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开发猴脸识别技术,成果屡登国际顶刊!西北大学实力硬核

如何能够准确、快速地对野生动物进行个体识别,实现连续的“焦点动物取样”和个体全覆盖的“全事件取样”,从而科学地认识并据此开展动物保护工作,一直是全世界动物学家向往但又无法突破的难题。针对这一前沿问题,西北大学郭松涛教授团队首次开发出基于Tri-AI技术的金丝猴个体识别系统,获得新华社、央视等媒体的广泛关注。近日,《西安晚报》报道了郭松涛教授团队“猴脸识别技术”最新进展,再次引发热议。

央视报道!开发猴脸识别技术,成果屡登国际顶刊!西北大学实力硬核

央视报道郭松涛教授团队“猴脸识别技术”

目前,郭松涛教授团队“猴脸识别技术”平均识别精度已达94%,其中,秦岭川金丝猴的识别成功率达到95.6%。以往团队聚焦灵长类动物识别,现已拓展至犬科、猫科等40余种不同动物,识别精度及应用范围均大大拓展提升。猴脸识别系统还有一大优点,即AI自我学习功能,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越训练,识别能力越强、精度越高。理论上讲,未来识别成功率可以接近100%

央视报道!开发猴脸识别技术,成果屡登国际顶刊!西北大学实力硬核

“猴脸识别技术”屡次引发热议,证明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放眼神州大地,“中国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硬核技术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创新按下“快进键”,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专门培养人才的基地,充分发挥着高校的科技创新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大学以开放的胸襟和奋进的姿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作育英才,繁荣学术,兴学求强,以学报国。

央视报道!开发猴脸识别技术,成果屡登国际顶刊!西北大学实力硬核

学校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平台及10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在高质量科研平台的支撑下,沐浴在良好的创新氛围中,西北大学科研团队砥砺前行、不懈攻关,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各类奖项收获颇多,知识产权申请、授权不断增加,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了强劲的“西大力量”。

央视报道!开发猴脸识别技术,成果屡登国际顶刊!西北大学实力硬核

2021年,西北大学高水平成果接连涌现,多篇学术论文登上Nature/Science;立项自然科学国家级项目160项;首次获批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基金委原创探索类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5项,年度项目32项并列全国第16位,总立项数45项创历史新高;王家鼎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傅东静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青年奖,范代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迈入2022年,学校科研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3月,地质学系Simon Edward Williams教授与合作者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了10亿年以来LLSVP的演化,发现LLSVP和超大陆一样,会发生聚合离散,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LLSVP演化模型,相关成果以“Assembly of the basal mantle structure beneath Africa”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央视报道!开发猴脸识别技术,成果屡登国际顶刊!西北大学实力硬核

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张志飞教授带领团队通过酸蚀处理技术在陕南镇巴县小洋镇小洋坝剖面灯影组西蒿坪段,发现了地球已知最早的苔藓动物(苔藓虫)化石,进一步支持了舒德干院士团队提出的“地球动物树成型和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这一发现将苔藓动物门的地质历史从奥陶纪前推到寒武纪大爆发早期,前推至少5000万年,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于今年3月入选“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央视报道!开发猴脸识别技术,成果屡登国际顶刊!西北大学实力硬核

在日前公布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西北大学同样取得不俗表现,学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韩英锋教授、化工学院范代娣教授主持的项目分别获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赵武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毕妮教授主持的项目分别获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学校参与的“秦岭主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繁育关键技术研究”和“陆相页岩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负碳清洁开发技术”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央视报道!开发猴脸识别技术,成果屡登国际顶刊!西北大学实力硬核

西北大学主持获奖成果

央视报道!开发猴脸识别技术,成果屡登国际顶刊!西北大学实力硬核

西北大学参与获奖成果

在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人才是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大学生参与科研,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深入,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助于高效推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才的培养。西北大学在取得亮眼科研成绩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程和开设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和参加各种学科竞赛。

学校积极搭建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资助支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积极对院系科技文化活动进行引导。学校充分发挥综合大学优势,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开展院系科技文化活动,做到了“一院一品”,实现了常态化、多元化,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精彩纷呈。


央视报道!开发猴脸识别技术,成果屡登国际顶刊!西北大学实力硬核

近年来,西北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西大学子获得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金奖、国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多项国际和国家级荣誉,在科研创新的路上破浪前行。

2022年3月,西北大学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城市与环境学院两个项目获全国二等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项目获全国三等奖,取得了学校近年来“挑战杯”竞赛成绩新的突破。

央视报道!开发猴脸识别技术,成果屡登国际顶刊!西北大学实力硬核

5月,西北大学本科生科研工作再传喜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袁锦航、姜英,2018级本科生徐懿莹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在线发表了最新成果。该成果首次将酪氨酸酶层层自组装于2D卟啉MOF材料,并将其应用于BP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基于酪氨酸酶对BPA的催化活性,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BPA的电化学传感新方法。成果孵化于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央视报道!开发猴脸识别技术,成果屡登国际顶刊!西北大学实力硬核

在今年涌现出的优秀毕业生中,如将赴复旦大学读研的2018级化学基地班本科生文雪,直博中科院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8级本科生陈泽慧等,在校时都有丰富的科研经历,为今后的科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如今,在工业软件、医疗设备等领域,我国各行各业的科研人员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征程上踔厉奋发。

今天,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节日。欢迎各位高三学子加入西北大学,在这片科研沃土上厚积薄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欢迎关注“西北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西北大学官网、西北大学官微、西北大学新闻网、西北大学信息公开网、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求是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西北大学   陕西省   成果   本科生   央视   科研   实力   教授   团队   项目   国家   国际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