相似点:

一是主要经济体长时间实行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后出现供应紧张,全球通胀高企;

二是长期增长前景疲弱;

三是随着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新兴市场存在脆弱性。

2、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拉赫曼表示,目前有两个因素使全球经济前景变得暗淡:

一是各央行都在收紧货币政策,以控制高通胀;

二是多个薄弱环节导致全球经济“同步放缓”——随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及拜登政府财政政策作用消退,美国经济正在放缓;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经济受到能源价格冲击;

由于石油和粮食价格飙升,一些新兴经济体似乎处于债务违约边缘。

3、世界经济论坛年会5月23日至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这是新冠疫情暴发后首次举行的线下达沃斯论坛年会。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处于历史转折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面临债务高企、通货膨胀攀升及不平等问题,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粮食危机尤需关注。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布伦德在闭幕致辞时说,当前通胀上升、食品和能源体系脆弱、不平等加剧,许多与会者呼吁加强供应链合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他认为,应该重建一个双赢的世界,而不是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他呼吁积极采取行动,“不作为的代价远远超过行动的代价。”

接受论坛访问的大多数首席经济学家预计,2022年除东亚以外的大部分市场都将出现高通胀:

其中96%的人预计美国将出现高通胀或非常高的通胀,92%的人认为欧洲会出现这种现象。

同时,三分之二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实际工资不久将下降;

预计低收入经济体整体平均实际工资下降的受访者比例达到90%。

这些经济学家还预计,未来三年非洲和中东的粮食问题将最为严重。叠加能源价格高企的额外压力,世界可能面临近代史上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当然,这样的信号还有很多,全球有头有脸的经济学家观点空前一致,甚至包括美国本土的华尔街顶级投行,各种主流的金融机构,都通过报告或者公开发布文章的形式,表现了对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以后有可能引发的全球滞涨风险的担忧和预判。


趋势信号和现实都指向了同样的几个方向:

1、新兴市场债务风险,经济危机;

2、发达资本主义阵营国家面临通胀后遗症,也就是滞胀困局的威胁;

3、东亚,主要也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是受到滞胀威胁和冲击最小的国家。

写在全球经济即将面临滞胀困局之际:中国将如何实现逆袭和突破?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未来大国博弈的环境与趋势分析:滞胀环境制约之下的对峙与竞争


国际通胀之所以对中国的影响小,不是理所应当的,而且,代价和成本是一定存在的。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后,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抵御了美元超发诱惑,提前进行了货币和经济紧缩的国家,2021年至今有一年半的时间提前紧缩了,还要怎么紧缩?

很多中国经济环境中的个体是无法理解抵御这样的诱惑有多难,需要多大的战略定力。

美元在疫情爆发以来,开启了全球经济有史以来最大的债务扩张,货币超发动作。

写在全球经济即将面临滞胀困局之际:中国将如何实现逆袭和突破?

图片来源:网络

这对于全球化,美元结算规则环境中的所有国家来说,无疑就是需求的爆发,对外大量赚美元,对内同步增发钞票,刺激经济,高速发展。

美国印钞放水,其他国家“人在家中坐,价从天上来”,物价飞涨;

美国缩表收水,其他国家“人在家中坐,钱往天上飞”,资金流出。

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产泡沫,还有贫富分化等等的必然问题,就出现了。

之所以中国抵御住了经济增长,承接美元的诱惑,最重要的证明,就是中国国内的核心资产,货币蓄水池,没有增量,反而还被挤泡沫。

这个做法是典型的满足延迟,不被眼前的蝇头小利吸引,不接美元的糖衣炮弹,中国就看着其他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跟随美元超发迎来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增长高潮,不为所动。

比如越南,比如韩国,而中国除了外贸和制造业正常运行,还非常克制产能增量,对内更是提前收缩,降杠杆挤泡沫。

就好比货币刺激下大家都在载歌载舞,中国就默默在一旁吃馒头就咸菜。

中国的战略定力就让美国原本意图通过货币潮汐,操纵汇率洗劫中国财富的如意算盘,彻底打翻。美国印钞,中国只保持外汇总量稳定,极度克制,不扩大生产,对内不同步增发人民币,说白了,就是只出不进铁公鸡做派,美国要有意见,汇率上玩手段,那不好意思,中国还要甩点美债换美元来补仓。

