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出来的抑郁症—家长品行不端,孩子容易抑郁

作者:李少成

见到王颖(化名)要从一个陌生电话说起,打来电话的是自称是王颖妈妈的人,说自己孩子得了抑郁症还辍学了。王颖妈妈声称是通过“熟人推荐”找到我的,并说很早就知道我。对于这话我没有多想,但略略感到有些奇怪,因为我认识的“熟人”不可能那么轻易就会给她我的电话号码,心想可能是她与我的那个“熟人”很熟吧。

王颖是一个初三女孩儿,一副柔柔弱弱、萎靡不振的样子,脸色惨白,两目无光,一张刻意雕琢的脸上满是倦怠神色,这张脸与她这个年龄极不相称,透着一些玩世不恭和不易觉察的“风尘”。

“赖”出来的抑郁症—家长品行不端,孩子容易抑郁

从她的神态之中我判断,她是不情愿地来到我的诊室的,多半是碍于她妈妈的要求与情面才来的。这将是一块“硬骨头”,我心中暗自判断了一下,因为多数这类型的患者常常不遵医嘱或者不能好好地遵从医嘱,治疗难度就会大很多。

从这个孩子母亲口中了解到,王颖小学的成绩一直很好,大概是班级前几名的样子,小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上了当地的一个不错的初中,自从上网课以来,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成绩也是一落千丈,后来干脆就不学了,每天从早到晚开始玩儿手机,打游戏,打得昏天黑地没晚上没白天地打游戏,最后达到了黑白颠倒的程度。期间母女两人因为学习和游戏的问题发生了很多很多次争吵,甚至会大打出手,厌学问题反倒越来越严重,游戏问题更是变本加厉,说急眼了就彼此以死相逼,最后是两败俱伤。孩子越来越沉迷与手机游戏,晨昏颠倒,身体健康状况一步一步趋于恶化。孩子妈妈也无心工作,身体健康状况也出了问题,血压飙升、血糖增高、消化系统也出了问题,感觉到自己快熬不住了,甚至说出了“还不如不生孩子,要么刚出生的时候就该掐死”之类的气话。

在来到我的诊室之前,王颖妈妈通过电话向我反映了一些情况,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手机游戏上瘾和拒绝去学校,最让她感到生气的是每次说得好好的要去上学,结果事到临头往往以各种原因为借口拒绝去上学,翻来覆去如此多次各种“耍赖”,让王颖妈妈身心俱疲,愤怒而又无奈。

王颖和王颖妈妈在诊室落座之后,王颖并不直视我,而是半眯着眼一脸厌弃的样子看着她的妈妈。见此状况尽管我明白需要让王颖妈妈回避整个心理治疗过程,还是询问了王颖妈妈的基本诉求以及从王颖妈妈的角度怎样描述孩子的情况,王颖妈妈简要地再次描述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发现她的描述与之前的沟通内容大体相同,但在关键细节上有一些出入,在描述的语气、态度和措辞上温和了很多,谨慎了很多,刻意回避了有可能激怒王颖的某些事情和言辞。王颖妈妈叙述完之后,我征求了一下王颖的意见:“需要你妈妈在场吗?如果你觉得不方便的话可以让你妈妈回避一下。”

王颖仍然一脸厌弃的样子,冲着她妈妈低沉着声音“嗯”了一声。王颖妈妈灰心丧气地走出了诊室,出门的那一刻,王颖妈妈满是倦怠和憔悴的脸上淌下两行眼泪,然后试图轻轻地将诊室的门掩上,却似乎不小心地把关门的声音弄得有点大,离开了。

王颖皱着眉头,用略带狠毒的目光目送她的妈妈离开房间后,转回头面向我,态度缓和了一些。

“赖”出来的抑郁症—家长品行不端,孩子容易抑郁

我问:“对妈妈很有意见?”

王颖的态度又进一步缓和了一些,无奈地说了一声:“嗯,混蛋,她就是一个混蛋糊涂虫。老师您不会认为我这样说是大逆不道吧?你说我为什么这么倒霉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我投胎的时候一定是瞎了眼,看错人了,错投了胎。”

抑郁症和网瘾综合征患者除了自身原因之外,家庭往往是最为重要的外部原因,有一部分患者家长不仅仅是养育方式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甚至是品行问题。于是我说:“你有这样的感觉肯定是有原因的,怎么啦?”

王颖深深地而又无力地叹了一口气:“懒得说她,我目前的困扰是上不了学,她很着急,母女,不,两个人有点反目成仇的意思。”话里话外,王颖有不太愿意承认自己是她的女儿似的。然后又叹了一口气说:“从初二上网课开始,我没有好好上课,成绩下降了不少。”

我问:“成绩下降了多少呢?”

王颖强忍着羞涩说:“后边了,后几名了。”

我问:“什么原因成绩下降这么多呢?”

王颖:“没好好上课,打游戏、玩儿手机、看视频。”

我说:“很多类似的人几乎都有这种表现,有的还看一些被称为阴暗的书籍,比如盗墓笔记、玄幻小说、科幻影视、推理小说、搞笑视频、综艺节目、追星粉丝等等。当然其中有的算不上阴暗,但也不属于建设性内容。”

王颖:“我都有。”

我问:“成绩下降和不去学校之间有什么必然的逻辑联系吗?”

