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院士带领!“逐日工程”取得重磅成果,水平领先国际

近日,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带领的“逐日工程”研究团队搭建的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比原定的技术路线节点提前了近三年。这一验证系统突破并验证了高效率聚光与光电转换、微波转换、微波发射与波形优化、微波波束指向测量与控制、微波接收与整流、灵巧机械结构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

世界首个!院士带领!“逐日工程”取得重磅成果,水平领先国际

2013年底,随着一份题为《关于尽早启动我国太空发电站关键技术研究的建议》的院士联名建议案获得批复,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2014年,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16个部委组织了来自国内的130余位专家开展了近一年的论证工作,论证组最终完成了《中国太空发电站发展规划及关键技术体系规划论证报告》,为我国开展太空发电站关键技术攻关决策提供了重要指引。

与此同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提出了欧米伽(OMEGA)空间太阳能电站设计方案。这一设计方案与美国的阿尔法(ALPHA)设计方案相比,具备三个优势:控制难度下降,散热压力减轻,功质比(天上系统的单位质量所产生的电)提高约24%。

世界首个!院士带领!“逐日工程”取得重磅成果,水平领先国际

2017年,国家成立空间太阳能电站推进委员会。一年后,我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领域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重点实验室”在西电挂牌。2018年12月,在“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项目”启动仪式暨高峰论坛上,西电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项目被命名为“逐日工程”。在顺利完成了理论研究计算、室内传能验证之后,段宝岩研究团队拉开了“逐日工程”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户外地面验证挑战序幕。

世界首个!院士带领!“逐日工程”取得重磅成果,水平领先国际

“逐日工程”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在段宝岩院士示范带动下,经过项目组几十上百名师生精诚协作,一点一滴搭建起来。近日,在经过了深入、细致的现场考察、咨询交流等环节后,以吴一戎院士为组长、包括另外三位院士在内的九位专家组成的评价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欧米伽光机电集成设计、55米传输距离的微波功率无线传输效率、微波波束收集效率、聚光与天线等高精度结构系统功质比等主要技术指标位居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对我国下一代微波功率无线传输技术与空间太阳能电站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具有支撑性、引领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世界首个!院士带领!“逐日工程”取得重磅成果,水平领先国际

据统计,在“逐日工程”项目组中,80后及90后科研人员占比已经达到61%,他们在多个子系统的磨合中,已经逐渐成长为理论功底与工程水平比翼齐飞的全能型人才。接下来,段宝岩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目前已经实现的一对一传输的基础上,又将投入到微波大功率无线传输一对多等方向的探索当中。

延伸阅读:

世界首个!院士带领!“逐日工程”取得重磅成果,水平领先国际

“逐日工程”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位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其支撑塔为75m高的钢结构,验证系统主要包括五大子系统:欧米伽聚光与光电转换、电力传输与管理、射频发射天线、接收与整流天线、控制与测量。其工作原理,首先是根据太阳高度角确定聚光镜需要倾斜的角度,在接收到聚光镜反射的太阳光后,位于聚光镜中心的光伏电池阵,将其转化为直流电能。随后,通过电源管理模块,四个聚光系统转换得到的电能汇聚到中间发射天线,经过振荡器和放大器等模块,电能被进一步转化为微波,利用无线传输的形式发射到接收天线。最后,接收天线将微波整流再次转换成直流电,供给负载。


关注“西电招生办”,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闻网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院士   聚光镜   工程   西安   重磅   电站   天线   微波   太阳能   成果   水平   国际   系统   世界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