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2008年,在盛况空前的北京奥运会上,有一对来自湖南的夫妻,不约而同地成为火炬手。

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有一个人得此荣耀,已是光耀门楣的大事。

更何况,他们双双获此殊荣,可谓双喜临门。

他们,是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夫妻档:

丈夫王填和妻子张海霞。

2008年6月4日,他们分别在湖南湘潭和长沙传递奥运火炬。

而6月3日,是他们结婚16周年纪念日。

这一年,张海霞40岁。

有人说,男人40一枝花,女人40豆腐渣。

但是,如果能成为张海霞这样的“豆腐渣”,我想,很多女孩都会愿意吧。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张海霞的人生故事。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1968年,张海霞出生在有“湘中明珠”之美誉的湘潭县城市家庭。

作为一个湖南人,她具有典型的“湘妹子”性格,从小就知晓自己想要什么。

1986年,张海霞成为一家公司的营业员,也拥有了让人羡慕、在他人看来是“铁饭碗”的稳定工作。

八九十年代,有了“铁饭碗”的人,工作起来一般靠“推”,谁还会没事找事地削尖脑袋往前冲。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多都经历过,买东西是要看营业员脸色的。

说话不合适了,营业员还会教训你。

这就是张海霞的岗位。

那个工作,真的很“香”。

但在工作状态相对轻松、业绩好坏不影响收入的大环境里,张海霞不仅没有丝毫懈怠,反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向老员工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向顾客推销产品;

“脸难看、门难进”的服务态度,在她身上更是从来没有出现过。

在一潭静水似的工作环境里,她的工作能力脱颖而出,得到领导赏识。

接连被任命为“柜长”、“团委书记”和“总经理助理”。

年纪轻轻就成为单位的“红人”,这在普通人看来,跟老天爷追着赏饭吃没啥区别。

一句话总结:命好。

只是,命好之外,大家很少看到,是她潜藏在内心的抱负,才激发了工作的激情和动力。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在张海霞担任公司团委书记期间,和她同一年出生的王填大学毕业。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很稀缺,走到哪里,都是“木秀于林”、“锥处囊中”。

这样耀眼的年轻人,被分配到张海霞的办公室。

而爱管闲事的月老,已经悄悄地在他俩身上系了根红线。

团委主要负责青年工作, 当时,张海霞是团委书记,王填是共青团员。

随着工作的推进,张海霞逐渐发现了王填的“不一般”:

眼界开阔、头脑灵活,见解独到;

事业心强、做事稳重,把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

为人大度、有责任心、乐于助人。

气场相似的人,总是互相吸引的。

他们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异性朋友,谈恋爱的事,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在外人看来,张海霞是公司领导、城里姑娘。

王填是普通员工、农村小伙。

除了年龄搭得上边,学历上冒头之外,这明显就是“门不当户不对”。

他们谈恋爱,99%的人不看好。

然而,月老的线儿,早已拴住两个年轻人的“两厢情愿”。

眼光独到的张海霞认定了王填,王填的眼里,只有张海霞。

你情我愿,皆大欢喜,最终喜结连理。

管他多少人看好不看好,自己的人生,跟他们无关。

有人说,一个美好的婚礼,是彼此的承诺、爱情的见证,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多少青年男女,都期待自己能有一场仪式感满满的婚礼。

但张海霞夫妻的婚礼,办得却像“过家家”。

因为婚房交付的时间比预期晚了三天,当天,雷厉风行的张海霞翻了翻日历,就把婚礼直接定在了三天后。

从隔壁借的电,三天内搞定装修,然后打电话通知家长。

张海霞就这么简单地把自己“嫁”了。

这一天,是1992年6月3日,张海霞24岁。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左>和王填)

婚后不久,张海霞升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填成了业务科长。

这样的夫妻档,这样的职业位置,在他人眼里,可谓“前途一片光明”、“生活一片向好”。

当时,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市场经济逐渐繁荣。

大批外资涌入国内,个体户开始崛起,国营企业的局限性开始暴露出来。

对市场拥有敏锐嗅觉的张海霞和王填,在察觉到企业弊端的同时,也看到了商机,王填率先提出辞职。

跳出风平浪静的港湾,去承受未知的大风大浪,这样的选择,到底对吗?

