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吃糖”时,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文 凝妈悟语

孩子喜欢吃糖果,或者甜饮料,我们常会如临大敌,但无数次强调糖的危害,孩子还是哭着喊着要吃。到底怎么给孩子解释,才能让孩子正视糖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有时候,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吃糖”时,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二宝3岁以后才知道糖果,吃了一次棒棒糖后,感觉很好吃,总想要。后来又吃过软糖、奶糖,到超市里控制不住要买。

奶奶告诉他“吃糖多了,牙齿会变黑,你看看邻居孩子,两个大门牙都没了,你也想变豁牙子吗?”二宝哭着不听劝告。

其实,二宝的牙齿早在吃糖以前已经龋齿了,要说吃糖会坏牙,还真有点说不过去。而且,二宝吃了几次糖之后,牙齿也没有像大人说的那样变坏,所以他根本就不会相信大人的话。

我对孩子吃糖这件事倒是没有全盘否定,孩子就应该去体验各种不同的滋味,享受一些童年的快乐。但是如果孩子大量吃糖,对糖上瘾,那肯定是不行的。

一直也没想到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给孩子解释这件事,直到在《蓝鹦鹉格鲁比科普故事》中看到相关介绍,豁然开朗。用书中的方式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吃糖,准确说是不能多吃糖,让孩子心服口服,而且特别长知识。

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吃糖”时,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为什么不能(多)吃糖

首先肯定糖的作用。

我们的身体需要能量,当我们运动或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身体会疲乏、肌肉会酸痛,这是肌肉消耗了能量,就像电池没电了。

补充能量的方式就是摄入糖分,糖分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供给身体,身体燃烧糖分,就把他转换成能量,不管是活动肌肉还是用大脑思考,都需要这些能量。

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吃糖”时,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其次,解释糖果提供的能量是超标的。

如果吃糖果或者喝甜饮料,其中的糖分很快就会被身体吸收,我们立刻就感觉到能量。但是这些能量比我们的身体实际需要的要多很多,多余的能量就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我们就会发胖。

最后,解释食物才能持续提供人体需要的能量。

如果吃正常的食物,像小麦制品、米饭或土豆,身体会将其中的淀粉转化成糖,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这些糖分能持续给身体提供能量,而不像糖果那样只是暂时的。

进行这样客观的对比,孩子自己也能体会到。吃完糖果,很快就感觉能量充足,但不能长久。吃饭,虽然不像吃糖那么快有能量,但至少可以让自己2、3个小时都充满活力。

孩子体验到真实性,才会相信我们说的是对的。

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吃糖”时,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糖是怎么形成的?

孩子还会好奇,吃的面食、米饭这些主食,看着不像糖,是怎么变成糖的呢?这就涉及到光合作用、碳循环这些科普知识了。

我们吃主食,是在摄入淀粉,在肠道中被消化后转化成了糖分,糖分最初来源于主食植物的叶子。

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在叶子中产生糖分,这个糖分是由二氧化碳中的碳转化而来的。

过程有些小复杂,让孩子通过图片,和简单文字,有个大概了解就可以。

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吃糖”时,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找食物的糖分含量

不光糖果中含有糖,家里的其他深加工食品中也含有糖,我们都要注意少吃。

空说无凭,可以带着孩子到厨房,从冰箱里找出几种食品,检查他们的糖分含量是多少。

家里有番茄酱、泡菜、拌饭酱、沙拉酱,翻到成分表,无一例外地发现有一个共同的成分“白砂糖”。我们很少去看这些信息,糖分就藏着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

至于含糖量有多高,并没有准确的数据,所以只有少吃,才能保护我们的健康。

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吃糖”时,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自己动手更可靠

因为食物中含糖量数据不明确,为了安全起见,最好是自己动手,控制糖的添加量。比如,想吃面包,就自己做面包,少加糖或者用其他成分代替,最大程度减少糖分的摄入。孩子很喜欢下厨房,正是让孩子学做饭的好机会。

当孩子问“为什么要吃糖”的时候,我们就用上面的步骤详细告诉他,既承认糖对人体的有用之处,又让孩子知道哪些糖该多吃,哪些糖该少吃。

对于好奇心强的孩子来说,如果追问糖是怎么来的,我们就用图片+浅显语言给他解释。同时,和孩子一起找出躲藏起来的糖,并和孩子一起制作。

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吃糖”时,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这一整个流程下来,孩子就对糖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仅对吃糖有了正确的认识,还收获了很多科普知识,一举多得。

我用的这个解释方法,就是使用了《蓝鹦鹉格鲁比科普故事》的套路,信息来源于其中的两本书的5个章节。

我感觉这套书的理念特别好,所以特别推荐给家有小学生或幼儿园中、大班的朋友。

这套书一共分为10册,有《地球病了》、《能源危机》、《音乐之旅》、《物种战争》、《山间历险》、《水的故事》、《改变世界的科技》、《机器人总动员》、《建筑探秘》、《身边的化学》,有孩子们关心的身边事,也有孩子们好奇的未来科技,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吃糖”时,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内容编排形式也特别符合孩子的胃口。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连续性的故事,很自然地带出科普知识。就像看连续剧一样,让孩子情不自禁地去听下一个故事,不知不觉去了解科普知识。

像关于糖的问题,是孩子们在织布机前工作了一个小时,感觉手臂酸痛,就引出了肌肉需要能量的概念,然后他们又去看小麦,又一步步引出光合作用、太阳、碳循环的话题。

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吃糖”时,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科普不是灌输而是引导,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探索和发现。像了解糖,是到自家厨房里去找,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想明白该不该吃。

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让孩子摸透每个知识背后的原理。像介绍糖,就涉及到生物、物理、地理知识,培养多学科衔接的意识。

动手又动脑,让孩子对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书中安排了小测验,还有动手做一做环节,可以启发孩子思考,让孩子在动手体验中,去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

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吃糖”时,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图画逼真清晰,画风可爱,有绘本一般的质感。虽然是介绍严肃的科普知识,但是配上众多色彩鲜明、形象可爱的图画,让科普知识变得特别灵动。二宝就特别喜欢看图,他说图画让他能理解,而且感到开心。

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吃糖”时,你的回答方式决定他未来的科学态度

上面是我和孩子看了这套《蓝鹦鹉格鲁比科普故事》之后的整体感受,特别喜欢这套书的设计理念,所以特别推荐给大家。爸爸妈妈们点击下面的链接就可以抱回家了。

蓝鹦鹉格鲁比科普故事 109 购买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孩子   糖分   光合作用   主食   鹦鹉   糖果   能量   态度   身体   科普知识   未来   方式   科学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