其实美国成功拱火俄乌冲突以前,国内通胀就已经起来了,而拱火俄乌,本意也就是收割中国不成,继续想办法往别的地方转移通胀而已。

嘴上都是道义道理,心里都是生意利益。

没想到,俄罗斯比中国更直接,掀了美元霸权的桌子,美国转移成本和通胀的把戏,再一次碰壁。

成本和债务只能转移,而不会自己消失,所以通胀,成了美国当前最大的问题,而且不值得同情,完全就是霸权主义惯性驱动之下的咎由自取。

而按照霸权主义的本质来看,就决定了已经被金融化和货币霸权掏空实体制造和产业的美国,必然还要想尽办法通过转移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通胀问题。

根据中国和美国在美元放水这条主线上的不同选择,其实就注定了未来必然在全球滞胀的经济环境中,持续对峙和竞争的趋势。

对峙,是美国转移的需求决定的,互联网红利,科技红利衰竭,美国没有其他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这是对外。

而竞争,是对内,产业链升级,科技突破,酝酿和引导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率先掌握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增量核心,是大国博弈的关键胜负手。

当然,也有可能是战争,不过核震慑的格局之下,不能说没有概率,但是并不是值得考虑的主线。

写在全球经济即将面临滞胀困局之际:中国将如何实现逆袭和突破?

图片来源:网络

3

中国将如何适应滞胀影响,并且实现经济的逆袭和突破?


任何的确定性,都是对抗无谓的恐慌最好的武器,既然全球经济大环境的滞胀困境趋势是必然的,而且提前能够预判,那么就有了主动应对,未雨绸缪,抓住关键的条件。

面对即将到来的滞胀影响,中国必然要做好几件大事,不仅实现适应和过度,更是要利用好美国受到经济问题困扰的这段宝贵的窗口期机遇,实现逆袭和突破。

1、对内,中国需要成功,全面地启动和提升消费。

全面启动和提升消费能力,是第一件大事。内循环,全国统一大市场,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做的前置准备工作。

滞胀的特征之一就是物价持续上升,而如果不能解决胀,就必然受困于滞,所以中国国内经济必然需要通过消费进行循环激活。

2、对内,中国还需要全面启动和提升投资。

主线已经清晰了,这一轮,中国的国内投资,是基建打底,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产业链升级做增量。

而不是老路子房地产,铁工基。

这是关键的经济换轨,有必然的过程阵痛,但是趋势方向不会错。

依靠钢筋水泥无法参与全球化竞争,更重要的是资产属性的存在,会成为吸收社会投资资金的黑洞。

炒房子是没有真实增量的,而是社会经济环境中的收割。

关键竞争投资,国家资本主导,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投资,民间资本主导。

3、解决短板,解决卡脖子,方向明确地搞创新。

基于中美关系低位运行,中国经济存在诸多的短板,就暴露出来了。

一切“造不如买”,“合作共赢”的幻想都被粉碎。美国就是自己不赢,都要遏制中国的崛起已经是现实明牌。

所以,中国需要发挥举国之力,体制优势,集中力量,进行方向明确的短板补齐,这是必然的趋势,也决定了在全球滞涨大环境中,不会因为关键技术而成为只能被收割的对象。

主要几个关键方向:发动机,新材料,数控机床,生物医药,还有信息硬件(主要就是芯片技术)

关联领域不突破,无法自主定价,掌控最有附加值的核心部件技术,那么中国低端制造业,血汗工厂,组装工厂的定位和帽子,就不要想甩掉。

4、对外,继续扩大开放。

一国经济,开门和关门非常有讲究,虚掩半开,难成大器!

美国搞技术卡脖子,贸易制裁,货币战争,实际上是关门,而中国想要在滞胀环境中实现突围,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就是需要开门,扩大开放,扩大市场,扩大海外贸易。

美国把“脱钩”当做武器,那么中国就需要把“挂钩”当做回应。

美国关起门来,本国利益优先,搞单边主义,搞霸权收割,那么中国就要打开门,寻找更多的贸易合作对象,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才是大国崛起的本质。

如果美国开门,维系全球化,那就更好了,中国关起门来埋头搞钱,不香吗?