如果你是张海霞,面对丈夫辞职,会怎样做?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体制内的人,要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可是又有多少人具备这样的能力?

更多的人是在风暴来袭时,已无力抵抗。

而张海霞和王填,偏偏擅长居安思危,都有这样的能力。

看张海霞的处境,选择留在体制内,保住一份稳定的工作,应该是大多数已婚女性的选择。

是啊,一个女人,有家庭,有责任,最怕不服输瞎折腾。

万一折腾得一无所有,还不如安于现状最保险。

但张海霞的性格,偏偏不属于那大多数。

因为她早已在别人羡慕的“铁饭碗”里,嗅到“改变”的味道。

正所谓,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本身。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寻活路。

否则,真的等到“改革”的利刃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一切就都来不及了。

因此,哪怕前路渺茫,张海霞也果断辞职,选择陪同丈夫下海闯天下。

离开公司时,要强的张海霞流泪了。

泪水里有对公司的不舍,更有对未来的担忧。

她离开的依仗,不过就是那份对丈夫的信任和自己不服输的闯劲。

除此之外,她再无其他资本。

这一年,是1995年,张海霞只不过27岁。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没钱,找朋友借,加上手里的积蓄,他们用5万元的启动资金,开了一家批发零售店。

虽然店面不大,也就20 平米,但它却是湖南省第一家批发零售店,起名“步步高”。

没钱雇人,夫妻俩就自己干,拉货、卸货、摆货,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

除此之外,夫妻俩还要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兜售代理的产品。

在张海霞看来,拉货、卸货、摆货那都是小菜一碟,最难的还是自己一个人骑三轮车。

蹬着满载货物的三轮车,边骑边吆喝,走走停停;

遇到上坡的时候,蹬不动,只能下车用手推,弓着腰、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坡上走;

遇到下坡的时候,又拉不住,稍不留神就会翻车;

刮风下雨就更不用说了。

自己打碎了“铁饭碗”,别人嘲笑,自己忐忑。

就是再难,再辛苦,也不能活成别人眼中的笑话。

前景模糊,但他们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记不清多少次,在凌晨空旷的马路上,夫妻俩牵着手、哼着歌,一起快快乐乐地回家。

6个月后,张海霞夫妻就建立起800多个分销终端,并获得大量的供应商资源。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正所谓,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肚子饿了有人送馒头。

靠着出发早,行动快,有眼光,能吃苦,他们在批发零售行业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之时,跟风的人蜂拥而至。

市场逐渐被瓜分,利益自然要流失。

一块蛋糕,自己慢慢吃,定然品得出味道。

但争抢的人多了,不但来不及品尝,更有可能只抢个渣渣。

这就是他们当时面临的窘况,为此,他们果断考虑转型。

此时,他们发现了一条培训广告,主题是“国外专家讲解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方向”。

在得知个体户可以参加的情况下,张海霞和王填一起去学习。

这次学习,又让他们挖掘到一个机遇。

回到湘潭后,夫妻二人热血沸腾,找几个朋友商量后,他们决定开零售店。

1995年底,他们开了湖南第一家面积300平米的自选超市,引起轰动。

一次次寻找方向,一次次瞄准机遇,一次次大胆尝试。

在这条跟“铁饭碗”相比,一点都不稳定的路上,张海霞和王填走得磕磕绊绊,但却目标坚定。

浪急风涌,商海沉浮,敏锐的嗅觉和超前的眼光,是他们紧攥在手里的那根“浮木”。

他们从不安于现状。

没有固定不变的市场需求,自然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商海投资。

安于现状的前方,就是“泯然众人矣”,然后“被消失”。

以他们的性格和能力,根本不可能“愚”极至此。

相反,他们一直走在“思变”的路上。

“变”犹如活水,给他们的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

听说当时最好的量贩店在广州,且开得热火朝天时,夫妻俩就赶往广州考察。

此时,在湖南湘潭,张海霞夫妻已有三家小型连锁店,总面积在600-900平米;

而一个量贩店,面积就要几千平米。

从连锁店到量贩店,跨度大、投资多。

万一投资失败,刚成立2年不到的小型连锁店根本无力承担后果。

为此,其他股东犹豫不决,纷纷劝说张海霞不要急功近利、跳跃太快。

股东们苦口婆心的劝说自然在理,但商海搏击,机遇与风险永远是并存的。

不走出未来难测的第一步,永远不会打开新机遇的大门。

张海霞拍了拍桌子说:

已经决定的事情,就不讨论开不开了,而是讨论怎么把它开好。

在张海霞的“一意孤行”下,1998年1月,湘潭第一家量贩店开业,面积2000平米。

开业当天,来购物的人实在太多了,生意火爆到场面一度失控。

没办法,公司管理层全部出动,去现场维持秩序。

张海霞更是站到人字梯上,匆忙做起疏导员。

饶是如此,客人也只能分拨进入,工作人员更是关了五次门,紧急补货摆货。

从上到下,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忙碌个不停。

有人忙得忘了吃饭,有人来不及吃饭。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路易斯·巴斯德曾说,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事实证明,张海霞的“一意孤行”是建立在充分调研、洞察到商机的基础之上。

就在量贩店火爆营业的同时,张海霞花重金聘请团队来负责公司的事业部。

只因她听说,这家团队曾用5年时间,将印尼某公司打造成了亚太地区的最佳零售商。

2001年,张海霞和王填的公司开到了10家,成为湖南省超市第一品牌。

这一年,张海霞33岁。

许多创业者的身后,似乎都有不为人知的“血泪史”。

然而,张海霞和王填的创业之路,似乎“走得很平顺”。

她凭借独到的眼光、果断的执行力、勇敢地转型,一步步抢占商场先机。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每个人都曾碰到成功的机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抓住机会。

张海霞就是那个即便犹豫,也能勇敢抓住机会的幸运者。

当初亲自打碎“铁饭碗”,下海创业,正值市场整体环境向上向好。

在公司扩大规模时,她瞅准机会,花6500万并购湘潭最大的国营百货公司。

只因百货公司地理位置优越。

正是在百货公司的基础上,夫妻俩才有条件建设湘潭第一家大型综合购物商场。

在公司发展战略上,张海霞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扩张策略。

选择将公司扎根在三四线城市,先抢占竞争远不如大城市激烈的中小城市市场。

由此避免与外资企业,以及有雄厚资金做后盾的大企业硬碰硬,为公司赢得发展机会。

在塑造公司文化过程中,张海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倡导“家”文化。

公司成为湖南省率先为全体员工购买“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的大型民营企业。

公司5万名员工中,女员工就有3万多人。

是湖南省为社会女性提供有效就业岗位、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最多的民营企业。

在她心里,员工不只是员工,更是兄弟姐妹,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贫困家庭的员工子女考上大学,她第一时间慰问并每人捐助2000元。

从此,凡是公司子女考上大学,都会准时收到‘公司员工子女助学金’。

她重视对员工职业能力的培养。

除了严格执行‘年人均受训时间不低于40小时,持培训合格证上岗’外,她每年都要选派员工,赴国内外学习行业先进理念、技术。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左>)

2005年,公司加入IGA(国际零售商联盟),张海霞当选IGA中国区董事长。

2007年,公司在湖南和江西已拥有78家门店,年销售额达到40亿元。

同年,张海霞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湘潭十大新闻人物”,当选CCTV“湖南省最佳雇主”,并被授予“全省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张海霞的公司没有“裁员、减薪”,反而两次提高员工工资。

同年6月19日,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成为国内首家在内地上市的民营超市企业,张海霞和王填也荣登福布斯榜。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右>与丈夫)

这一年,张海霞40岁。

她不仅没有变成别人眼里的“豆腐渣”,相反,却收获满满,更有魅力。

2008年6月3日,是张海霞和丈夫结婚16周年纪念日;

6月4日,张海霞和王填在不同的城市做着同一件事:传递奥运火炬;

6月19日,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被业界称为“民营超市第一股”;

10月28日,张海霞作为女性杰出代表,到北京参加第十届全国妇代会。

夫妻俩同为火炬手,那可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拥有的幸运。

这完全在他们的预料之外。

王填是赞助商推荐,张海霞是湘潭市妇女界推荐。

这必将成为他们一辈子的荣耀和难忘的回忆。

有人说,夫妻创业困难重重,因为夫妻讲感情,创业讲道理。

如何权衡好家庭与事业,这是夫妻创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张海霞和王填也不例外。

那么,张海霞对此又有什么想法呢?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关于“夫妻创业,谁说了算”的问题,张海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公司,王填肯定是一把手。就好像在一艘大船上,船长只能有一个,声音只能有一种。