王颖:“心理落差呗!原来成绩很好,现在一塌糊涂。”

我说:“有点儿像没脸见江东父老似的感觉?”

王颖:“可以这么说吧。关键是上课听不懂了,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老师还总是批评,最讨厌的是班主任跟我妈那叫一个像。”

我问:“是不是你妈妈首先想到的是补课啊!”

王颖:“是啊,一对一,不行,学不进去了,一上课就发困,眼睛就睁不开,脑子也发木,头都大了。”

我说:“恐怕也会经常走神吧?”

王颖:“嗯,反正就是学不进去。”

我问:“你妈妈肯定很着急。”

王颖:“急死她才好,本来她就脾气很臭!把我爸也臭分居了,其实就是躲了她,实在跟她过不下去了,我要是能够独立我也会躲了她。成天跟我爸吵吵,谁受得了!?我长大了之后我也躲开她。”

我问:“看来对你妈妈的意见还不算小。”

王颖:“你说脾气臭也就算了,她就是一个渣女,最要命的是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还斤斤计较,有这么个妈我觉得丢死人了,不遵守诺言,明明说好的压岁钱归我支配却挪做他用,她又不是没有钱,说好的给六百块钱买衣服,最后只给我二百,那还是我的压岁钱诶!”

我说:“是不是你妈妈怕你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啊?”

王颖:“狗屁!她跟别人也这样,赖账,欠钱不还,占小便宜,丢死人了!”

我说:“是不是走神儿的时候也总是想不开心的事情?”

王颖:“嗯。”

我问:“你妈妈刚才说起过,她就是希望你上学,你说好了去上学的事情后来还是不去上学会让她很有情绪。”

王颖一脸的不屑:“她答应别人的事情多了去了,她什么时候尊重过别人,她什么时候信守过诺言?她耍赖,我也耍赖,看谁耍的过谁!有这么一个妈想好是不可能的。”

……

……

“赖”出来的抑郁症—家长品行不端,孩子容易抑郁

从王颖的叙述中发现,引发她不良情绪的绝大部分事件是由她自己的亲妈引起的,病情也与妈妈的人格模式有关。以下这几点尤其需要引起家长们注意。

一、信守诺言

信守诺言是一个家长必备的基本品质,不能信守对孩子的承诺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造成的恶果难以估量。《曾子杀猪》这篇古文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尤其是教育家长,要知道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须知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不能真诚待人也不能真诚待己的人。可现实生活中,像王颖妈妈这样不能信守诺言的人还是有的,但她们不知道的是这将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恶劣后果。

人生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的婴儿期,这个时期需要获得最为重要的基本信任感,并克服基本不信任感。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孩子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周围的人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和对自己的信任。否则,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恐惧、焦虑和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人格的顺利发展。这种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对培养了较好的信任感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如果父母在信任方面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也无法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但是,尽管孩子不断长大,信任危机会持续发酵,这会进一步伤害孩子的安全感,并形成深切的自卑感。孩子内心的逻辑是这样的:妈妈都是言而无信的,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人可以相信的,自己也是不被人相信的,而且妈妈之所以这样对待自己,一定是自己不好,这种自卑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在这样的家庭中养大的孩子,似乎天生具有抑郁天分,是必然的抑郁高发人群。从这个角度而言,王颖的抑郁症,很大程度上是王颖妈妈造成的。

父母不但要对孩子信守诺言,更要对他人信守诺言,不能信守诺言的人,最容易遭到孩子的蔑视,这种道德羞耻感会影响孩子一生。

建议:信守承诺,言而有信,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所以,父母一定要活出让孩子骄傲的样子,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

告诫:人无信而不立,贪求便宜背信弃义的代价是高昂的。这句话有些人是听不懂的。

“赖”出来的抑郁症—家长品行不端,孩子容易抑郁

二、拒绝双标

“双标”是“双重标准”的简称,双重标准是指对同一性质的事情,当事人对人对己会产生两套不同的判断标准,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益等原因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或行为,或者同一件事开头和结尾产生不同的评判标准。就像王颖妈妈对待王颖一样,她只知道王颖答应了自己去“上学”而最后却没有去“上学”属于耍赖,却不会觉察到自己对孩子“耍的赖”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王颖的抑郁症和厌学问题,恰恰是王颖妈妈行为思维模式的直接后果之一。

建议:作为父母,一定要活出榜样的作用,要求孩子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好。

告诫:双重标准最容易让孩子逆反,最容易导致孩子对家长的不服气。

“赖”出来的抑郁症—家长品行不端,孩子容易抑郁

三、避免情绪化

情绪化是孩子安全感的杀手,父母出现不良情绪且不能很好管控自己的情绪之时,孩子内在的逻辑语言是这样的:家长出现情绪了,就代表着他们没有办法处理问题了,他们没有办法了,也就不能给到自己支撑了,他们是自己指望不上的人,没有可以指望的人,自己就容易受到伤害,安全感就此丧失。另外一种逻辑就像上文所说:他们有情绪,一定是自己不好,自己是遭人嫌弃的,于是,自卑感就根植于骨子里了。

养育孩子是一个高技术“工种”,既需要高超的知识能力,更需要高尚的人格品质。

为了孩子,请高尚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家长   孩子   不端   信任感   诊室   品行   诺言   抑郁   样子   事情   父母   成绩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