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翀|遗留于玉龙县的民族结晶

“朵翀”是丽江市玉龙县的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源于1200多年前桑耶寺初建之际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是唐朝时期藏族人的宫廷歌舞,是没有伴奏的集体性歌舞。“朵翀”有“藏族人最古老的歌舞剧”和“藏舞之母”的美誉,既然是藏族的歌舞剧,那为什么与纳西族有关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纳西族的创世神话《创世纪》中找到答案,据载,纳西族的始祖崇仁利恩和天女衬红宝白结为夫妻,诞下三个儿子,却都没有说话的能力,于是崇仁利恩夫妇向天祭祀祈求,终于这三个儿子不仅会说话了,还说的是三种话,并成了三个民族——藏族、纳西族和白族。因此,藏族、纳西族和白族都认为彼此拥有共同的祖先,是十分亲近的兄弟民族。加上,丽江纳西族与当地藏族交往频繁,藏族的“朵翀”便在纳西族手里得到交流,是纳西和藏族文化交融后迸发光彩的民族结晶。

朵翀 遗留于玉龙县的民族结晶

“朵翀”是集体性的民俗歌舞,曲目众多,每一首歌舞都有12种唱腔,以藏语演唱。一般在结婚、建房屋等喜庆节日之际表演,以表示祈福和祝愿之情。它有着完整复杂的流程,分为12场,共108首,4部话剧穿插其中。歌曲的旋律及舞蹈都有严格的安排,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或舒缓动人,或激越昂扬。随歌起舞时,众人围成一圈边跳边唱,和谐的快乐因子在每一个人身边萦绕。

朵翀 遗留于玉龙县的民族结晶

“朵翀”是藏语音译过来的,“朵”在藏语里表聚合、聚拢,“翀”表示在一起,引申为聚在一起舞蹈。表现了纳西族和藏族人热爱舞蹈、热爱生活的民族文化,传递着民族团结的和谐精神。虽然朵翀起源于西藏山南市,却在云南丽江的玉龙县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和传承,演变为当地纳西族的文化符号之一,诉说着两个民族交流与融合的故事。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崇仁   纳西族   藏语   白族   藏族   民族   集体性   藏族人   丽江   结晶   歌舞   于玉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