在家庭里,无论你有多优秀,女人都应扮演好妻子、母亲的角色;要像大地一样,广阔包容,尊重丈夫。

因此,2008年公司上市后,张海霞刻意退居幕后,并减少媒体采访。

她开始把工作重心从公司决策者的角色,逐渐转移到公司文化和社会公益活动上。

对自己的选择,张海霞称之为“归位”,即把自己更多地归位到女性位置上。

在她看来,“赚钱是体现能力,花钱更需要智慧”。

毕竟,现在的公司已不再是过去的夫妻店,已经很规范化。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一直以来,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张海霞都非常注重塑造企业文化、从事社会公益。

早在2002年,张海霞就创建“鸿雁之家”,每年资助贫困地区的特困学生圆大学梦。

还资助特优大学生完成学业,至今,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50多名。

2011年,张海霞和王填成立湖南零售行业第一家非公募性质的企业基金会。

即福光慈善基金会,夫妻二人首笔注入资金5000万元。

除了助学成才的“鸿雁之家”外,基金会依托公司的商业平台,还有另外三个自主品牌项目。

即产业扶贫的“点石计划”、精准扶贫“1+1结对帮扶”和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星星点灯”。

2016年3月,张海霞倡议并亲自启动“点石计划”,带领团队探索可持续扶贫发展之路。

截至2021年9月底,共帮扶贫困村90个,建立乡村振兴采购基地70个,签订农产品采购协议总计达11.8亿元等。

在精准扶贫方面,基金会先后出资建设26个扶贫基地,签订农产品3.8亿元的包销目标。

2017年,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十八洞山泉水厂,水厂用工间接转移就业60余人,水厂投产3年,给十八洞村村民分红近200万元。

2019年,公司投资的湖南贡米农业岩锣米厂正式投产,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0余人,岩锣村民享受50万元分红。

在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星星点灯”项目上,张海霞更为用心,不仅对项目进行细分,还明确了捐助方向。

未来星计划,即挖掘和培养自闭症患者中5%有特殊才能的孩子,让他们释放生命的色彩,并签约艺术家伊灵老师;

蓝色光计划,即对自闭症患者父母进行援助;

启明星计划,即鼓励关爱自闭症患者的一些机构、师资、志愿者。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人生“归位”的张海霞,不仅把公司文化及慈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还把公司推向国际舞台。

2010年6月30日,第54届世界消费品论坛在英国伦敦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会议中心举行。

张海霞在论坛上作《赢得以消费者主导的行业未来》的主题演讲,重点阐述“中国二三线慈善的商业潜力和商业机会”。

这也是中国本土企业首次在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6月的伦敦,阳光明媚,对于第一次在如此重量级的峰会上演讲,张海霞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为了这次演讲,她做了很多准备。

在演讲内容上,张海霞重点思考了‘我要讲什么?’,尤其在座的都是世界级大企业老总;

在着装上,张海霞特意穿上自己最喜爱的正装,让自己显得自信、从容;

在自身定位上,张海霞认为,‘我不仅仅是代表步步高,也不只是代表IGA,而是代表中国!’

张海霞的演讲赢得满堂喝彩。

许多大企业的老总当场表达了合作意愿,查尔斯王子更是赞许地对她竖起大拇指。

这次演讲,把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推向世界。

张海霞收获的是:

区域零售企业与这些大企业谈判时,将会有更大的发言权;

登上国际舞台,向世界发声,不仅仅代表步步高,更是代表中国新时代新女性!

这一年,张海霞42岁。

如果是成为这样的“豆腐渣”,我想没有哪个女人会不愿意吧?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电影《卧虎藏龙》里曾这样说到:

“把手紧握,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夫妻之间要想比翼齐飞,在张海霞看来,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夫妻达成共识:

创业过程中,无论台前幕后,还是所有的学习、考察和对外界新生事物的探讨,夫妻二人都应该共同去做。

这样一来,平时工作再忙,都能保留彼此相处的时间;

此外,同进同出、共同学习进步, 也能让彼此在很多方面预先达成共识。

思想同频,行动同步,有共同语言……

或许,这就是张海霞与王填一起创业多年,还能家庭和睦的人生真谛吧!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随着互联网技术时代的到来,电商异军突起,他们能否一如既往地抢抓机遇呢?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在张海霞看来,“人生会遇到很多选择题,有时选择正确,有时也可能会错误”。

