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市发展简史:夜市早在春秋就有了,还出现了中国第一位首富

京东618购物节即将来临,今年,你准备好剁手了吗?在没有网络的古代,古人都是去市集购物,中国市集,从夏商周到现在演进了三千余年,为何生生不息?无论是集市还是市集,都是商品的交易场所,在现代我们叫京东、淘宝等网络平台,在古代又叫什么呢?冷不丁带着科普来了!

夏朝最早出现“市”,商朝出现专门的交易场所“”,西周开始要交税,出现市场管理制度。

夏朝称作“市”,炎帝神农开创原始商品交易。

《易经·系辞》记载:“庖牺氏没,神农氏作,列廛于国,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所需。”

《路史·炎帝》记载:“列廛于国,日中为市”

这段话向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炎帝神农氏,始作集市,首创贸易,也就是说原始商品的交易最早是由炎帝神农开创的。

中国集市发展简史:夜市早在春秋就有了,还出现了中国第一位首富

商朝既称“市”也称“肆”,开始以物易物,商人、商品源于此。

《六韬》记载:“离宫七十三所,大宫百里,宫中有九市”

《帝王世纪》载:“纣宫九市,车行酒,马行炙。”

在商朝,商品经济发展更加繁荣,并出现了专门的交易场所——肆。在商汤之前,更有商高祖王亥“服牛经商”,发明了牛车,并驾着牛车与其他部落以物换物,开创了中国以物易物商业贸易的先河。因为从事交易的是商国人,其他部落的人就称他们为“商人”,对他们所交易的物品称为“商品”,“商人”“商品”便起源于此。有史料曾记载过他们做买卖的事情:

周朝叫“墟”,不仅有市场管理,还要交税,首次出现了“摊贩”与“人才市场”。

在周朝,交易的场所称为“墟”,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席地而坐便开始了交易,这种简陋而又便利的贩卖,可视为“摊贩”最基本的形态。有了市场,便有市场管理,周朝规定,做生意的商贩需要交税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车辇、珍异。廛人掌敛市絘布、緫、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胥师各掌其次之政令;而平其货贿,宪刑禁焉。贾师各掌其次之货贿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司虣掌宪市之禁令。司稽掌巡市。

周朝市场最高官职为司市,下设有质人、廛人、胥师、贾师、司虣、司稽、肆长、泉府等属官,主要负责稽查商品、管理交易、管理物价、保护财货与征税。当时的商品种类很多,车马、五谷、奇珍异宝等,甚至还出现了“人才市场”,即奴婢交易。

《周礼·考工记·匠人》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这段话讲了周王朝国都建筑的规模和布局。前面是国王居住、办公的"朝",后面是市场。市,在周朝成了与祖庙、社、朝并列的四大布局之一。这说明周代对市很重视的。

中国集市发展简史:夜市早在春秋就有了,还出现了中国第一位首富

春秋战国时期,有了早市与夜市,还出现了第一位中国首富。

《周礼.地官》:“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这个时期的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商人,春秋末期的范蠡、子贡,战国时期的吕不韦、白圭、巴青等,春秋时已有官商、非官商之分,后来根据早中晚的时间发展了早市、大市、夕市、夜市,但这些集市还是在城市发展。

《管子·乘马篇》记载:"贾知贾(价)之贵贱,日至于市,而不为官贾"

《易·系辞》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时期,大业既竟、一身布衣的范蠡曾三度创业,后成为巨富,自号陶朱公。他被民众尊奉为财神,陶朱公也成为中国商人之鼻祖。

秦朝专门建立了“市”,市门按时关闭,并规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秦人为加强对贸易经济的管理,专门建立了“市”。市内可以摆地摊、耍猴戏、舞枪弄棒,“市”和人们的居住区严格分开来。

市门按时开闭。市中有市楼,又称亭、旗亭或市亭,管理市的官署即设于此。为了便于经营管理,市内店铺、摊贩按经营商品种类分别排列,称为列、肆、次、列肆、市肆或市列。肆之间的通道称为隧。列肆之后还有存放货物的仓库,称为店。

《金布律》:“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择行钱、布者,列伍长弗告,吏循之不谨,皆有罪。有买(卖)及买殴(也),各婴其贾(价) ;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

秦代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并且针对交易、货币使用首次颁布了法律条令,即《金布律》、《关市律》。

中国集市发展简史:夜市早在春秋就有了,还出现了中国第一位首富

汉代称“槐”市,商人正式成为一种职业。

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中央设置亭楼。同时,还出现了槐市,既无市墙和市门,又无专门管理的官吏,属于一种民间自发形成的交换形式。

汉朝统一后“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为方便管理,汉朝政府在各大城市设立“市廛(chán)”,俗称为“市”,自此商人成为一个职业,甚至一个阶级,真正诞生出来。

