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从何时开始?一飞秒有多短?宇航员在月球上怎样看时间?……这里有关于时间的上百条冷知识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被誉为“时间之家”,是将地球分为东、西半球的本初子午线所在地。在译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时间杂谈》中,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专家们用上百条冷知识和大量手绘图,解答了千奇百怪的时间问题。钟摆、烤面包机、蛛丝、流行歌曲……本书以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串联起科学史上关于时间的重要发现,也揭示了时间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

时间从何时开始?一飞秒有多短?宇航员在月球上怎样看时间?……这里有关于时间的上百条冷知识

“时间”是人类语言中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它渗透于一切自然现象,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人们关注时间,思考关于时间的问题,常常质疑:时间是什么?我们怎样感知时间,测量时间?历法是怎么编制的,为什么会有闰年、闰月,甚至闰秒?时间有起点和终结吗?时间能倒流吗?人们能够通过所谓的“时间隧道”回到过去吗?

时间的内涵丰富而充满奥妙。它涉及人文、哲学、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对于以上这些疑问,任何一门单一学科的研究成果都难以做出全面的回答。陕西天文台原台长、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漆贯荣坦言,事实上,时至今日,尽管人们能够探测120多亿光年外的遥远天体,可以洞察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可以制造各式各样巧夺天工的器具去测量时间的流逝,可以用百万分之一秒、千万分之一秒的精度去测定时间的间隔,但是,关于时间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答,特别是对于时间本质的认识,即时间是什么,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为社会大众所共同接受。而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出版的这本关于时间的书《时间杂谈》,就列举了100多个与时间有关的问题,给出了有趣的解释和说明,大道至简,通俗可读。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始创于1675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天文台之一,数百年来在天文观测和精准计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穿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1997年,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众多专家和策展人编撰而成的《时间杂谈》,旨在对公众最关心的时间问题做出集中解答:时间从何时开始?一光年有多远,一飞秒有多短?扑克牌与历法有什么关系?宇航员在月球上怎样看时间?……书中还提到了冻结的时间、写在星辰里的时间、与猫在一起的时间、番茄酱时间!

时间从何时开始?一飞秒有多短?宇航员在月球上怎样看时间?……这里有关于时间的上百条冷知识

首先是格林尼治的“时间之家”。据《时间杂谈》记载,位于英国格林尼治的皇家天文台是国王杳理二世于1675年建立的。建立之初,该天文台就与精确计时联系在一起。它的建立是为了改善海上航行,被任命为第一任皇家天文学家的是约翰·弗拉姆斯蒂德。他的任务是“修正星表中天体的运动与恒星位置,从而确定人们迫切需要的地理经度数据,完善航海技术”。皇家天文学家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恒星星表的研究从而改善导航,后来天文台在18世纪发展为一个测试中心,测试新发明的航海计时器。随着1833年标志性的格林尼治时间球被安装在这里,以及1884年格林尼治子午线被确立为世界本初子午线,皇家天文台无疑成了“时间之家”。大海、星辰与时间是密不可分的,皇家天文台至今仍体现着这一点。

比如光速。无线电信号与电视信号以光速传播,每秒钟走18.6万英里(约29.9万千米)。假如距离地25光年的地方有一个地外文明,他们拥有接收这些信号的技术,那么他们就可以观看25年前地球上制作的电视广播节目了。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外星人以为地球上如今的人类就像英国辣妹组合或《新鲜王子妙事多》里的人那样,头发像《老友记》里的瑞秋,或者穿着休闲套装!也许外星人现在正享受着20世纪90年代末的复古风!

再比如1752年9月2日(星期三),是睡眠史上伟大的一天。书中写到:那天晚上,数百万英国人和美国人上床睡觉,直到9月14日才醒来。这一惊人的壮举不是由魔法咒语或强效安眠药造成的,而是由改历引起的。教皇格列高利在1582年制定了一套新历法,但这套历法直到1752年才被引入英国和北美,人们同意9月2日星期三之后是9月14日星期四。改历引起了某些感到困惑、感到被欺骗的人的公开抗议。一些寡廉鲜耻的房东坚持要房客支付这11天的租金,尽管实际上这段日期在日历上并不存在。在伦敦城,银行家们提出抗议,拒绝按以往的缴税日期3月25日来缴税。他们坚持认为缴税日期应该延后11天,延迟到4月5日,这个日期如今依然是英国纳税年度的截止日期。

还有蒲公英时钟和花的力量。蒲公英的绒球里包含着它们的种子,以前经常被孩子们用来玩猜时间的游戏。通过计算把所有种子从秆上吹下来需要吹多少次,孩子们学习记诵一天中的时刻。这个游戏还有助于维持蒲公英的生命周期,帮它们把种子散布到各处,使种子在来年获得更多的发芽机会。

你能自己种出钟表吗?《时间杂谈》给出了肯定答案:园丁们早就知道有些花会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开放或闭合。“花钟”的想法最早是由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1707~1778)提出的。它们可能没有原子钟那么精确,但肯定比原子钟漂亮得多!

时间从何时开始?一飞秒有多短?宇航员在月球上怎样看时间?……这里有关于时间的上百条冷知识

对时间的概念,有时我们并不太清楚。而可爱的猫咪或许也是这样。《时间杂谈》就讲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据说,奥地利精神病医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与猫在一起的时间永远不会浪费”,但似乎猫才是真正懂得怎样浪费时间的动物。猫平均每天睡15个小时左右。它们生命中60%以上的时间都在睡觉!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节约能量,但有一个人可能并不在乎这一点,那个人就是弗洛伊德。并没有证据表明他说过爱猫的话,况且他曾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众所周知,我不喜欢猫。”

时间从何时开始?一飞秒有多短?宇航员在月球上怎样看时间?……这里有关于时间的上百条冷知识

时间不仅仅是一种尺度。时间不仅度量着我们的生命 ,度量着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 ,而且它是一切发展变化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在漆贯荣看来,黎明的壮观,晚霞的绚丽,枫叶由绿变红,大雁南来北往,草木枯荣,天体演化,无不受时间的约束。时间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不停流驰。人在时间的长河中诞生,也在这条长河中衰老、消亡。人生中的一些重要阶段与经历,如童年、婚嫁、事业上的挫折和成功,无不以时间划分。岁月匆匆,时不我待。期望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做出更多有益于社会的业绩,创造出人生的最高价值,成为人们给予时间以莫大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这本科学普及读物,漆贯荣也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他说:“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天文学研究机构,格林尼治天文台出版该书,实属难能可贵。我由此想到,在我国,作为国家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建立和保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完成国家高精度授时服务的同时,不惜花费重金建立了‘时间科学馆’,通过珍贵实物、精美图表、音频影像等多种手段,向大众普及时间科学知识,同样值得称赞。我要感谢王燕平、张超两位译者慧眼识真珠,将这本英文读物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译本概念准确,语意通达,相信它一定会为关心时间并希望更多地了解时间的广大读者所喜爱。”(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格林尼治   弗洛伊德   本初子午线   时间   历法   天文台   宇航员   英国   天体   月球   皇家   杂谈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