2013年,电商崛起,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这次,张海霞和王填产生一个共同的认知:

电商叫好不叫座,无需倾注更多心力去关注。

直到事实摆在眼前,公司的百货商场销售额受到严重影响,夫妻俩才后知后觉,及时补救。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夫妻俩一如既往地雷厉风行,他们决定将公司梅溪湖新天地作为应对电商冲击、探索未来新业态的关键一步。

2013年,正式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并开始生鲜冷链基建工作。

2014年10月29日,云猴APP 正式上线。

他们相继打造出步步高商城和大平台云猴网。

2015年,公司布局线上生鲜和全球购业态。

2017年最后一天,关停“云猴全球购”。

发展趋势向好,为什么要关停呢?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公司的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之间相互独立,并没有形成合力,这也是他们创业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

这5年,张海霞称之为“迷失的5年”。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就像“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创业过程中经不住挫折不会成功”一样。

跌倒的人只有自己爬起来,才能继续前行。

张海霞和丈夫吸取之前失败的经验,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

最终实现顾客数字化、商品数字化和运营数字化。

战略有了,战术哪里来?什么样的战术才最可靠?

王填选择与数字化巨头企业结盟,先后和T讯、J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对此,张海霞采取一贯的支持态度。

2019年起,公司开始“回归零售”。

正是因为张海霞“永远抱有归零心态”,他们才在一个个的新起点出发,发展的如此迅速。

2019年底,公司已经拥有629家多业态门店,年销售逾百亿元,提供就业岗位7万个。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2020年,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张海霞带领公司员工积极参与防控,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居民排忧解难。

几乎所有门店坚持开门营业,并承诺保供应、不涨价;

48小时内紧急上线“小B优鲜”送货到家服务,有效解决居民一日三餐问题;

分批从国外采购300多万元的医用物资,捐赠给湖南14个市多家医疗机构,缓解当地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

除了疫情的影响,直播电商异军突起,也倒逼零售企业走上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

对提前进行数字化改革的张海霞夫妇来说,这一系列突发事件,反而成了他们的“练兵场”。

2020年6月底,公司商超体系的409家门店中,到家服务门店349家、自主收银门店348家、扫码购门店234家、社群覆盖门店346家。

9月份,公司实现数字会员2400万,数字化会员贡献销量占总销售的71%。

公司线上业务占比从疫情前的2%-3%,攀升至20%。

数据证明,试练的效果还算让人满意。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张海霞)

2020年7月27日,《财富》杂志发布中国500强排行榜,张海霞的集团公司排名第459位。

2020年11月,《“如虎添翼”如何美梦成真?——BB高的“智慧零售”征程》正式进入北大EMBA课程案例库。

同年,张海霞荣获“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荣登“中国最具影响力30位商界女性”榜单。

2021年,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56亿元。

这一年,张海霞53岁。

从只有20平米的批发零售代理夫妻店,到如今年营业收入132亿的连锁集团。

张海霞和丈夫用了26年。

2022年,张海霞54岁。

与丈夫携手创业已经27年,商海沉浮间,张海霞总结了三条创业之道:

埋头拉车,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抬头看路,认清发展的环境,顺势而为之;

仰望天空,多学习和借鉴更好更远更优秀的东西,让自己的目光长远。

于我而言,看她的创业故事,我收获了如下三点启示:

一是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任何时候都不要妄自菲薄;

二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保持同频,是夫妻能够比翼齐飞、永久保鲜的不二法则;

三是作为女性,我们只需要照顾好自己,把自己活成一束光,你的价值就会被看见。

就像张海霞“归位”时所说:

“我看似不管事,要管什么都能管到,但是我可以不管。”

女人就该这样,所谓技多不压身,我可以不做,但是想做的时候,我也不会比任何人差。

对此,你怎么看呢?


作者:朱小鹿&圆梦


关注我@朱小鹿 ,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 。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27岁湖南女人,与丈夫一起创业,26年后,公司年收入132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湖南   自闭症   步步高   湘潭   湖南省   铁饭碗   公司   年收入   年后   丈夫   夫妻   员工   女人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