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贬值潮”没来,房价又要涨了?内行分析给出“答案”


在这个21世纪快节奏时代,房子是爱情的“敲门砖”,是婚姻的基石,更是家庭的保障,有了房子,在工作、子女教育、落户等方面能省不少麻烦,如果有能力做选择,想必没人愿意选择一辈子租房,普通人几乎一辈子都在为房子打拼,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房子貌似成为很多人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房子“贬值潮”没来,房价又要涨了?内行分析给出“答案”


先来看看三则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00年全年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16570万平方米、3228亿元,全国房价均价1948元/平方米,2022年1-4月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33721万平方米、33248亿元,推算出2022年全国房价均价约9859.7元/平方米,22年时间,房价翻近5倍,收入方面,2000年和2022年全国人均可支配分别为3721元、41380元(根据一季度10345元乘4估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翻11倍。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2000年新建商品房均价分别为4500元/平方米、3327元/平方米、3041元/平方米、5412元/平方米,而到2022年均价分别为5.7万元/平方米、4.8万元/平方米、3.3万元/平方米、5.3万元/平方米,22年的时间里房价分别上涨12.6倍、14.5倍、11倍、9.8倍,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北上广深在200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0370元、11718元、13622元、21577元,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为:89096元、95088元、64920元、80112元,22年的时间里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上涨8.6倍、8.1倍、4.8倍、3.7倍。


房子“贬值潮”没来,房价又要涨了?内行分析给出“答案”


四五线城市(以鹤岗、双鸭山、石嘴山、七台河、张掖、黔南等排名最后30名的城市为例),目前这些城市房价均在4500元/平方米以内,房价最低的城市鹤岗、双鸭山房价不超过2800元/平方米,而在这些城市中2000年左右的房子(步梯房)价格在1000元/平方米-1300元/平方米,房价上涨3-5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2000元左右,而到2022年(根据一季度城镇居民一季度数据估算)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3万元左右,可支配收入上涨10-20倍。

从以上三则数据可以看出,首先是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明显增高,而小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逐渐降低,买房容易程度一目了然,普通人买房在小城市比在大城市更加容易;其次是部分城市房价受产业转移影响较大,与地方经济直接挂钩,比如鹤岗在20年前房价并不算低,随着产业没落人口外流,难以支撑房价上涨;最后是共同富裕鲜有成效,沿海城市经济最先崛起,内陆城市紧随其后,小县城、地级市正在快速为大城市分担产业压力和全国经济压力。

房子“贬值潮”没来,房价又要涨了?内行分析给出“答案”

为什么房子迟迟未出现“贬值潮”?

单单靠数据,或许并不能完全说明准确预测楼市走向,毕竟实践出真知,曾经的首富王健林曾表示,我国房地产已经从供不应求到了供大于求的阶段,房价再暴涨的可能性并不存在,但是类似于北上广深的大城市房价会永远上涨,这还是王健林2015年的预测,放到现在,仍旧不过时,回过头来看,房价在大城市中丝毫没有下跌迹象。

房子“贬值潮”没来,房价又要涨了?内行分析给出“答案”

然而,马云和潘石屹观点就有些相似了,潘石屹曾表示未来房地产会跟共享单车一样得到“充分利用”,如今的房子空置率非常高,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崛起后,资源浪费会明显减少,重资产买房也不再符合未来人的观念,是从重资产往轻资产的转变,那么大方向上,意味着互联网的到来会让房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高,换言之,以后对买房一事或许不那么重要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信心不足以支撑房价上涨,马云在给内部员工的一封内部信中提到,买房子是因为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对经济增长有信心,对工作有信心,但如果未来这些信心都不在了,透支的消费应该怎么应对呢?毕竟拉动内需来让房地产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时代已经过去。

无论是王健林还是潘石屹两位曾经的房地产大佬,甚至是很有头脑的马云,都不看好房价暴涨,每人看待楼市的角度不同,观点却出奇的一致,事实上,从三位大佬的预测可以看出,楼市不会出现“暴涨潮”了,但并不意味着房子会出现“贬值潮”,房子是百姓的家庭保障,就像我们时常听到的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利益至上,那么是否意味着未来房价又要上涨了呢?

