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杨文娟:​让“探索”做孩子的玩伴

「教育随笔」杨文娟: 让“探索”做孩子的玩伴

让“探索”做孩子的玩伴

王村镇中塬村幼儿园 杨文娟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应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并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班级交流氛围,让孩子发现探索。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创设平等和谐的班级交流氛围,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造意识,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首先,教师要主动亲切幼儿,成为幼儿可信赖的交流伙伴。摸摸孩子的头,放下身姿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让幼儿在心理多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的师生关系,给给上获得一种安全感,放心地与老师无压力地轻松交流。

其次,要多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耐心倾听并积极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意评价幼儿谁对谁错,积极鼓励孩子大胆探索。

再次,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允许孩子“破坏性”学习。鼓励他们做出与众不同的言行,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兴趣。

二、精于设计,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探索。

科学始于好奇。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奥秘,是将来创造的种子。我们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切忌盲目随意,一定要多动脑,精于设计,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善于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例如:在教学《有趣的尾巴》活动中,从幼儿喜欢的动物谈起,幼儿一下子来了兴趣,边说边学起了动物的样子。接着创设了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把尾巴藏在了里面,而把尾巴露在了外面,从而很自然地将幼儿的兴趣点转移到对动物尾巴的关注上来。

2.深入分析幼儿的学情,因材施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同班级的幼儿学习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们要认真地研究幼儿,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与班级活动设施现有的条件水平组织适宜的活动。遇到一些诸如幼儿实际能力水平无法达到或现有设施水平无法完成的教学活动,我们在设计时应立足实际,适当变通,以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教给孩子探索的方法,让孩子会探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纲要》中也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因此我们在组织科学活动时要注意教给幼儿一些初步的科学探索方法。

1.让幼儿认真观察。

现代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发现并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一环,是人智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疑起思,有趣起动。孩子就是在观察有趣、有疑的现象和事物中,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好问和好动。

例如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动物的保护色》时,出示了一张枯叶蝶的图片,问孩子你从图片上发现了什么,孩子看了一眼便说:一片枯树叶。显然孩子并没胡学会认真观察,随即我说:“孩子,没错,看起来的确像一片枯树叶,不过你再仔细看看,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孩子们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触角,像头的东西,有孩子提出那不是树叶,那是一种像蝴蝶一样的小动物。我随即告诉孩子,那的确是一种长得像枯树叶的昆虫,它叫枯叶蝶。同时我告诉孩子,要学会认真地看,这样我们才会有新的发现。

2.让孩子学会记录。

幼儿期的儿童还不具备基本的书写技能,是不是孩子就不会记录呢?其实不然。《指南》中就指出:“引导幼儿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譬如笔者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会变的月亮》时,为了让幼儿对月亮的变化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的积累,在活动前一月,我就为每个幼儿发放了一张月亮变化记录表,鼓励孩子用画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所看到的月亮,孩子们兴趣很高,记录得非常真实,把因为天气因素没看到月亮的几天,也画上了天气符号。再如,在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时,我们就可以在花盆中立标尺,让幼儿隔一周在标尺上画线来记录植物的生长。

3.让幼儿大胆猜想。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明与发现。”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将有助于幼儿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幼儿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当幼儿发现自己的猜想与事实基本一致时,他们会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因此我们的科学活动不能直奔主题,急于揭示结果,要积极引导幼儿大胆猜想,“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会这样”“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让幼儿学会有根据地猜想,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四、注意活动的拓展,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孩子常探索。

作为老师,要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大教育观,将集体教学活动与幼儿生活游戏活动紧密相联,让幼儿尽情地展现自我,开拓自我,丰富社会经验。在活动区中,幼儿要有充分的操作时间,在活动中我不进行直接指导,而是强调让幼儿通过直接与材料的交互作用,去发现、去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重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和家长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教师。幼儿在家长面前是最放松的,家长应该是幼儿最信赖的交流伙伴。因此,要想让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有较为长足的发展,单靠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向幼儿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知识,全方位合力教育孩子。

总而言之,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创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和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是我们的一大目标,我们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让探索伴随孩子成长,敢探索、想探索、会探索、常探索,伴随孩子在长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为幼儿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孩子   枯树   月亮   玩伴   随笔   幼儿   家长   兴趣   能力   组织   发现   科学   杨文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