进退有度,不受牵制,不被控制,是一个真正的大国挺直脊梁,最重要的追求之一。

5、利用经济转型阶段有形之手力量巅峰,处理遗留问题,消灭风险隐患,为资本力量定规矩。

美元加息周期,就是全球收割周期,会让全世界的日子都不好过,这就是美国“竞劣”的经济策略:在一个全球下行的环境中,美国只要不是最差,那就有翻身的条件。

这很考验中国对国内经济风险和问题的处理水平和能力,而这样的窗口期,很短,中国经济要想全面逆袭和实现发展,就一定需要加杠杆,如果对以前的问题和风险没有处理完成以前,贸然加杠杆,就会给美国留下软肋。

因为经济管理的选择不一样,让中美处于了完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

美国当下是高通胀 + 低失业+低储蓄,典型的衰退苗头,衰退趋势;

中国当下是低通胀 + 高失业+高储蓄,典型的复苏苗头,增长趋势。

论政策空间和杠杆动力,中国占优,论技术优势和经济底蕴,美国占优。

除非美国优势开始衰减,或者是中国提前实现内需信心和预期恢复,否则就是互相提防的局面。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留点时间和过程给国家,包袱没有清理完,就是要跑也跑不了多快,跑不了多远。让美国再撑一下,有什么幺蛾子和手段套路尽管拿出来,这样才能保障未来中国经济真正复苏和崛起之路能够走的顺利。


总的来说,这就是中国十四五的主线思路,基于趋势和环境的变化,很多东西和方向是越来越清晰的。

前路是明确的,未来是光明的,但是过程一定是艰难,充满坎坷挑战的。

写在全球经济即将面临滞胀困局之际:中国将如何实现逆袭和突破?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基于全球滞胀的必然趋势和现实,个体应该如何面对,准备和抓住机会?


文章最后,回到中国经济环境中的个体来看,谈几点从个体角度,如何适应面对全球滞涨环境的到来,以及值得关注的机遇方向,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1、海外需求在滞涨环境影响之下,会出现必然的收缩和降低趋势。

出口转内销,以国内经济和市场为主,将成为接下来中国经济个体一条非常重要的主线。

对外贸易受到冲击和抑制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制造和商品类,要有前置考量。

2、滞涨是阶段状态,不是突发事件,而真正的滞涨到来以前,必然有相应的危机和泡沫破碎过程。

美国不管经济如何着陆,一定会拉上很多国家和经济体一起遭罪。

这就是霸权主义的必然劣根性:自己不好过,也不能接受别人好过。

每次美元潮汐的回流,都会对应全球因为前期美元扩张而被推高价格的各类资产泡沫,出现破裂。

比如风险资产比特币和以太坊,比如美元关联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房产和金融资产。

不要被贪婪蒙蔽双眼,更不要被欲望冲昏头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要抄底,等滞涨到来,自己活得挺好,还有盈余的时候,再考虑。

3、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资产,还有金融市场,因为独有的美元绝缘机制,或许将在美元退潮,全球滞涨的未来,成为全球经济跌宕的浪潮中,难得的安全方舟。

仅凭这一点,就值得对中国接下来的经济复苏和对全球资本以及储蓄的吸引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看好的态度。

当然,不抬杠,谨慎乐观不能少,但是绝对不要看空自己的祖国。

悲观的人没有未来,永远都是时代的失败者。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趋势还是现实来看,即使2022年,人类世界和经济环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滞胀即将开始,中国的经济逆袭和突破,对外崛起,对内复兴,都是值得期待和信任的。

所谓逆境中出勇者,烈火中显示真身。不经历坎坷和考验,哪里来的逆袭和崛起?

是时候,开始更加坚定看好中国国内经济机会,看多金融市场,看稳中国房地产了。

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谁家过年还不吃个饺子的?

共勉。

写在全球经济即将面临滞胀困局之际:中国将如何实现逆袭和突破?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中国   全球经济   困局   通胀   美国   债务   趋势   美元   环境   经济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