房子“贬值潮”没来,房价又要涨了?内行分析给出“答案”


房价还会上涨吗?

近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坚持房住不炒,保障刚性住房需要,满足合理的改善住房需求,稳地价、稳预期、稳房价,与此同时,上海、深圳、广州也曾先后多次提出"房住不炒”主基调,不少人认为房住不炒就意味着房价会下跌,实际上房住不炒不等于房价会下跌,那么房价到底会不会上涨?“答案”来了:

房子“贬值潮”没来,房价又要涨了?内行分析给出“答案”

一、看城市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前景。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大连、武汉、哈尔滨、青岛、成都十大城市位列全国经济实力前茅,那时候的深圳还未上榜前十,哈尔滨、青岛反而在十大经济城市之列,后来“一位老人”在南海边化下一个圈,于是深圳经济突发猛涨,并且发展成为如今的一线城市,而哈尔滨、青岛也曾是北方经济大城市的代表,却因为产业落后、产业升级缓慢成为如今二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具有代表性的老工业城市鹤岗也是如此,从辉煌到没落只需要看产业的强弱。

房子“贬值潮”没来,房价又要涨了?内行分析给出“答案”


二、看财政税收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根据历年公开财政数据显示,从1998年“房改年”以来,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从500亿元上涨到2021年的87051亿元,并且从2017年起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从未低于5万亿元,2021年全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2.9%,而这一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为24.63万亿元,一旦缺少了土地收入,那么全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13万亿元,可见目前我国的建设资金投入还是十分依赖土地收入,房地产市场好比一家公司,土地是房子材料成本,土地影响42%的财政收入,进而影响了国家建设的历年预算费用,如果房价不上涨,势必会出现更多土地流拍,虽然我国正在计划着从房产税方面减轻对土地收入的依赖,但是短时间内还处于试点阶段,不排除未来会降低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那时房价或许才会涨跌自如。


房子“贬值潮”没来,房价又要涨了?内行分析给出“答案”



三、政策的松紧和需求的变化

经济学家任泽平曾提出影响房地产的三大因素:金融、土地、人口,这三个因素都与政策相关,尤其是短期的贷款政策和地方的限购、限贷政策,通过今年的4、5月份多个城市出台楼市新政可以看出,买房对于普通人而言并不容易,10%的首付区别就能让不少人决定是否下手买房,利率的下调给了更多人购房信心,毕竟省几万元利息比赚几万元收入更加容易,此外,需求同样是影响房价的主观因素,比如2015年之后的棚改计划,短时间内大批购房者产生,又比如三胎政策的开放,家庭的购房需求逐渐转移到大户型中来。

房子“贬值潮”没来,房价又要涨了?内行分析给出“答案”


总结

综上所述,楼事君认为未来房地产变化至少有三个趋势:一是房价不会暴涨,大部分城市更不会暴跌,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房价即便有猛涨的势头也会被政策收紧抑制,但是产业落后的城市,如若产业转型缓慢,房价不排除会出现下跌;二是房子是普通人一生的心血,国家不会让房子出现“贬值潮”,但随着大城市对人才的虹吸,热门城市的购房压力短期并不会减轻,年轻人买房不要一味的攀比大城市,从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为也不失为好的选择;三是房地产格局会发生“巨变”,房地产从量变转换为质变,主要表现在人均居住面积和家庭居住需求,换言之,我国的城镇居民目前并不缺房子居住,但会缺大户型品质型房子。至于房价会不会上涨,除了产业落后、人口流出的城市以外,房价或许很难跌下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鹤岗   房价   房子   内行   大城市   答案   土地   收入   未来   产业   城市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