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视角下的“互联网+”亟需“破圈”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从老年版网页到APP,从电子围栏到呼叫中心,再到智能机器人、AI隐形护理员,近年来智慧养老的产品在不断迭代……当互联网时代遇上老龄化社会,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如果利用新技术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老龄社会视角下的“互联网+”亟需“破圈”

上海长宁区的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

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看来,“互联网+产业”包括数字经济的长远前途在于拥抱老龄社会的转型性需求,但必须意识到,目前“互联网+产业”本身发展得很好,但是在老龄经济产业领域里面,总体来说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有一些企业举步维艰。

“不能就老年人谈老年人,也不能就技术谈技术。”在由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共同主办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老龄社会视角下的‘互联网+’”专题研讨会上,党俊武指出,“互联网+产业”和老龄社会在底层逻辑上的结合需要进行全面的反思,应格外注意的是,“互联网+产业”不应局限于养老、康养,更不应与线下服务相脱节,应从老龄产业的细分需求去寻找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增长点和成长点。“我们要破圈,从观念上就要走出老人圈、康养圈。譬如适老产品除了关注老年人需求本身,还要关注跟老年人消费决策相关的人怎么看,吸引这部分人的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左美云则提到,智慧养老平台的生态打造十分重要,未来智慧养老生态系统的建立应多平台相连接。同时,智慧养老平台也应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打造个性化服务模式,避免信息茧房,并进一步推动适老化改造,真正做到交互适老、人机共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则表示,在谈老龄社会视角下的“互联网+”时,应对老年人具体情况分类摸底,切勿忽视被数字排斥的老年群体。无论网络如何高歌猛进,技术无法取代人与人的接触。

北京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学术总监王俊秀强调,互联网领域在面对老龄社会时,应秉持技术谦卑的态度,方能促进其更好发展。

责编:李欣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老龄   盘古   人民日报   社会   老年人   视角   亟需   智慧   数字   产业   平台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