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激发澎湃动能,看山东国投破局之道

在风起云涌的国企改革大潮中,山东国投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国投”)应运而生。这个因改革而生的企业,也因持续的改革而兴。近日,“国企改革看山东”采访团走进山东国投。新黄河记者获悉,自2005年成立至今,山东国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资产总额由83.9亿元增加到1839.9亿元,增长21倍;营业收入由64.6亿元增加到965.3亿元,增长14倍;利润总额由0.4亿元增加到40.2亿元,增长99倍。规模实力有效增强,盈利能力居省属企业前列,有效服务和推动了全省经济发展。

山东国投实现这样的发展成效,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其国企改革成效如何?

国企改革激发澎湃动能,看山东国投破局之道

全国独创“放风筝”资本管控模式,激活发展动能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不良资产处置,多年来已成为国企改革的重点。山东国投从成立之初,就肩负着这样的重任。

作为山东省第一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运营管控方面,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无现成的先例可以遵循,山东国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在发展中,“对标一流”强化管理成为山东国投的突围之道,他们主动到新加坡近距离学习淡马锡经验,认真对标国开投、中国国新、中国诚通、深圳投控以及省内优质企业,在全国率先探索完善国有资本运营管控模式。

国企改革激发澎湃动能,看山东国投破局之道

“只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都去学习。”山东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广庆说。

针对权属单位数量众多、领域各异、发展悬殊的特点,山东国投坚持以财务性持股为主,强化总部战略引领和定向把关职责,创立了“定战略、议大事、管团队、控风险”的管控理念,构建了以“管资本”为核心、“管股权”为抓手、“管制度”为重点、“管考核”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管控体系,在全国独创了“放风筝”式的资本管控模式。

何为“放风筝”资本管控模式?李广庆解释,“山东国投把好党建与股权两根‘风筝线’,管控治理及董事会重大事情,不干预实体企业的具体经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确保‘风筝’既不能断了线,也不能落地上。”

在这样的管控模式下,山东国投不少权属企业迸发发展活力。比如,浪潮已成长为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佼佼者;中鲁远洋近三年来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6%、57.8%、118%,各项经济运行关键指标在行业内保持前列,成为我国远洋渔业企业发展质量最好的企业之一。

“作为战略投资者,从体制上我们以管资本为主,从商业模式上以投资视角处理事情,这已经成为我们独特的盈利模式。”李广庆说,山东国投率先探索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运行管控模式,已取得良好的成效。2018年在国务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座谈会上,山东国投作为全国五个代表之一作了大会发言,得到充分认可。

创新驱动发展,科创贡献9成收入超8成利润

承担着处理僵尸企业、不良资产与国有资本投资布局重任的山东国投,2021年,科技创新收入占总体收入90%,利润占公司总体利润85%。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山东国投发展最核心的动能。

李广庆表示,山东国投在科技创新方面下最大力气、花最多工夫。对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领域,采取“饱和投入”办法。

“‘饱和投入’,指的是在研发投入上不过度‘斤斤计较’,而是缺多少钱投多少钱,不考虑其他因素。”山东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广庆说,山东国投每年研发投入都增长很多,“十三五”期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05.7亿元,年均增长88.8%。2021年,山东国投研发费用为51.76亿元,同比增长27.4%,研发投入强度达5.4%,居山东省属企业前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产业项目很多,发明专利多达9000多个。

国企改革激发澎湃动能,看山东国投破局之道

在提供充足的研发资金保障的基础上,良好的科研机制也成为激发山东国投及权属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

“我们对科技人才的管控,就是放手,有利于发展的创新我们都支持。”李广庆告诉新黄河记者,山东国投实行全面薪酬管理,在荣誉方面,给予科创人员最多的机会;在薪酬方面,给予科创人才中长期激励;在提供充足研发投入的同时,也寻求国家及山东省支持,成立国家级、省级研发基地。整体来看,通过科创人才上升通道、激励措施、表彰、职称等多方面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合力。

得益于符合创新规律的研发投入及机制,山东国投创新活力迸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重点科研项目有力开展,科技成果频繁涌现。

目前,山东国投已拥有一批行业一流企业,技术优势明显,一批明星产品崛起。比如,浪潮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稳居中国第一;伊可新近20年在维生素AD市场中独占鳌头,荣获“2021年度金质口碑奖”;超越信息以全省第一荣获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近30项。

心无旁骛攻主业,90%投资投向“十强”产业

“17年来我们心无旁骛攻主业,只干我们熟悉的事情,只做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事情。”李广庆说。

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多年发展中,山东国投发挥资本的引导作用,坚持“面向山东、面向实体、面向新动能”,将投资总额的近90%投向山东“十强”产业,争做新旧动能转换排头兵。

从成效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山东国投增资浪潮46.8亿元,带动公司信息技术板块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超越信息发展势头良好,在山东省信创专用机市场以近50%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现代金融服务领域,山东国投控股德州银行,入股华龙证券,增资融越金控、巨能资本、德华安顾等公司,打造全牌照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商。在医药健康领域,山东国投投资新华医疗、并购山大华特,加大对医药集团改革重组力度,医药板块经营业绩连年保持快速增长。在远洋渔业领域,山东国投重点支持中鲁远洋公司发展,致力打造“深蓝”产业引领者。

国企改革激发澎湃动能,看山东国投破局之道

“山东大的产业方向缺什么,我们就去补什么。”李广庆说,比如,省人才发展集团、山东海洋投资集团、山东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等均填补省内空白。

勇闯“深水区”啃下“硬骨头”,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李广庆告诉新黄河记者,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山东国投锚定目标破困局,聚力攻坚促改革,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勇闯“深水区”,啃下“硬骨头”,全面吹响改革冲锋号。

作为省内处置“僵尸企业”的重要平台,山东国投2020年清理“僵尸企业”126户,数量最多、任务最重,占了省属国企任务的“半壁江山”。通过资本运营盘活不良资产,挖掘价值潜力实现“沙里淘金”,依法有情进行妥善安置,实现承接的“僵尸企业”全部稳妥退出,困难企业存量变革和扭亏为盈。

山东国投在重点改革任务方面取得突破性实效。比如,列入三年混改计划的6户企业顺利完成,混改户数占比和资产占比分别为86%、88%,提前超额达成目标;在已有5户上市公司的基础上持续发力,又有3户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资产证券化水平不断提升。

山东国投也全方位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打通能上能下“梗阻点”,干部“坐下”“起立”成为常态,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率超过90%,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管理人员30余人,“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导向效应日益彰显。打造能进能出“蓄水池”,树立能增能减“风向标”,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达100%,“干多干少不一样”,薪酬与业绩考核对标,员工平均收入差距接近3倍左右。

山东国投还在省属企业内率先试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为浪潮集团跨越式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中鲁远洋公司通过实行超额利润提成,打破多年微利徘徊不前的局面,利润连续两年进入亿元俱乐部。截至目前,山东国投累计在17户非上市公司推行中长期激励,企业覆盖面达15%,核心人才队伍进一步稳定,发展活力动力持续迸发。

“在国企改革大潮中,山东国投公司应运而生。可以说,当初的我们因改革而生,现在因改革而兴,未来也必然因改革而强。”李广庆说,山东国投将聚焦“资本助力实体经济、运营服务山东战略”的企业使命,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全国代表性的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国企改革激发澎湃动能,看山东国投破局之道


新黄河记者:黄敏

校对:冬平 高新

编辑:邢志彬

摄影:黄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远洋渔业   动能   国企改革   黄河   山东省   山东   澎湃   资本   领域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