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送考,穿出“新男度”


旗袍送考,穿出“新男度”


1

近几年,高考、中招送考,穿旗袍的老师和家长一直不少。

大热天的,女教师、俏妈妈穿件旗袍,即便不为送考,也凉快舒爽,养心养眼,无可厚非。

况且,穿旗袍,旗开得胜,讨个吉利,甚至有些地方“旗袍协会”的大妈们借此展现爱心、维护考场周边的秩序,都挺好。

如果一直是女教师和妈妈们的行为,时间久了,说不定还真能成为一项雅俗共赏的新礼俗。

可是今年,送考旗袍却穿出了“新男度”,男教师和一众爸爸们送考,也穿上了旗袍。

女班主任穿旗袍送考,男班主任不甘落后,旗袍女人穿得,男人也穿得;妈妈因故没法送考,爸爸不甘落后,旗袍妈妈穿得,爸爸也穿得。

男人们穿旗袍,除了极个别有特殊癖好的,绝大多数都状态欠佳,勉强将壮硕的身躯装进娇艳的袍服里,个个都是一副豁出去的讪讪相。

勇气可嘉,牺牲不值。

究竟是什么让男人们奋不顾身?


旗袍送考,穿出“新男度”


2

借旗袍谐音“旗开得胜”来营造仪式感,寓意和初衷肯定都是好的。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大到婚丧嫁娶,小到离别团圆,遇事爱讲究个仪式感,其中冠服起着很大的作用。

结婚和殡丧被称为红白喜事主要就是对服色的讲求,母亲给出远门的儿子装上一双新鞋,寄望游子早早归来,也是满满的仪式感。

中国人排列日常生活为“衣食住行”,将“衣”排在首位,可见“正衣冠”的重要性。

因事因时因地,而选择和调整服装,原本是中华文明的特色和强项,“衣冠上国”的美誉即源于此。

在中华传统的成人礼“冠礼”上,要三次加冠,三次都要换着不同的服装,即缁布冠服、皮弁服和爵弁服。

通过冠礼就是要强调不同场合不同场景不同事件的冠服差异,日常活动的缁布冠服、上阵打仗的皮弁冠服、庙堂议事的爵弁冠服都得体而正规。


旗袍送考,穿出“新男度”


3

按照中国传统的做法,既然高考、中招对任何家庭都是大事,那么自然要有相应的仪式感。

古代,士子们赶考前,要去祭拜先人,同时向先人们昭告、辞行。行前的祭祀,大户人家在家庙,小门小户在牌位前,家中的男丁都参加,自然要换上最正式的服装,庄重肃穆。


旗袍送考,穿出“新男度”


几十年前,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家里的孩子若要参加重要的考试,家长们通常会给孩子做一顿相对丰盛的饭菜,借重吃饭来传递殷切的祝福。


旗袍送考,穿出“新男度”


当下,祭祀早没了,做顿好吃的,孩子们也不那么稀罕了,毕竟平时吃得都不赖。

尽管家长和老师们没了可遵循的仪式感模式,但心意还是要传递和表达的,于是,穿旗袍送考应运而生。

问题是,女性有了传递和表达的渠道,而男性还是没有。

所谓“饥不择食,寒不择衣”,迫切的需求之下,“乱来”便成为大概率事件。

如此,男老师和爸爸们的旗袍送考便粉墨登场。


旗袍送考,穿出“新男度”


4

爸爸们穿旗袍送考折射出的礼仪服饰问题非常普遍。

礼宾场合,官员们的正装是什么?西装?夹克?白衬衣?蓝衬衣?系不系领带?

婚庆仪式,新人的礼服是什么?新娘的晚礼服式婚纱与新郎的工作西装可以混搭吗?新娘子的旗袍与新郎官的汉服可以混搭吗?

出席欧洲的白领结晚宴,我们穿什么民族服装?长袍马褂?汉服?唐装?

仓廪实而知礼节。

我们本是礼仪之邦、衣冠上国。正在走向全面复兴的华夏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重建礼仪制度,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重建冠服体系。

还是把旗袍还给她们吧,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更好的选择。

您说呢?欢迎留言讨论。


旗袍送考,穿出“新男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士子   旗袍   冠礼   旗开得胜   礼仪之邦   不甘落后   衣冠   仪式   爸爸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