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挺台”后,捷克又考虑退出“16+1”,理由是大陆投资未达标

据俄通社6月9月报道,捷克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和中东欧的“16+1”合作机制,理由竟然是认为“中国的投资没给够”。

捷克外交部长扬·利帕夫斯基声称,“16+1”机制并未实现对该国的大规模投资和互利承诺,因此自己支持退出该机制,并将以“从中国获得的投资量未达标”来证明这一决定的“合理性”。

但事实上,这一指责根本站不住脚,该机制建立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中东欧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捷贸易额更是逐年攀升,捷克没有任何理由对中国指指点点。

高调“挺台”后,捷克又考虑退出“16+1”,理由是大陆投资未达标

捷克此番之所以借题发挥,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捷克对华贸易逆差越拉越大,便有一种和中国做生意“亏了本”的感觉,因此心态逐渐失衡,想借该机制说事,然后趁机敲诈一笔。

根据捷克统计局今年2月份公布的数据,中捷双边贸易额在2021年达到38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2%,但其中捷克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323亿美元,几乎占了双边贸易总额的绝大部分。

但导致这一局面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捷克本身对外出口能力有限,在能源、日用品等领域严重依赖进口。也就是说,即便是中国企业想在捷克投资,捷克也得有足够的经济体量和市场吸引力才行。

高调“挺台”后,捷克又考虑退出“16+1”,理由是大陆投资未达标

另一方面,捷克政坛变天后,亲美派总理彼得·菲亚拉执掌大权,急需通过一些动作向美国递交“投名状”,此次威胁退出“16+1”不失为是在刻意挑衅中国,进而向美国示好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为了向美国展示出足够的诚意,捷克频繁在涉及中国内政的敏感问题上玩火,近段时间以来,该国部分政客频繁就台湾问题发表谬论,甚至还有部分议员无视中国大陆发出的警告,公然窜访台湾地区。

这一系列错误行径,也导致中捷关系愈发紧张,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捷克显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一再进行更危险的试探,高调“挺台”,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层层加码,这样做最终损害的还是其自身利益。

高调“挺台”后,捷克又考虑退出“16+1”,理由是大陆投资未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欧洲国家的立陶宛已经因其在对华关系上的错误处理方式,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之前,立陶宛悍然退出了中国和中东欧之间建立的这一合作机制(当时叫做“17+1”),临走前还不忘抹黑一把,称该机制“影响了欧洲团结”。

此外,立陶宛还公然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等同于支持“台独”势力在国际社会上搞“一中一台”,中国大陆果断采取行动,两国外交关系因此降为代办级。

中立经贸往来也因两国关系恶化而受损,近日,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抱怨道,中立贸易额已经降至原来的0.3%。原本立陶宛还期待能从美国手中捞到一些“赏赐”,但除了最开始的数亿美元贷款之外,美国并没有给出立陶宛想要的经济援助和军事庇护。

高调“挺台”后,捷克又考虑退出“16+1”,理由是大陆投资未达标

有了立陶宛这个前者之鉴,以捷克为代表的其他欧洲国家应该谨慎行事、妥善处理好对华关系才是,倘若执意将美国的利益当成是自己的利益,对本国发展而言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事实上,捷克内部已经因此事爆发了严重的内讧,据半岛电视台报道称,一些捷克官员认为继续在“16+1”框架下同中国展开对话与合作,是在当前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维持中捷双边关系的最佳方案,如果退出该机制,则会被认为是一种“想和中国保持距离”的政治姿态。

高调“挺台”后,捷克又考虑退出“16+1”,理由是大陆投资未达标

但问题是,“与中国保持距离”似乎也无法让美国对欧洲地区倾注更多的实际利益,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次又一次在欧洲背后搞小动作、暗中“捅刀”的例子已并非少数了。

欧洲国家需要认清,到底谁才是支持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伙伴,谁又是导致欧洲分裂加剧的罪魁祸首。欧洲的未来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绑在美国的“反华战车”上。

不止是捷克,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当第二个立陶宛,那么其下场注定不会比立陶宛好到哪里去,“玩火者终将自焚”,这句话西方国家应该要牢记才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捷克   立陶宛   逆差   贸易额   欧洲   美国   中国大陆   高调   中国   利益   机制   理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