东汉张衡《西京赋》:“郭开九市,通阛带阓。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两汉集市形式更加丰富,边关有了胡人交易市集,长安城内外更是出现了东西九市,城内圈起来的“市”被称之为“阛”,其中除了商店摊贩外,还住着专门做买卖的商贾,整个部分由市吏管理,对各商人实行登记,注明“市籍”,这套管理制度,从汉朝经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都被沿用。

汉朝(西汉)时,还出现了同城快递,王莽时代,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长安上大学,因为口袋里没钱了,他就和同学集钱买驴,再由从仆牵着到市场上揽活,靠给人运输来赚取生活费。

魏晋南北朝时期,集市真正走向农村。

《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魏晋时期,码头和交通要塞发展了“草市”,以供马儿吃草、人们买卖,集市才真正地走向农村。随着草市设置日久,草市内渐有经常进行商贸交易的固定商肆,并开始有商户定居。

中国集市发展简史:夜市早在春秋就有了,还出现了中国第一位首富

隋唐时期有东西市,并成了约会的地方, 胡风胡俗流传开来。

《长安志》载:“万年县户口,减于长安。又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由是商贾所凑,多归西京……自此之外,繁杂稍劣于西市矣。”

隋朝杨坚允许城内开设集市,形成了东市、西市。隋代的集市,不仅仅是买卖东西的地方,同时,也是聚会相约的地方。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破镜重圆的词语故事。

在唐代京都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而“西市”除了大众平民市场外,还有不少外商,是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西市比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胡风、胡俗”也随之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中国集市发展简史:夜市早在春秋就有了,还出现了中国第一位首富

宋朝取消了上千年的“宵禁”制度,统一了摆摊地点,

到了宋朝,“市”完全冲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记载宋太祖诏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这一诏令标志着持续了上千年的"宵禁"制度被取消。宋朝对于商业的赋税非常低,如果碰到天灾,赋税还会降低。

《东京梦华录》:"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宋朝之商业繁荣前所未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从日常百货到果品零食,再到鱼肉家禽商品种类和数量都大大提高。宋朝还统一了摆摊地点,即使在冬天,或者风雪阴雨天,也常常有夜市开放。

中国集市发展简史:夜市早在春秋就有了,还出现了中国第一位首富

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元朝,外贸勃兴,首次出现了放高利贷,马可波罗称“它是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

蒙古人由于本身商品单一,所以有极强的商业交换需要所以对民间贸易采取鼓励的态度。外国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中国,称“它是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

蒙古统治阶层和贵族们不会自己经商,而是将国库或个人财富,交给以色目人为主的“斡脱(受政府管理和控制的官商)”来经营,他们从中“分成”。

除了经商,他们也会放高利贷,但从窝阔台时代起,利率就受到了比较严格的限制。一言概之,因为斡脱的活动,元朝的商业和金融业已经“走向了世界”。

明朝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明朝集市增多,分工明确,管理有序。明代中后期商人地位有所提高,部分士大夫认为经商有成,等同于读书有得,“亦贾亦儒”“弃儒就贾”的现象开始出现。

明代直隶《长垣县志》记载:“县境居民稠密,其村落稍大者各为期日,贸易薪蔬粟布,亦名曰集,无他货物,盖以便民间日用所需耳。”

从都城到州县乡镇都有定期举行的集市。

明代著名的笔记著作《五杂俎》中写道:“岭南之市谓之虚,言满时少,虚时多也。西蜀谓之亥。亥者,痃也;痃者,疟也,言间日一作也。山东人谓之集。”

此时的集数量较之唐宋有大幅增加,有隔日一集、二日一集、三日一集、五日一集的,或每逢初一、十五集,逢初五、初十集,逢初三、初八集,逢初三、初六集及每月一集等各种形式。

中国集市发展简史:夜市早在春秋就有了,还出现了中国第一位首富

图为《上元灯彩图》,主要描绘了明朝中晚期的南京地区,元宵节期间的街市景致。

清朝出现四大名镇。

清嘉庆年间,出现了四大名镇,有记载如下:

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许多重要城市如北京、苏州、江宁等地,也更趋发达。北京居民已不下百万,一切生活所需都从商业渠道取得,一日不可无贸易。

清朝时期繁华的商业街店铺林立,小商人在路边摆摊做小生意,小商品种类繁多,名目繁多。

中国集市发展简史:夜市早在春秋就有了,还出现了中国第一位首富

图为清代画家丁观鹏的《太平春市图》局部,表现了当时置办年货的场景。

如今,人们享受着都市的迅速发展,超市、步行街随处可见,“集市”也承载了许多人的儿时回忆。现在,“赶集”依然在某些地区留存。无论古今,集市都是生活所在,快了的来源。有时间,不如呼朋唤友去逛逛吧!

以上内容根据网络整理,如有维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周礼   炎帝   夜市   集市   周朝   摊贩   市集   宋朝   简史   首富   中国   春秋   商人   商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